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汉中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校际联考试卷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
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表3各类废弃物分类情况的相关描述信息
废弃物种类 |
分类频率(%) |
||||
1A |
2 |
3 |
4 |
5 |
|
废纸/废纸板 |
6.47 |
11.99 |
23.32 |
32.61 |
25.61 |
废弃电池、电子设备 |
11.46 |
17.12 |
24.66 |
26.82 |
19.95 |
厨余垃圾 |
12.94 |
15.09 |
15.23 |
27.22 |
29.51 |
废塑料瓶 |
10.11 |
15.09 |
21.02 |
29.38 |
24.39 |
废弃易拉罐 |
11.32 |
15.36 |
19.95 |
28.57 |
24.80 |
废金属 |
14.69 |
18.19 |
20.49 |
26.28 |
20.35 |
可再生塑料 |
12.67 |
17.79 |
19.81 |
29.65 |
20.08 |
废弃玻璃瓶 |
16.44 |
21.16 |
20.49 |
23.85 |
18.06 |
废弃衣物、纺织品 |
14.96 |
17.12 |
21.83 |
24.26 |
21.83 |
注:A:1=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
(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
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
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观旅游。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
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摘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一:
知识付费就是为获取特定知识而支付费用,是一种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购买信息内容和服务的互联网经济模式。它不同于以往为获取知识而付费的方式:与网络服务紧密相连,有别于线下为参加培训的缴费;是特定人群为获取知识及相关信息、技能、经验等而实施的消费行为,有别于线上为娱乐消遣的付费;是知识经济时代特定主体在知识付费平台上购买特定知识产品的消费行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花钱买图书。
知识付费是新生事物,但实际上只是知识共享的一种新形式。知识共享有过两次升级。第一次由1.0版到2.0版。1.0版为静态(以百科为代表的静态知识,无互动),2.0版为动态(以社区论坛为代表的动态知识,有互动)。第二次为2.0版到3.0版,表现为进入付费问答与订阅的知识共享。在知识冗余与粉丝经济的双重作用下,这样的“知识”更接近于学界所称的“用户制造内容”。用户生产内容不再免费共享,而是创造价值了。在信息冗余与时间碎片化的背景下,知识付费就是为用户提供知识交换和提升知识储备的崭新渠道。
(来源:丁晓蔚、王雪莹等《知识付费:概念涵义、兴盛原因和现实危机》。有改动)
材料二:知识付费典型平台发展状况
平台 |
知乎 |
分答(在行一点) |
得到 |
喜马拉雅 |
产品定位 |
平台内嵌付 费问答功能 |
付费语音 问答平台 |
付费订阅产品 |
音频分享平台 |
用户规模 (10月) |
974.98万 |
52.04万 |
215.24万 |
2554.41万 |
内容生产 |
平台孵化的 名人入驻 |
平台孵化的名人入驻+网红推广 |
团队自制+ 自媒体入驻 |
联合出品+ 主播入驻 |
服务形式 |
付费提问,每个语音回答公开,收入由问、答者平分 |
同“知乎” |
知识新闻免费,精品付费订阅 |
免费基础上,推付费精品专区 |
付费机制 |
文字提问,答者设定金额+付费转载 |
60秒付费提问,答者定价+付费偷听 |
付费订阅,如《李翔商业内参》,198元/年 |
付费订阅,如《好好说话》,198元/年 |
付费数量 |
20个热门分类,累计600余位优秀答主 |
最受欢迎答主TOP 100,累计答题7万个 |
付费精选、电子书、音频及系列,15位大咖入驻专栏订阅 |
16个付费精品分类,累计大咖850位 |
付费规模 (畅销案例) |
李开复的关注者达90万,18个公开问答,收入超万元 |
王思聪收听者超12万,32个公开问答,收入达25万 |
专栏《罗辑思维》付费用户8万,营收超1592万元 |
音频课程《好好说话》付费用户10万,营收超1980万元 |
(来源:王传珍《知识付费奇点与未来》,2017年1-2期《互联网经济》。有改动)
材料三:
去年大学毕业后,姜女士一直准备着公务员考试。目前,网络上有许多和考试相关的付费学习平台,姜女士购买过不同平台的公务员备考网课。“我认为这个钱是需要投入的。一方面,网络授课形式方便,只要有手机或电脑就可以学习,如果错过直播,还可以看回放;另一方面,网课比一两万元高价的备考面授班,便宜多了。”姜女士说。
大部分付费课程背后,有一个诸如教室一样的社区,报名后就可以在里面交流,也有老师在线答疑、布置作业等,就像上学时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像姜女士一样愿意在互联网上知识付费的人不在少数,因为付费知识省去了东寻西找的时间。
市民林先生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平常会付费看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以了解先进的设计理念,“知识付费是以学习为主,如果你抱着猎奇的心态去提问或者去看答案,这本身就不存在知识一说。”林先生身边也有不少人爱看《月薪3000和月薪3万元的区别》《毕业一年如何赚到20万》一类文章,他说:“如果说你想通过一篇文章就能提升自己能力、开阔眼界,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来源:2018年4月25日《宁波日报》。有改动)
材料四:
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危机。据“企鹅智酷”对1736名网友进行的在线调查,有过为知识付费行为的网民满意度为38%。对消费者来说,知识付费的内在驱动力是投入较低的时间成本,获取自己所短缺的专业知识,但不少人的体验是由知识短缺造成的焦虑并不能彻底消除。同时,一部分消费者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在知识付费中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显现。据统计,他们“对短视频的耐心已经下降到57秒”。在知识付费兴盛之前,消费者就有为娱乐付费的做法。由为娱乐付费到为知识付费是一种进步:知识进一步体现出其无可否定的价值;知识产品及其价值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尊重,知识付费体现的是对知识产品及其价值的社会认可。但在知识付费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局部性的变味:娱乐化程度日趋严重,猎奇之势愈发明显。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也屡屡发生。一些知识付费的平台及其经营者,常常将知识产品的原作者及其对知识产品享有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置之脑后,或者超越了道德底线,甚至超越了法律底线。
(来源:丁晓蔚、王雪莹等《知识付费:概念涵义、兴盛原因和现实危机》。有改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