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现代文阅读

《老王》(节选)

杨绛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选文第三段画线部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 B、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很紧张,所以才数不清具体的数目。 C、在我看来,这份情谊弥足珍贵,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D、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2)、下列选择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围城》。 B、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 C、强笑:勉强做出笑容。含义:对他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不愿意搭理他。 D、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其中着笔最多的是神态,这样描写的作用是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3)、为什么“我”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可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雨的四季》(刘湛秋),回答下列各题。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盼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都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般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索索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亳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秩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睛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周大庆

    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

    ④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⑤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树林中连续了年开展实验,研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

    ⑥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李传鹏输入)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颁奖词】

    青嵩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获奖致词】

    最后,我要万分感谢的,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草本植物——青蒿。它星散生长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在中国近二十个省、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一岁一枯荣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

    其茎,其叶,其花,浓香、淡苦,蕴含丰富的艾蒿碱、苦味素,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

    在我的科研生涯中,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前赴后继”,奉献了自己的身驱,成就了中国的中医事业。

    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铺就了我通往诺贝尔的坦途。

    青蒿呦呦。

    情感呦呦。

    生命呦呦。

    临来瑞典前,我曾经有一个想法,想带85株青蒿来到卡罗林斯卡学院,让它们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但我怕在机场、海关遇上安检、植检的麻烦,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我还想邀请85名参与过523项目的科学家来到瑞典,共同发布青蒿素的科研报告,但我怕诺贝尔奖基金会无法承担这笔庞大的开支,最终,我决定还是一个人来,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中医和中国科学家,领取诺贝尔奖。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腊月·故乡

①腊月在一年的年底,故乡在一个人的心底。

到了腊月,人们就会想起故乡。“腊月”本是一个与冷有关的词,但就是那么怪,腊月在我整个童年的印象里,竟是丰盛的、喧闹的、蓬勃的,比任何一个月都要红火。

③腊月里的每个晴日,都值得珍惜;每个雨天,也不能浪费。一桩桩迎新年的活计,都热热闹闹的铺展开来。准备年货,缝制新衣,洒扫门闾,换门神,贴春牌……其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忙年食。“腊”通“猎”,跟食物有关,也跟祭祀有关。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到了腊月,人们才舍得在吃上大费周章。炒豆子、炸薯片、蒸年糕、磨豆腐、擀糍粑、杀年猪、熏腊肉、宰鸡鸭、捉塘鱼……里面含着约定的风俗、熟稔的工序、温暖的亲情和喧闹的烟火,那是一帧帧热火朝天、色彩斑斓的流动画卷。

④腊月里,在远方谋生的村人陆续返回。山村就像一个静寂的池塘,多一人,就多一分鲜活与丰盈。渐渐地,满池鱼跳虾跃,整个村庄人喧马嘶,那是浓浓的、暖暖的、热闹的过年氛围。

⑤等到自己在长沙安了家,于我,腊月开始带着淡淡的愁绪。这时的自己,就像那条漫长的乡路,一头系着故乡与父母,一头系着城里的小家与妻儿。故乡是我与父母的故乡,不是妻儿的故乡,他们没在那个山村奋斗、挣扎过,没有那种贴心贴肺的感觉,却为了我的心心念念,每年要在大年三十,与我一起奔赴家乡。晨起,一路颠簸,步履艰难,辗转腾挪;夜深,坑洼泥泞,妻倦儿困,前路漫漫。等到归家,妻儿已然一肚子怨气,却又不好发作,而我只能愧疚心疼。除了故乡,亲人们也在一点点地往岁月深处隐退。又是一年腊月三十,人家喜气洋洋过大年,我们哭哭啼啼送母亲上山,一家人就着葬礼的剩菜剩饭,度过了一个寒冷而漫长的春节。随着人事的变迁,关于腊月与故乡的记忆,也遥遥地抛在了脑后。

⑥近几年,老父亲执意要守在乡下生活,回乡的次数多了,故乡竟变得新奇起来

⑦我想象不出,在我的有生之年,一辆小车可以从长沙我所在的住宅小区,直接开到老家禾坪,一路都是平坦的柏油马路。老屋都湮失不见了,洋楼东一幢,西一幢。远处,茶园、花海、竹林、田间,村前樱桃成簇,水边蒌蒿满地;近前,民宿、书院,咖啡厅、茶室,鳞次栉比,安静内敛。清凉的风里,有大自然的芳香,也有因殷实富足带来的甘甜气息在流转。这种气息,我曾经只有在腊月才能在故乡感受到。

