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解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请根据下列自然界中碳氧的循环简图回答:
(1)、
自1910年科学家开始测定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以来,氧气含量至今没有明显变化,大气中O
2
的最主要来源是
(填序号),该生理过程中光能转化为
;
(2)、
科学家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许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环境变得更
(填“干燥”或“湿润”)。
举一反三
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blank#}1{#/blank#}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blank#}2{#/blank#}.又区分为{#blank#}3{#/blank#}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blank#}4{#/blank#}、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②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blank#}5{#/blank#};竹节虫通过拟态,北极熊通过利用{#blank#}6{#/blank#}色,毒箭蛙通过利用{#blank#}7{#/blank#}色来适应环境.③生物也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如{#blank#}8{#/blank#}.(举出1例即可)
棉红铃虫成蛹前结茧保护自身,以抵御不良环境,这是一种保护性适应。但当环境条件有变化时,如金小峰前来产卵,结果就成了“作茧自缚”,原来的适应变得极不适应了。棉红铃虫的“作茧自缚”和下列何种现象体现同一原理?( )
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感冒了,但也有些同学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对于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新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下册1.4 微生物的结构与生殖 同步训练
新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下册1.3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同步训练
新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下册1.2 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同步训练
新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下册1.1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同步训练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