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各 题。

一条拉链捂热了人生

蒿楠

①小时候,我不是那种温柔可爱的小女孩,相反,做什么事情都毛毛躁躁。

②清楚地记得,衣服上的拉链被我的“妙手”蹂躏不了几天,便会出现“缺牙”、歪歪扭扭不好拉上的情况。 

③最糟糕的一次是在一个冬日的早上,着急出门的我慌慌张张,将拉头的一侧拽出了“轨道”。那天,我只好敞着怀,任由寒风从四面八方涌来围剿,把我吹成抖动的筛糠。回到家,母亲摸着我冰凉的手,看着“大龇牙”的衣服拉链,边笑骂我是个没心没肺的“假小子”,边在昏暗的台灯下修补。

④这样的情形,记不清出现过多少次了。母亲总能用缝缝补补的智慧让“罢工”的拉链重新运转。因为拉链“光荣返岗”,那个冬天,寒冷被驱逐了出去,我被捂得暖暖和和的。

⑤随着一条条饱经风霜的拉链的“退休”,我慢慢长成了爱美的少女。在家偷穿母亲的衣服、高跟鞋,成了贫瘠的时代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

⑥一个夏日的午后,穿着母亲的连衣裙,我正在镜子前“孤芳自赏”,父母突然杀出一记“回马枪”。听到父亲推门的声音,慌乱中的我使劲向下一拽,裙子背后的拉链拉头便飞了出去。自知闯了大祸的我赶忙把连衣裙塞入母亲的衣柜深处,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⑦纸终归包不住火,母亲还是发现了连衣裙拉链被扯坏的秘密。那件连衣裙是母亲结婚十周年时,父亲送给母亲的礼物,她十分珍爱。结果被我糟蹋成那番模样,气得好几天没理我。 这时候,父亲便化身为“拉头”,将左边的母亲揽入怀中,再对着右边的我招招手。在他的一番调解劝慰下,母亲的气终于消了下去,一家人又一次如胶似漆地黏在一起。

⑧几天后,父亲坐在台灯下为母亲修补起连衣裙上的拉链。因为拉头已经彻底挣脱了“怀抱”,这可是一项需要“改头换面”的大工程。趁着修补的间隙,父亲把我唤到一旁,开始进行“思想教育”,他总是非常擅长将一件小事上升高度。

⑨只见父亲指着拉链的上下止头说:“别看它们不起眼,可没有止头,拉链就没有了停止的地方,这就像做人不能没有边界感一样。这次,你做的事就是因为心中没有敬畏……”父亲渐渐说得“热血沸腾”,而我只关注着他将一件旧衣服的拉链拆下来,再一针一线缝在连衣裙上。不消多时,连衣裙与新拉链完美融合在一起,毫无违和感。

⑩时光如梭,我在父母身上“偷”到了太多经营生活的小哲理:一个家就像一条拉链,磕磕碰碰、分分合合在所难免。每逢父母吵架,产生一点儿小间隙,我就会化身成“润滑油”,用一个笑话、一顿晚餐弥合他们之间的分歧。

⑾只是,这世间万物总是难以逃过“退休”的命运。母亲生病住院的时候,我正在外地读书。她最后一次送我,和父亲并排倚在门框上 , 疾病让她的身体弯曲成了一条歪歪扭扭的拉链。而我就是那个挣脱了他们的怀抱,不顾一切向前冲的拉头。

⑿我总以为只要回头,家就在那里等着,直到母亲离世,才意识到拉链少了一边,就再也合不上了。无数次,当我在尘世的风雨中踽踽独行,总会想起与父母有关的拉链的故事,它们在一个个孤独的夜晚入梦而来,捂热了我的整个人生。

(1)、本文主要写了哪些“与父母有关的拉链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⑾段中画线的句子
(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⑿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5)、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一条拉链捂热了人生》的妙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本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钻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好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4期,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半岛小夜曲

      ①春三月的迎春花谢了,五月底的野蔷薇也谢了,转眼间小扇子一般的夜合欢也开得粉艳艳的,张扬不羁。夏天慌慌张张的,就那样不期而至。

      ②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即使是仲夏,也不会热得让人发狂。

      ③走在街上,凉风习习,霓虹闪烁。街中心的广场上,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正在优雅地吹着萨克斯,他深情、专注,极力用肢体语言诠释着音乐的内涵。他沉浸在自己的曲调中,那份忘我,那份投入,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音乐的氛围中。侧耳细听,那首优美的萨克斯曲,居然是蔡琴那首经典的《绿岛小夜曲》: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

