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 琥珀

阅读

我是怎样从琥珀中发现恐龙的(节选)

邢立达

    (琥珀不仅是树脂的化石,而且它里面包裹着史前的生命,这些活灵活现的生命,是我们古生物学家一生的追求,我们称之为)(“)(时光的胶囊)(”)(。)它冻结了时光,把上亿年前的古生物包裹起来,原封不动地送到我们面前,这是它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

    我们还在琥珀里找到了可爱的小恐龙。有一天,一位琥珀商对我说:“这个琥珀好漂亮,有两只小蚂蚁正在往树上跑。” 我仔细一看,这个所谓的“树”是羽毛,而且这个羽毛非常原始,只可能出现在白垩纪的古鸟身上,或者是当时普遍存在的恐龙身上。

    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把这个标本带回中国,经扫描发现,这果然是一段有着八九个椎体的恐龙尾巴。

    鸟类的羽毛多样性极强,一共有五个发展阶段。这个琥珀里的恐龙羽毛并不属于这五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处在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环节。神秘的中间环节是全世界古生物学家的终极追求,这个羽毛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过艺术家的复原,我们看到这是一只在地面上奔跑的、只有 18 厘米高、吃着小昆虫的肉食性小恐龙,非常可爱。

(1)、“原封不动”的意思是。写出两个“原封不动”的近义词: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把琥珀比作“时光的胶囊”的原因是
(3)、阅读短文,判断对错。

①琥珀是一种化石。

②琥珀里的恐龙羽毛属于处在鸟类羽毛第一二两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环节。

③艺术家根据琥珀里的恐龙尾巴,复原出一只小恐龙。

(4)、猜想一下,这只小恐龙的尾巴是怎么跑到琥珀里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发小行星漫想

    ①人类对小行星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对“拜访”地球的小行星即陨星进行化学分析,发现碳质陨星的含碳量很高,还含有高达20%的水分。这就为人类今后的移居提供了一线生机。硅质陨星含有丰富的无须加工的自然铁,典型的硅质陨星中大约10%的重量是铁金属,其中还混有镍。有些陨星几乎完全由铁和镍组成,例如,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中的直径达1千米的著名的陨星坑里的陨星,就是一整块巨大的铁镍混合物。据估计,1立方千米的小行星金属可为人类提供69亿吨铁,8亿吨镍,4000万吨钴和800万吨铜。其中仅镍一项,就足够人类消耗一百年。

    ②如此诱人的财富,人类自然不能等闲视之了。专家们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制订了一个开发小行星的方案:首先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小行星,用航天飞机发射一种配有挖掘设备的飞行器,登上小行星开采自由金属。然后把金属块送往宇宙空间工厂加工成阻力较小的翼面结构物体,让它们能够半飞半落地穿过大气层而不致熔化。最后用空间拖船把金属块推入地球大气层轨道,落到指定海面。由于事先往金属块中充入了特殊的气体,使金属块呈海绵状所以这种金属块可以漂浮在海面上。这样一个“天外来客”,一块就可能含有10万吨金属。

    ③据计算,从一颗位置适当的小行星获取一吨的铁花费的能量要比在地球上用高炉7台炼一吨铁花费的能量少。开发小行星,实在是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之举。

课外阅读。

科学认识海啸

    任何灾难对人类来说,兴许是最好的老师。大灾之后必有大识,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是十分有益的。

    海啸,古已有之。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当时称之为“海溢”“海立”,形象地描述了海啸灾害降临时大海满溢、波浪立起成海墙的情景。唐代诗人杜甫在《朝献太清宫赋》中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描述了天空乌云密布,海水立将起来、猛扑过来的态势,说明中国人对海啸早有所知。

    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风暴而引起的海面巨大涨落。“海啸”一词是常受海啸侵扰的日本人首先用的,英文海啸“Tsunami”一词是由日文音译而来。海啸的成因有三类:一是由气象变化引起,诸如强大的低气压通过时产生的海面异常升高,称为“风暴潮”;二是由地质变化引起,如地震、火山、海底断层、滑坡都能造成,称“地震海啸”,就像印度洋发生的海啸;三是由核爆炸、人工地震等引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核爆炸试验,曾经诱发了海啸。

但是,也不是任何海洋地质的突变都会导致海啸的发生。据统计,每15000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只有100次会酿成海啸。通常海啸的产生受震源条件、震源水深、震源深度和震级大小控制。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在25千米以内的地震会产生海啸,震级在里氏7.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40千米以内,会形成灾难性海啸,如印度洋发生的地震海啸。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