⑧即便是故乡没有改变的地方,也呈现出异质的美丽。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认为那个叫瑶池的村落没有风景,它一地鸡毛,充满了悲欢和离合,就像一幅浮世绘。然而有一回,邻村的一个女孩,在她家的房顶上架了一台摄影机,以瑶池为背景,对着山麓下的一垅梯田拍摄了一上午,又将视频浓缩成三分钟。微雨的天气,四野青翠欲滴,我的瑶池掩映在这浩阔无边的绿意之中,就像许多文学名著里描写过的艳丽的山庄。一部分白云,纱巾般在山腰处神奇地出现,又神秘地消失。更多的白云,大片大片,从故乡的头顶流过,天河一般奔赴天际。

⑨我看得痴了,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 , 我从旧壳里挣脱出来。故乡还是那个故乡,然而我心中,不再背负那份没来由的沉重乡愁。故乡的变化不可阻挡,儿时熟悉的记忆已然湮灭,但只要经常回家,就会有美好而似曾相识的事物不断出现。

⑩告别了物资匮乏的年代,如今,在任何时候返回故乡,心与身都能获得童年时在腊月里才有的慰藉和满足,想起故乡,只一会儿,骨子里所有的荒芜,都变得水灵水润起来。这时才发现,无论一个人多么苍老,故乡永远是他返老还童的秘境,是他丰沛情感的根源,是他人生旅途的原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农历龙年春节,“品”字一跃火出了圈,成为生僻字界的“扛把子”。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 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龙行鼓,欣欣家国”,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序厅中出现的“龙行翻赢”,再到时下应景的祝福语“龙行巍巍、前程弱弱”,都引起民众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好奇。

据记载,“蟲”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形容龙腾飞的样子。虽然这个字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实际使用过,但今人将其从浩如烟海的字典中挖掘出来,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用以表达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这显然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的巧妙结合,展示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勤”字意外火了,彰显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引发了我们对生僻字的深入思考。生僻字和常用字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尽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接触生僻字的场合越来越少,但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不减,反映着造字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

这也意味着,面对生僻字,我们不能再因读写困难、使用频率低等原因而淡化或遗忘。相反,我们应将其视作通向古代智慧和文化世界的窗口,通过学习和了解,与先贤们对话,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正如此次“品”字所展现出的,生僻字的破圈传播不仅带我们感受了古代的造字之美,更激发我们对文字背后历史源流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让生僻字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是文化传承的应有之义,也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从歌曲创作到大型晚会,再到文博展览,我们相信生僻宇将在日新月异的传播环境中跟上时代,在丰富多样的文化土壤里扎根生长。

(摘编自光明网, 2024年2月9日 )

材料二:

贴春联、贴年画、逛庙会、观花灯、捏面人、舞狮、舞龙……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春节的标志性符号。丰富多彩、寓意吉祥的非遗产品和非遗活动把春节装点得格外温馨喜庆,使年味儿更浓更足,凸显了非遗对过好我们节日的独特价值。

以春节贴春联为例,贴春联是一项有千年历史的民俗,上下两联文字代表了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祝愿。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辞旧迎新之际,一副寓意和笔墨俱佳的春联可以令门楣增辉。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爱好和平的民族,春联把中国人心底的所思所盼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不论是对富裕生活的期盼、对家人平安的祝福、对事业顺利的渴望,还是对国泰民安的祝愿,都写得明白晓畅,一目了然。中华民族是一个敬惜文字的民族,中国人相信文字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驱邪纳福。这种思想源远流长,从中国文字诞生起就一直延续了下来。文字对于人类迈进文明,其作用不亚于火种。春跃北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文化、重视文字的特点。春联能以对仗押韵的方式呈现出来,从民俗演变成一种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艺术形式,成为对联,成为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内在生命力。今天,写春联、贴春联、赏春联已是春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副小小的春联就能透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节日与非遗是一个整体,要过好我们的节日,享受节日气氛,就要注意完整保护非遗及民俗风情。做减法容易,做加法很难,那需要成百上千年的积淀。保护非遗,就是传承文化、赓续文脉。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把非遗技艺和非遗文化原汁原味、完完整整地传承下去,体现的是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与敬畏。一个珍视自己历史文化遗产的国家,必定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必定会守护文化主体性,必定会在风云变幻的潮流中站稳脚跟。