      ④有人开始驻足围观,优美的萨克斯曲,自然会招来许多喜欢广场舞的人们,他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星星在遥远的空中眨着眼睛,和煦的晚风轻轻地掠过,滑过肌肤,有微微的凉意,一切都是那么闲适、自然。

      ⑤萨克斯的曲调优美,低沉,舒缓,伴随着清凉的海风,时断时续地飘过来,像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畔轻轻诉说着什么,使人清爽;又像一声声柔软而熨帖的话语,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心,给人以力量。我一直以来因生活的忙忙碌碌、平淡无奇而堆积起来的焦躁情绪伴着这乐曲,渐渐随海风而去。

      ⑥这里不是绿岛,不是台湾岛,这里只是渤海与黄海交汇处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半岛城市。仲夏的夜晚,人们休闲消夏,喝啤酒,吃西瓜,侃大山,过着闲适的夏夜生活。

      ⑦在霓虹灯下,沿着街道一路走来,有小情侣在花影里喁喁私语,仿佛要说尽一生的情话。有老夫老妻在马路上就着月光灯影遛弯儿,虽不曾手牵着手,但中间相隔一尺的距离,是一生修行而来的默契。谁家的孩子,举着烤鱿鱼,眉飞色舞地在小伙伴眼前晃两下,忽然又撒着欢儿地跑了,引来一路追逐嬉戏和欢声笑语。谁家的男人在小吃摊前,穿着拖鞋,光着脚丫,满嘴跑火车,说中东局势,侃钓鱼岛问题,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神气模样。也有老婆婆拿着小板凳,摇着蒲扇,在街口和左邻右舍闲聊,兴致来了,也会给孩子们出几个谜语猜猜。也有老爷爷,拿着烟袋,兴致勃勃地讲上几段《杨家将》《聊斋》或者《三侠五义》什么的。谁家的女人,在这夜的暗影里,扯着嗓子,悠长地喊,那个谁,回家睡觉了,明天还上不上学了?这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如一轴烟火图,只让人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美。

      ⑧市井生活,鸡零狗碎,琐碎繁杂,在这夏夜里都渐渐地悄然隐去,陪伴我的是夜色朦胧,晚风轻拂,蛐蛐低唱,花影婆娑。一颗心宁静恬美,不再焦躁,不再郁闷,只感到这仲夏夜的生活如同那首《绿岛小夜曲》,让奔波劳碌的生活有了诗意

      ⑨趿拉着鞋,在路灯下,慢慢地走,忘记了想要去哪里,忘记了曾经的心绪。这仲夏夜的生活,正如一首优美的半岛小夜曲,迷人而沉醉,美得让人不忍心睡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用大脑控制电脑

      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科学家们就希望人脑和计算机更紧密地联接起来,为人类更好地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脑机接口技术诞生了。它的诞生就像人工智能、基因科技和外太空旅行探索等一样,成为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最值得期待的前沿创新项目,成为了科学家下一步的研究对象。

      听起来脑机接口技术这个名字很陌生,实际上从字面上看很好理解,就是一种将脑和机器设备连在一起的技术。“脑”是指有机生命形式的脑,“机”是指任何处理或计算的设备,其形式可以从简单电路到硅芯片。具体来说,脑机接口技术是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交流和控制的通道。利用这个通道,人就可以直接通过脑来表达想法或操作其他设备,而不需要通过语言或肢体的动作,这是一种全新的通信和控制方式。

      脑机接口有有创和无创两种形式,有创形式即在大脑中植入脑活动捕捉器,无创即在大脑外部设置捕捉器。目前,脑机接口技术面临两个技术难题。第一个难题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从人的大脑中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解读;第二个难题是如何把设备植入大脑,并且保证这个设备能够在使用者几十年生活中正常运转。要突破这两个难题,研究界还需要花上很多年时间。科学家研究的目标,是使未来脑机接口技术成为人脑的一部分,就像是计算机的内存一样,可以随时调出来,为人所用。

      脑机接口的研究是近年来康复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这一技术的帮助下,未来有一天,坐在轮椅上的人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做更多事情。一些科学家采用脑机接口技术推出了一系列的医疗设备。比如丰田公司的智能轮椅,它可以仅凭人的思维驾驭。轮椅上安装有一个小桌板,上面可以放置笔记本电脑,坐轮椅的人戴上一个电极帽,脑电图感应装置把大脑发出的信号传输给笔记本电脑,后者又将它们变成轮椅操作指令。用思维操作的轮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丰田公司的轮椅大大缩短了发出指令和执行指令之间的时间。过去这个过程需要好几秒钟,现在只需要千分之一秒。

