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甲
白刺史居易,浚①湖作石函,溉上塘田五千顷。宋守苏轼,东坡耨葑草② , 造览闸诸渠,引湖水贯城为运河。近世法弛 , 近湖之民暨城中势家,潜据显侵,六桥迤西无复湖水矣。
如有侵占者,尽行开浚。民之无所于业也,则取废寺之田,与之相易。不愿易者,酬之以值。如或恃势而自傲,悉听察院缉拿,从重究治。
湖东余土,附益苏堤,高二丈,广五丈有奇。湖之西,则薄西山为新堤。亦为六桥(俗称里六桥),以通诸山水。两堤之上,植万柳为障蔽。西湖全景,式复其故。
(选自明代杨孟瑛《浚复西湖录》)
【注释】①浚(jùn):深挖河道,使水疏通。②耨葑(nòufèng)草:除去葑草。葑,菰(茭白)根。
乙
杨公堤,里桥西岸者是也。知府杨孟瑛筑此堤,增建里湖六桥。
自北而南,第一桥,近净空院,玉泉之水出焉,题曰环璧,自此而西 , 可通耿家埠。第二桥,金沙滩之水出焉,题曰流金。自此而西,可遇曲院路,游灵竺者之所从停桡①也。第三桥,近龙潭,深黝莫测,有时祥光浮水,盖神物之窟宅也,题曰卧龙。自此而西,可通茅家埠。第四桥,绕丁家山而东,沿堤屈曲,苍翠掩映,题曰隐秀。从此而西,可通花家山,又名花家园。第五桥,西挹②高峰,就有三贤③祠在焉,《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④”,喻好贤也,题曰景行。从此而西,可通麦岭路。第六桥,从定香桥而入,近发祥祠,虎跑、珍珠二泉之水出焉,其源长矣。《诗》云“长发其祥”,非浚导不可,题曰浚源。
(选自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
【注释】①桡(ráo):船桨。②挹(yì):这里意为对着。③三贤:指白居易、苏轼和林逋。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后人往往用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表达对贤人的敬仰之情。
丙
杨堤
[清]许承祖
扶阑上下影空摇,一片春波里六桥。
几日东风试新柳,夕阳回首客魂销。
①近世法弛()A.开放 B.放松,松懈 C.延缓
②潜据显侵()A.深处 B.隐藏,深藏 C.秘密地,偷偷地
③与之相易()A.交换 B.容易,简易 C.轻视,怠慢
④自此而西()A.西边 B.同“栖”栖息 C.西行,向西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