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22我们奇妙的世界(人教部编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河落日扁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zhé  shé)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zhé  shé)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为什么呢?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bó  báo)。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

(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zhé  shé)射     (zhé  shé)成     稀(bó  báo)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提到的两种现象分别是,都是光的造成的。

(3)、通常说“长河落日圆”,可在本文中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用“”在文中标出。
(4)、光的折射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5)、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你有哪些感受或想法?
举一反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流浪地球》里的科学故事

新闻背景

大年初一,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登陆各大影院,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期收获票房冠军。电影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不远未来的故事;太阳急剧老化,随时都有可能进入到红巨星的膨胀阶段,地球也将图此被吞噬,在此危急关头,为了地球人的存亡,地球上的联合共和国紧急决定,在地球上建造上万座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每个产生上百万亿吨的推力,把地球当成一个庞大的宇宙飞船、驶离现有轨道,驶向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比邻星,从而开启了一段长达两千五百年的星际旅行。

       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

       大阳诞生于约五十亿年前的一次量云坍缩,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紧跟其后。太阳提供的能量来自其中心氢气的聚核反应,如同大量氢弹在太阳内部不断爆炸,按照现有的数据估算,这种聚核反应总共将持续约一百亿年,所以,太阳还可以再燃烧五十亿年左右。

       在小说《流浪地球》中,科学家发现太阳异常,并预测太阳将进入红巨星膨胀阶段,在接下来的数百年时间里淹没地球轨道。红巨星是恒星燃烧到后期所经历的一个较短的不稳定阶段。不过人类学家曾经估算过,因为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人类在地球上还可以存在的时间大约是二百万年。而物理学家霍金曾经更为悲观,因为人类使用能源的没有效率,预言几百年后就需要考虑离开地球。

       在某个时间,地球在被淹没之前就已经移到太阳系的宜居区之外,不再适合生命存在,反而在那个时候,火星将完全进入宜居区。

       为什么流浪地球要驶入木星周围?

       整部电影所展现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摆脱木星的“刚体洛希极限”点。这里我们需要先明白地球驶入木星周围的原因。

       木星引力是如此之强,为何地球不躲着木星行驶?其实在电影当中,联合共和国政府本来想通过一种叫作“引力弹弓”的效应,使用木星对地球进行加速,没想到部分行星发动机失效。导致地球被木星吸引而逐渐进入木星的“刚体洛希极限”,出现了电影当中所呈现的灾难。其实“引力弹弓”效应在探测器飞行中被广泛使用,通常被当作一种节省能源的加速方式,“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就是利用木星和土星两次引力加速,才得以逃出太阳系。

       这个效应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因为行星本身也在围绕太阳转动,所以当行星吸引探测器或者其他天体的同时,就实际上赋予了探测器或者其他天体一部分速度,当探测器或者其他天体逃离出去的时候,就相当于被加速了。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类似例子来理解。

如果我们站在静止的地面上向运动的火车顶上扔一个网球,在网球被弹起来的时候,地面上静止的人看到网球的速度,其实就是火车速度和网球原来速度的叠加。所以当天体从某个行星周围逃离时候的速度,其实就是本来的速度和天体速度的叠加。

     “流浪地球”,这个大胆而美丽的想象值得我们向往。作为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带给我们很多欣喜。中国的科幻电影之路,也如中国的科学发展之路,“路曼曼其修远兮”,还需大家的共同努力。

阅读。

太空逸事

____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三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____

2022年1月31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宫”里迎新春、过大年。春联、灯笼、年画、中国结……把中国空间站装扮得年味十足。他们在遥远的太空专门发来视频,向祖国和人民送上祝福。

央视虎年春节晚会上,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在除夕零点钟声敲响时刻,与地面视频连线,共同迎接春节。他们提笔写春联,在太空中秀书法,齐唱航天员太空版《难忘今宵》,把欢乐送给祖国和人民。

名字由来

中国载人航天系列飞船命名为“神舟”,“神舟”的意思是“神奇的天河之舟”,也是“神州”的谐音。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月球车叫“玉兔”,“玉兔”着陆的那片区域叫“广寒宫”,这都映照着古老凄美的爱情故事——嫦娥奔月。在“嫦娥四号”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时起到关键作用的中继通信卫星叫“鹊桥”,空间站叫“天宫”,把它们送往浩瀚星空的火箭叫“长征”……它们是独属于中国航天的名字,也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浪漫而智慧的中国航天人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得以解决,历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

中国航天人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 永不止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