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台州市天台县赤城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

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

2Na2S4 + O2 + 2H2O = 8S↓ + 4NaOH

【实验资料】①受热时,四硫化钠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②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①取碳酸钠、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如图甲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 , 反应为4Na2CO3 + 12S + O2  2Na2S4 + 2Na2S2O3 + 4CO2 , 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求),拔下橡胶塞,观察到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 /cm

11.2

11.4

11.6

h2 /cm

8.9

9.1

9.2

【解释与结论】 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若实验过程②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有同学认为会偏小,请阐述理由

举一反三
小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和白色不溶物。他非常好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问题一】镁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碳;

猜想2:可能是氢气。

【问题二】镁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Mg(OH)2难溶于水,MgCO3微溶于水,它们受热都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

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Mg(OH)2

乙同学猜想:是MgCO3

丙同学猜想: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取白色不溶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小明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得出丙同学的猜想正确。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blank#}1{#/blank#}。

【问题三】镁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快速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中除Na+、 外,还有OH;镁条与水能缓慢反应生成H2

【作出猜想】可能是Na+、 、OH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进行实验】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发现只有A中产生气泡较快,而B、C中产生气泡很缓慢。

⑴该实验说明是{#blank#}2{#/blank#}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⑵C实验的作用是{#blank#}3{#/blank#}。

⑶试剂X是{#blank#}4{#/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