      从现在脑机接口的研究来看,用脑机接口技术来“窥测”人的内心活动也是有可能的。科学家们基于人们在重复思考时大脑会重复放电的认识,已经找到一种方法来“重塑梦境”,甚至可以在人们观看图象时实时地将他们观看的图象“重塑”出来。这一技术有潜在的应用,例如,能够用于获知自闭症孩子在看到面孔时如何反应,了解这些孩子的思想活动。在更广泛的应用层面,“窥探”人的思想也许能够帮助揭示陷入重度昏迷的病人正在“想”什么,揭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活动。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阅读崔立《暖冬》,回答小题。

    这个冬天有点冷。

    土根离开乡下到城里,原本是投奔老乡的。

    家里穷,只带了出来的路费。原本准备是赚了钱再回的,可城里太大了,有老乡地址的纸条也找不到了。

    眼见天快要黑了。土根是又冷又累又饿。土根就很沮丧,沮丧得直想哭。可哭又能解决啥问题呢。

    土根想了很多办法,但眼前又该怎么办呢。

    正沮丧间,一部公共汽车“刷”地一下停在土根身边,土根身边一群男男女女们拥上了车。土根一下来了主意,可以顺手牵羊偷点钱。虽然并不可取,但土根也是无奈啊。

    土根就跟着上了车。

    城里人看着确实是有钱啊,看那一身身装束就值几百上千的。车很挤,土根往人群中钻,土根好久没换衣服了,显得有些脏,很多人都不自觉地往后躲,还一脸鄙视地看土根。土根也没在意,本来城里人就看不起乡下人,这很正常。

    忽然,车抖了一下,还有一记重重的刹车声。土根的手不自觉伸了出来,刚要伸进身旁一个穿皮夹克的男子口袋中。

    “小伙子,往这边来。”是个老太太的声音,土根吓了一跳,手忙缩了回来。开始土根以为在喊别人,也没在意。可老太太又喊了他一下,土根看了老太太一眼,老太太朝他点了下头,他才明白,原来是喊他啊。土根就走了过去,老太太说:“小伙子,那边挤,这边空一点。”

    土根明白过来,估计老太太是看见了什么,想起自己将要干的事,不觉脸微微发烫起来。

    毕竟是第一次干这事,被老太太一喊,土根就不想再去偷了。至少要偷也得换辆车啊。土根刚想着要下车。忽然看见一只手在人群间游走,然后轻轻伸进一个女人的皮包中。那动作好快啊。土根张大着嘴,看得是惊心动魄,这才是真正小偷的技术啊。

    土根刚要说什么,就听见女人在喊:“我的钱,我的钱包不见了。”然后人群中一阵乱腾。有人往土根身上扑了一下。

    没几分钟,车就停在了公安局门口。乘客们一个一个鱼贯而下,土根暗自庆幸着还好没偷,不然就完了。要不,这个脸就丢大了。想着,土根就看了老太太一眼,看见老太太也正满是温情地看自己。土根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民警一个一个盘问、搜身,搜到土根前,边打量边问:“叫什么?住哪里?来城里做什么?”土根看着早已黑透的那片天,喃喃着,说:“来城里打工,还没找到活……”说着,土根便低下了头。民警们就很戒备地看土根。

    民警搜他的身。一下就搜出一个连土根自己都没见过的红色钱包。那女人突然喊:“就是这个钱包,就是他,他就是小偷。”土根看着这个钱包,一下就傻眼了,不知该说什么好了。眼见民警拿出了手铐。

    “不是他”,老太太忽然走了过来,“我证明,肯定不是他。”

    “那是谁啊?”那女人问。

    “是他。”老太太指了指人群中一个穿得满时尚的年轻人,咋看咋都不像小偷的样子啊。

    “就是他,人群混乱中我看着他把钱包塞在他的口袋中。”老太太说。

    年轻人还狡辩,民警把他叫了进去。一会儿,民警出来了,一脸歉意地看着土根,说:“对不起,同志,差点冤枉你了。”

    土根满是不好意思,想说什么。想了想还是没说。

    土根和老太太一起走出了公安局。

    走出没多远,老太太就朝土根微笑了笑挥手告别了。土根看着马路间的路灯,正要叹气今晚该如何打发时,手不自觉在口袋里摸出两张百元大钞来。

    土根顿时想起了什么来,忙朝老太太走的方向看,人却已走远。

    土根忽然想起老太太临走前那个微笑。土根心头一暖。

    这个冬天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寒冷啊。土根轻轻地吐出一口热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