让非遗助力我们过好自己的节日。

(摘编自《人民日报》, 2024年2月14日)

现代文阅读2 

失败有奖

刘继荣

①这些天,儿子蜘蛛似的整日黏在网上。下线之后,他也是若有所思。

②谜底终被揭开:他见我经常发表文章,便下定决心要与老妈比个高低。于是,他将自己的作文贴在一家儿童刊物的约稿网里。一次、两次,不停地失败。终于,有一篇被留用。

③班里老师允诺,一看到杂志,就给他颁发“创作之星”奖。可是,杂志却迟迟不来。儿子日日巴望着,快递一来,他总最先迎上去,然后落寞地走开。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久才出来。他告诉我,编辑在网上留言,那篇文章始终没过终审。他默默地吃饭,写作业,洗漱。我抱着一盒漫画书,敲开他的门。这个礼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却倔强地扭过头去不接。我说:“这是奖品,是失败奖。”他惊讶地睁大眼睛,薄薄的单眼皮涩涩地重叠着,很显然他哭过。我诚恳地说:“我要奖励你,你勇敢地向妈妈挑战,又勤奋地练习写作,作文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儿子,我真的为你骄傲。”他抬起头,顿时眉宇舒展开来。

④第二天放学,他开心极了,说大家都羡慕他有这么酷的妈妈,居然给孩子发失败奖,而那个失败在孩子们眼里,竟然也变得光彩夺目了。我做饭,儿子翻看着桌上的《读者》,里面转载了我的《亲人节快乐》一文。儿子发现杂志里设了一个“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可以通过发短信投票。他一下振奋起来,预备在亲朋好友间拉票,我忐忑不安地说:“儿子,这不好吧,如此兴师动众,万一失败了,妈妈该多不好意思啊!”他笑了:“妈妈,别怕失败,失败了,我也给你发奖!”我暗自惭愧,我们这些大人指导起孩子来,个个都很权威,一旦遇到同样的事,最缺乏勇气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⑤新一期《读者》上市了,儿子拉着我,急急地去看获奖名单。看一遍,没有我,再看一遍,仍然没有。他呆住了,半晌才说:“妈妈,我们又失败了。听到这个脱口而出的我们 , 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洒落心底。原来,有爱的人在旁边,连失败都有甜蜜的滋味。

⑥第二天,我刚起床,儿子就开始发表庄严的颁奖演说。可是,刚开头就忘了词,他满脸尴尬,干脆直接把奖品塞给我。那是一个金色的小球,用手指一捏,就有婴儿此起彼落的娇憨、无邪的笑声,极富感染力,我们俩争着去捏,笑声满屋。

⑦儿子的生活,竟渐渐变得精彩纷呈,隔些时候就有最新消息播报数学测验成绩不佳、口语比赛获奖、乒乓球赛惨遭淘汰、竞选音乐课代表大获全胜……胜了,由学校发奖:输了,由妈妈发奖。他愈战愈勇,仿佛每一次挑战,都有无穷乐趣。

⑧没多久,我接到一个远从珠海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去年大学刚毕业,曾在儿子的班里试教。那天早上由于扁桃体发炎、高烧,再加上紧张,课上得一团糟。他在学生们面前告解:“这节课太失败了,我知道自己不会被录用,我们提前下课吧。”忽然,我的儿子举起了手,对新老师说:“我们家有个失败奖,无论谁失败了,都可以领奖。因为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奖励,收集很多的失败,就可以换到一个成功。”新老师顿时傻了。儿子给新老师的奖品,是一首流行歌,歌名是《我的麦克风》。而那位新老师,在向孩子们鞠躬时,已是泪流满面。他说,他得到了世上最好的奖品,他发誓,一定要成为最好的老师。

⑨不久,我收到一本杂志和一张浅绿色的汇款单,附注栏写着--“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我急忙翻开书,我竟然是第一名,原来,获奖名单要隔两期才会公布。

⑩“我们都成功啦!”儿子用他的鼻尖,紧紧抵住我的额头。只要有颗勇敢的心,无论遇见的是什么,都是生命一场又一场的丰厚的恩赐。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