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临海市2016-2017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测试科学试卷
【查阅资料】①重金属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3的金属。
②金属钠的密度为0.97克/厘米3 , 铜的密度为8.9克/厘米3。
③重金属离子会使蛋白质变性。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下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编号 | 0.25%淀粉溶液(mL) | 蒸馏水(mL) | 1%NaCl 溶液(mL) | 1%CuSO4溶液(mL) | 唾液溶液(mL) | 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 |
1 | 3 | 2 | — | — | — | 变蓝色 |
2 | 3 | 1 | — | — | 1 | 不变蓝 |
3 | 3 | — | 1 | — | 1 | 不变蓝 |
4 | 3 | — | — | 1 | 1 | 变蓝色 |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根据小柯同学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蛋清 ②鲜豆浆 ③鲜牛奶 ④蔗糖水
2Na2S4 + O2 + 2H2O = 8S↓ + 4NaOH
【实验资料】①受热时,四硫化钠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②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①取碳酸钠、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如图甲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 , 反应为4Na2CO3
+ 12S + O2 2Na2S4 + 2Na2S2O3 + 4CO2 , 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blank#}1{#/blank#}。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求),拔下橡胶塞,观察到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
h1 /cm | 11.2 | 11.4 | 11.6 |
h2 /cm | 8.9 | 9.1 | 9.2 |
【解释与结论】 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blank#}2{#/blank#}%(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若实验过程②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有同学认为会偏小,请阐述理由{#blank#}3{#/blank#}。
⑴工业制备硫酸铜的一种方案原理如下:
Ⅰ:2Cu+O22CuO CuO+H2SO4=CuSO4+H2O
⑵某兴趣小组三名同学探究制备硫酸铜的新方案,原理如下:
Ⅱ:Cu+H2O2+H2SO4=CuSO4+2H2O
将反应物混合,观察到:开始有少量气泡,而后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蓝色,试管发热。逸出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他们对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非常好奇,推测是某些因素导致了H2O2分解。
甲同学认为是反应生成的CuSO4所导致,乙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导致。于是设计了如表实验进行探究。
编号 | 试剂 | 温度 | 现象 |
① | 10mL5%H2O2、1mL10%CuSO4 | 30℃ | 产生少量气泡 |
② | 10mL5%H2O2、{#blank#}1{#/blank#} | 30℃ | 无明显现象 |
③ | 10mL5%H2O2、1mL10%CuSO4 | 80℃ | 产生较多气泡 |
甲同学对比实验组①和②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请将表中实验②补充完整。乙同学对比实验组{#blank#}2{#/blank#}(填编号)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
丙同学认为,甲、乙同学的结论都不严谨,其理由是{#blank#}3{#/blank#}。
⑶综合评价制备CuSO4的方案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lank#}4{#/blank#}。
A.Ⅱ比Ⅰ更节能
B.消耗等质量铜,Ⅱ生成CuSO4更多
C.Ⅱ中有原料发生分解,造成试剂浪费
分组 | 实验材料及处理 | 水温 | 呼吸频率(每分钟鳃盖张合的次数)平均值 |
1号 |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000mL温水 | 25℃ | 97(每条金鱼测3次) |
2号 |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000mL温水中加热水 | 35℃ | 97.5(每条金鱼测3次) |
3号 |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000mL温水中加热水 | 15℃ | 35(每条金鱼测3次) |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