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a

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时,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试管刷刷不掉的黑色固体.

问题一:黑色固体是什么?

(1)、【交流讨论】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对高锰酸钾及其分解产物的了解,进行分析判断.

判   断

依        据

不是KMnO4

KMnO4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不是(填化学式)

冲洗试管时出现深绿色溶液,说明该物质能溶于水

是MnO2

其他实验用过MnO2 , 知道它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2)、【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加入的液体是
(3)、问题二:用什么冼掉MnO2

【交流讨论】MnO2与BaCO3、Mg(OH)2、Fe2O3、P2O5、Cu中的某一种物质组成最相近,理由是.这种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由此推测MnO2有什么化学性质,用什么试剂清洗呢?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决定用草酸(H2C2O4)溶液试一试.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黑色固体果然被除去,同时产生许多气泡.

(4)、【反思提高】以上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先,再了解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例行试剂进行清洗.
举一反三

 已知2Al+Fe2O3  2Fe+Al2O3被称为“铝热反应”。镁和氧化铜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blank#}1{#/blank#} 。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镁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充分反应后对于固体剩余物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剩余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假设① 铜和氧化镁;假设②{#blank#}2{#/blank#} ;假设③{#blank#}3{#/blank#} 。
【查阅资料一】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和水(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发生改变)。
【实验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剩余物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1)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为无色。假设①成立。
(2){#blank#}4{#/blank#}假设②成立。       
(3){#blank#}5{#/blank#} 。假设③成立。

【总结一】(1)对于有多种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要推测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剩余物的成分,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blank#}6{#/blank#} ;二是{#blank#}7{#/blank#} 。
(2)一种金属单质可以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
【思考】是否任何一种金属单质都能与另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
【查阅资料二】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以下几组反应信息。

实验组别IIIIIIIVV
药 品AlFeAgAlCu
CuOCuOCuOFe2O3Fe2O3
相同条件下是否反应

【总结二】根据上表对比分析得出: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能发生反应,需满足的条件是{#blank#}8{#/blank#} 。

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查阅资料】

Ⅰ、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blank#}1{#/blank#}。

Ⅱ、Ca(OH)2+Na2CO3═CaCO3↓+2NaOH

Ⅲ、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气。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1)小明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请写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化学方程式{#blank#}2{#/blank#};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小明猜想发热包的物质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

(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远离明火”,其原因可能是{#blank#}3{#/blank#}。

(3)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并对产生的气体展开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1)小明认为该气体可能是a.H2;b.{#blank#}4{#/blank#}(填化学式);c.H2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2)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blank#}5{#/blank#},丁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blank#}6{#/blank#},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证明猜想c正确。写出丁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lank#}7{#/blank#}。

【总结与反思】(3)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做出如下反思:

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

C.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blank#}8{#/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