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雨的四季》(刘湛秋),回答下列各题。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盼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都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般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索索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亳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秩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睛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描绘的四季的雨的特点。

(3)、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的第三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5)、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以第四段为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6)、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阅读《泡桐花开》,回答后面的问题。
                                                                                                泡桐花开
         泡桐花开在农历四月。
         每天傍晚归来,只要一转进那条长着泡桐树的小巷,我的脚步就会放慢放轻,仿佛去赴一个一年一度的约定。
         我常常伫立树下凝望泡桐,它出奇地高大,仿佛与蓝云接壤,颇有伟岸的男子气。它枝繁叶茂、树冠如盖,在半空中流淌着旺盛的生命力。它的花朵紫中带白,密密地簇生着犹如一个个花塔,外层的花朵有点像塔上的铃铛,风吹过簌簌作响。也有不少花朵随风而落,在大地上铺陈出一小块紫色地毯,既诗意又清丽。仔细端详泡桐花会发现它们状如喇叭,安详地躺在地上构筑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泡桐花还散发着独特的芬芳。那气味不象玫瑰、百合的香气那样优雅,而是带点粗犷,会出其不意地窜入人的嗅觉,让人蓦地意识到它的存在。那气味并不浓烈,而是恬淡、辽远的,让入的心弥漫起一种温柔怅惘,陷入“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的空灵状态。那气味不属于精致的城市,而是带着乡间味儿,令人联想起森林、平原、山野,散发着幽深、潮湿的泥土气息。  
        也许正是泡桐花的形、色、味在不经意间交织成了它的风骨,我总觉得泡桐花是一种淡泊、隐逸同时又有些寂寥的花。由于树干高大,它不仅超然于群花之上而且还超出了人的视线,显出一份“不与百花争春”的高古。很少听人提起“泡桐花开了”,它自生自长、花开花落,不用人操心也难以引入关注,有着“繁华飘零两不知”的清冷寂寞。
        记忆中泡桐花演绎得如火如荼的一次,是多年前的华山之行。当火车欢快地奔驰在关中平原上时,窗外一片片泡桐花轻盈掠过,柔美得仿佛一个个紫色的梦。华山脚下也遍植着泡桐,紫色的花朵无声无息地飘在农田、山野间,很有与世无争的远古韵味。
         我住的旅馆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庭院,院中长着一棵高大的、开花的泡桐,站在树底下仰望蓝天,我感觉红尘仿佛片片落英于顷刻间坠落,我的心灵在一阕古老的田一园牧歌中穿梭,有着尘埃落定之后的清爽与澄明。
        后来泡桐就见得少了,要么是孤独的一棵,最多也是齐齐的一排。而且它们继续在都市中隐身而去,远望仿佛一个身材优美的紫色背影。城市在扩大着、发展着,常可见泡桐与拆迁的老屋一起倒地的场面,而新城的建设中绝难再见泡桐的踪影了。
        泡桐的气质似乎不太适合以速度、效率为代表的现代繁华,它们渐渐走远了,同时永远地带走了一段超脱、悠闲、宁静的古老岁月,也带走了我那个紫色的梦幻。

阅读《北国之春》,回答后面小题。

北国之春

       春天的脚步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走来了。

       春天,无论在哪里,总是这般美好。

       尽管北国的春天来得迟些,却是来得清奇,来得壮美。

       江南的春我 没有领略过,但那“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繁花,群鸟乱飞”的朝气勃勃,常令我心驰神往。在我心中,江南是春天的宠儿,爱的给予太多了。所以,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

       但是,灰姑娘也自有她天然的风韵。

       在某个清晨,你会不经意地发现,窗子上那些斑斑驳驳的霜花已有好些日子不光顾了。走在风里已感觉不到凛冽的寒,迎面扑来的是大地氤氲的温润;蓝天白云也如同告别青涩童年的少女,变得多姿、亮丽了;坚硬的土地松软,脚踏上去没了声音,只有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田野里苍茫的一片,偶尔会看到坑坑洼洼的地方露出的几簇绿草芽;那一排排的树木都已脱了藏青色的褂子,换上了淡黄透绿的衣裳;红杏的枝头依然落着寂寞的尖,缀着的景色只有心中的那份渴望。春天的活泼劲就是这样在令人难耐的期盼中酝酿着。北国的春天没有名花的娇贵,也没有美酒的香醇,可她那种半醉半醒的眠思,纵是“无情也动人”啊!

       北国的春天,无花只有寒,春雪是她唯一的绽放。那似花非花的落蕊,在北方的大地上,铺染着一幅清奇、苍劲、古朴的水墨画。当人们的足迹浸润这幅画的时候,内心里也被踩得泥泞不堪了,随之而来的却是感觉到了一种抖也抖不掉的清凉。

       “春风十里柔情”,那是南国的情愫,而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像升腾的野火,像昂扬的斗士,像冲锋者的擂鼓。它使你想起了“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

       啊!北国之春,我真想张开双臂,扑进你这返浆大地的怀抱,任由自己的每一处足迹都写满了豪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片段一】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个大草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片段二】

    我睡在祖父旁边,祖父一醒,我就让祖父念诗,念完一首,又念一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地就睡醒了,醒了一听,处处有鸟叫着,回想昨夜的风雨,可不知道今早花落了多少。

