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2020届高三语文压轴试卷
材料一
区块链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究竟是一种什么技术?从理论上讲,区块链是一套基于计算科学、密码学、互联网等多学科领域理论组合而成的、激励约束机制下的信息治理框架。通俗地说,区块链并不是一款具体的产品,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公共记账的技术方案,也就是通过建立一组互联网上公共账本,由网络中的所有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因为这个“公共账本”使用了一串由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其中包含了过去一段时间内所有交易信息,用于验证所记录信息的有效性并产生下一个区块,因此被称为“区块链”。它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多种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
区块链的核心功能,一是机器信任,二是价值传递,三是智能合约,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搭建信任机制。它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完备可追溯和去信用化三大特点,更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其创造无条件信任体系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马知行《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材料二
当前,我国区块链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初步形成,上游产业布局基本具备,下游产业布局迅速扩展,融合上下游产业的行业服务性产业的布局也在逐步加快。
先看区块链上游产业,这属于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的底层技术产业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块链基础平台。在底层平台中,联盟链高度契合了产业间、企业间以及不同部门间的合作需求,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运作效率,更容易在现实场景中落地,因此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现阶段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区块链技术。二是区块链硬件设备。这主要是指为用户提供算力和网络带宽的区块链路由器等,我国的区块链硬件设备在全球市场亦表现不俗。
再看区块链下游产业,我国“区块链+”已经在金融、商品溯源、慈善公益等多个领域展开了产业布局。比如,“区决链+金融”在供应链金融体系、国际结算领域以及征信领域都有较好实践。又如,“区块链+慈善公益”可以发挥溯源机制,有效增强公益事业信息的透明度,同时能够提高公益资源的运作效率。
还要看到,在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中,以安全服务类公司、社群媒体、投融资机构为代表的行业服务性产业,对于加快区块链上下游产业发展和融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林木西、张紫薇《推动完善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
材料三
区块链技术是这两年大热的概念,然而区块链技术火热的背后,借区块链之名的招摇撞骗大有抬头之势。有关专家指出,涉及区块链领域的监管要与时俱进。
区块链传播比较广的概念表述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中涉及的每一种技术性表述都比较复杂,很多人难以理解。技术进步应该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现在区块链的概念比较复杂,坦率地说,这既不利于区块链知识普及,也不利于区块链产业化发展。如果相关知识不普及,骗子就可能利用区块链概念大做文章,普通公众也很难防范。所以,简化概念、通俗普及知识是防范区块链诈骗的先手棋。
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8年8月,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在此基础上,应针对这类诈骗行为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理,以保护投资者权益,避免区块链被“污染”。
虽然打击涉区块链诈骗在法律上有待完善,但其中涉及传销、诈骗、发行“空气币”等行为明显违反《广告法》《刑法》,涉及罪名包括但不限于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既然能够初步定性,关键就是要形成监管合力,进行精准治理。
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首次在制度层面进行了规范。最近涉及区块链诈骗再度抬头,说明一般性制度震慑力还不够,有必要抓紧完善相关法律,以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涉及区块链的相关行为进行界定,为依法打击涉区块链诈骗提供法律依据。
(摘编自《借“区块链”之名诈骗该如何治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