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兰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A)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上尝欲遣人使朔方,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解释

以有先生也

联想成语法:家四壁

②上尝欲遣人使朔方

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

查阅词典法:①理解,明白;②比喻;③告诉,一般用于上告下。

④卿何

联系语境法:上文中“三问,三以其人对”和下文中蒙正的回答。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刺王僚也/禽兽变诈几何哉 B、长跪谢之/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C、蒙正退名上/不物喜,不以己悲 D、人可使/真无马邪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4)、阅读(甲)(乙)两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唐雎和吕蒙正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

②臣非执,盖陛下未谅

举一反三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晚籁:指秋声。②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

王禹偁(chēng),北宋初文学家,政治上主张改革又刚直敢言,屡受贬谪。下列诗文分别写于他被贬商州、黄州期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位改革先驱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 , 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 , 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选自《宋代散文选注》)

【注】①刳(kū):削剔,挖空。②挹(yì):文章指望见。③幽阒(qù)辽夐(xiòng):幽静辽阔。④稔(rěn):谷子一熟叫一稔,引申指一年。⑤庶(shù):表示期待或可能。

阅读

白刺史居易,浚湖作石函,溉上塘田五千顷。宋守苏轼,东坡耨葑草 , 造览闸诸渠,引湖水贯城为运河。近世法 , 近湖之民暨城中势家,据显侵,六桥迤西无复湖水矣。

如有侵占者,尽行开浚。民之无所于业也,则取废寺之田,与之相。不愿易者,酬之以值。如或恃势而自傲,悉听察院缉拿,从重究治。

湖东余土,附益苏堤,高二丈,广五丈有奇。湖之西,则薄西山为新堤。亦为六桥(俗称里六桥),以通诸山水。两堤之上,植万柳为障蔽。西湖全景,式复其故。

(选自明代杨孟瑛《浚复西湖录》)

【注释】①浚(jùn):深挖河道,使水疏通。②耨葑(nòufèng)草:除去葑草。葑,菰(茭白)根。

杨公堤,里桥西岸者是也。知府杨孟瑛筑此堤,增建里湖六桥。

自北而南,第一桥,近净空院,玉泉之水出焉,题曰环璧,自此而西 , 可通耿家埠。第二桥,金沙滩之水出焉,题曰流金。自此而西,可遇曲院路,游灵竺者之所从停桡也。第三桥,近龙潭,深黝莫测,有时祥光浮水,盖神物之窟宅也,题曰卧龙。自此而西,可通茅家埠。第四桥,绕丁家山而东,沿堤屈曲,苍翠掩映,题曰隐秀。从此而西,可通花家山,又名花家园。第五桥,西挹高峰,就有三贤祠在焉,《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喻好贤也,题曰景行。从此而西,可通麦岭路。第六桥,从定香桥而入,近发祥祠,虎跑、珍珠二泉之水出焉,其源长矣。《诗》云“长发其祥”,非浚导不可,题曰浚源。

(选自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

【注释】①桡(ráo):船桨。②挹(yì):这里意为对着。③三贤:指白居易、苏轼和林逋。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后人往往用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表达对贤人的敬仰之情。

杨堤

[清]许承祖

扶阑上下影空摇,一片春波里六桥。

几日东风试新柳,夕阳回首客魂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