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石狮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让年轻人都阳光向上
①最近,曾经参加过《真正男子汉》节目录制的特种兵王威退出现役,微博开通后短短几天时间,就收获了30多万粉丝。一名普通军人脱下军装后备受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也正可成为最近引来不少讨论的男性气质问题的一个观察入口。
②军营中站过岗、训练场上流过汗,在王威的军人形象背后,是内在的军人气质。这样的军人不在少数,武警战士杨明鑫常常期待“在别人危难的时刻出手相救”,潜水员官东在救援过程中舍生忘死,“中国男子第一天团”国旗护卫队用整齐的正步走出爱国精神……他们之所以受到关注,出众的个人形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股子军人的血性和担当,让人感受到力量,感受到超越外形的精神魅力。当然,这种精气神并非军人独有,无论是比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健儿,还是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英雄机长,抑或是平常生活中成就善举的普通百姓,构成了时代的一道风景,也构成了我们对男性形象的一种认知。
③从对于热血、阳刚男子汉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内涵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其实,关于到底什么是男性应有的气质,尽管有各种讨论,但有一点已成共识,那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强调的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中国传统文化也推崇这样的精神气质和内在修养,而那种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惯、鲁莽粗鄙的做事方法,那种轻佻浮夸、矫揉造作的举止言行,历来受到人们的摒弃。“重质不重形,魂到品自高”,这样的认识应该说是主流。那些能持久地作用于社会文化、浸润着世道人心的,正是闪现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内在美”。
④阳刚之气、担当精神,体现于内在的修养、精神的境界。一个理性、成熟、宽容的社会,在包容多元审美的同时,若要关注男性气质的构建,更应倡导发扬内在的勇气、坚强和担当等诸多品质。这种品质,我们在保家卫国的军人身上可以看到,在为国争光的体育运动员身上可以看到,在梅兰芳、程砚秋等杰出演员身上同样也能看到,他们容貌或有不同、外形风格各异,但是高尚品格、家国情怀都同样值得推崇。
⑤其实,所谓男性气质中,为人们所推崇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意志品格,应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价值共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涵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男性气质,关键是要塑造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形成包容、开放的现代风度,培养守法律、有教养的行为习惯。砥砺其精神、强健其身体,才能培养出阳光、健康、向上的“真正男子汉”。
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担当则民族兴旺。我们呼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明星们,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更加健康、阳光的审美,以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成为真正的偶像。只有摒弃矫揉造作的风格,扭转娱乐至上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态的审美乃至“审丑”,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期待更多人以更有意义的“内在颜值”,共同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2018年9月11日 《人民日报》)
作者承接上文指出;接着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最后进一步阐述。
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
镜的别称 | 相关诗文 |
铜鉴 | 材料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①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新唐书》) |
菱花 | 材料二:旧说,镜谓之菱华(花),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 (《埤雅·释草》) |
鸾镜 | 材料三:鸾②观镜中影则悲,故称镜为鸾镜。 (《异苑》) |
金镜 | 材料四: 千秋节赐群臣镜 唐玄宗 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 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绶带③ , 留意感人深。 |
阳燧 | 材料五:言丙午日铸为“阳燧”,可取火。 (《搜神记》) 材料六: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④故也。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⑤ , 著物则火发 , 此则腰鼓最细处也。岂特物为然 , 人亦如是,中间不为物碍者鲜矣。小则利害相易 , 是非相反;大则以己为物,以物为己。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梦溪笔谈》) |
【注释】①朕:这里指唐玄宗;②鸾:传说即宾王为使囚禁在笼中的鸾鸟鸣叫,而给它照镜子,鸾鸟见到同类后发出悲鸣;③长绶带:古代官服的配饰;④碍:阻碍。文中指光的聚焦处,即凹面铜镜抛物面的焦点;⑤麻菽:指豆大的物体。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