    是每念必讲的,这是我的约请。

    祖父说:起来吧。我说:再念一首。祖父说:再念一首可得起来了。

    于是再念一首,一念完了,我又赖起来不算了,说再念一首。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纠缠不清的闹。等一开了门,到院子去。院子里边已经是万道金光了,大太阳晒在头上都滚热的了。太阳两丈高了。

    祖父到鸡架那里去放鸡,我也跟在后边,祖父到鸭架那里去放鸭,我也跟在后边。

    我和祖父回到屋里,摆上小桌,祖父吃一碗饭米汤,浇白糖,我则不吃,我要吃烧苞米。祖父领着我,到后园去,趟着露水去到苞米丛中为我擗一穗苞米来。

    祖父让老厨子把苞米给我烧上,等苞米烧好了,我已经吃了两碗以上的饭米汤浇白糖了。苞米拿来,我吃了一两个粒,就说不好吃,因为我已吃饱了。

    街上,在墙头外面,各种叫卖声音都有了,卖豆腐的,卖馒头的,卖青菜的。

    卖青菜的喊着,茄子,黄瓜,豆荚和小葱子。

    一挑喊着过去了,又来了一挑。这一挑不喊茄子,黄瓜,而喊着芹菜,韭菜,白菜……

    街上虽然热闹起来了,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满院子蒿草,草里面叫着虫子。破东西东一件西一样的扔着。

    看起来似乎是因为清早,我家才冷静,其实不然的,是因为我家的房子多,院子大,人少的缘故。

    哪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静.悄.悄.的。

    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尾声】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蜒,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大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些都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那磨坊里的磨官,至今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精神长相

张冬青

①哲宗元符二年,大文豪苏轼由惠州再贬谪儋州,年逾花甲,重疾缠身,在生活困顿、内心煎熬时纵笔:“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须发皆白,满身风霜,英雄难掩垂暮。然而,东坡借三子苏过之口自嘲,曲笔一抖,诗境荡开,生出灿烂,酒后的醉容“虽红不是春”,却永久定格了洒脱放旷的东坡那一抹饱经世故而存天真的笑容。

②这是令人仰慕的精神长相。

③然而,人生海海,“每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这样生动地描摹。我们恐怕都是海海人生中的一粒沙,面对生活的磨砺,作为一个平凡人,内心都会有微澜,投射到身体语言上,便是情绪。

④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像行走的情绪垃圾桶,柴米油盐的一地鸡毛、管教孩子的鸡飞狗跳、工作的暗无天日、未来的一片茫然……随身荷载满满的负面情绪,随时倾倒情绪垃圾。经过的人闻到了腐败的气息,不良情绪快速复制传播,你无形中就会被情绪黑洞消耗能量。更有甚者,情绪暴躁、情绪失控,像一枚危险无时不在的情绪炸弹,让人望而却步。

⑤情绪,就像机械的操作系统,是保持运转的底层逻辑。而稳定情绪的能力,才是它最卓越的实力。

⑥一个人,稳定的情绪是自爱也是爱人的能力,只有随时保持情绪觉察才能做到情绪自洁。在自我管理上,很多人抱怨天资平庸、时运不济,放纵消沉,怒而无节;在对他管理上,无视被管理者的情绪,怒而过夺,喜而过予。这些都不是稳定的情绪管理。常言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的确,一个人自我博弈,是理性战胜情绪的无声厮杀,不见硝烟,旷日持久。我们经常会看到树干上有粗粝隆起的树疤,那是大自然赐给植物自我修复的秘密武器。而一个人没有观众的情绪消解则是一把未出鞘的剑,引气封喉,将藏起来的崩溃锻造成心灵的勋章。

⑦当时不杂、当事不杂是拒绝精神内耗、重建精神秩序、达到精神自治的高标。

⑧杞人忧天、伯虑愁眠,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当下,拖延症、焦虑症、疲惫症把我们围堵得水泄不通。想想看,你是否经常为一件小事左思右想而不得要领,是否明明可以三下五除二就完成的任务偏偏拖延好久也不能下决心去开始,是否一整天什么都没干却感觉心情疲惫异常?这就是典型的精神内耗。过多的无效的思虑像一块块积木越搭越高,越摞越上瘾,让人在自我搭建的精神幻象里不能抽离,这种无谓的情绪劳动是世上最亏本的生意,除了搅乱生活节奏、干扰工作效率,一无益处。

⑨晚清政治家、文学家、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推崇:“____”这与庄子“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庄子讲修养高尚的智者心就像一面镜子,不藏一切恩怨是非,来者即照、去者不留,所以能行事果决,随物而应。曾公说人就应该好好活在当下,不为眼前所牵绊,不为将来所忧患,也不因过往而苦恋,如能以通透的性情与清净无尘的心态处世,当下便是最好的圣境。

⑩体貌之相经不起时间的噬琢,倜傥风华终会隐没于尘烟;心灵之相却会在时间的长河里历经淘洗,明媚生辉。精神自治的人才配拥有精神长相,这是一种令人仰望的气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厚度和精神力量。

⑪林语堂说:“____”一切福田皆源心地。愿我们播种良善,做一个情绪稳定、精神自律的人,阅过万千凌厉,内心依然向暖;脚下荆棘丛生,眼里星辰闪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第25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