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天资与勤奋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段的主要观点。

(2)、联系选文内容,就文中划线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一句中划线的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好奇是成才的催化剂

        ①远古的某一天,一个猿人由树顶俯瞰大地,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尝试着离开了一直居住的大树,来到了地面。这一小小的好奇,完成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壮举。

        ②又是遥远的某一天,一位法国画家在多次描绘了一种果子之后,出于强烈的好奇,冒着中毒的危险品尝了一下,发现它无比甜美可口。这一小小的好奇,使人们的餐桌上多了一道佳肴——西红柿。

        ③明代的中国,一个叫万户的人远眺苍穹,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坐在椅子上,在椅子周围绑上自制的“火箭炮”想倚其“飞天”。虽然他以失败告终,但这一小小的好奇,成就了人类航天探索第一人。

        ④无数的事例彰显着一个道理: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好奇,或许是最为神秘而有趣的人类心态之一。它来自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好奇心常与创造力挂钩。出于对一个崭新领域的好奇,于是开始逐步地深入其中,探索、发现、创造,最终完成壮丽的事业,这是许多科学家成才的轨迹。

        ⑤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好奇心助人成才,不仅仅因为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催生人对探寻研究、获取知识的热情与信心。正是出于对物质构成的好奇,才有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正是出于对生物进化的好奇,才有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是出于对大地资源的好奇,才有了李四光的油田发现。

        ⑥好奇不仅仅对人,甚至对动物的生活成长也有巨大作用。有研究表明,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因而不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生存经验,最终成为了草原、原野上的强者。

        ⑦当然,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不懂得控制自己,任好奇心泛滥,那就是在任欲望泛滥。灯红酒绿的世界,有太多太多事物让我们好奇。而那炫目的糖衣,掩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珍惜好奇,珍惜每一瞬诞生的探索欲与创造欲;另一方面又要慎待好奇,有选择地分辨哪些是值得探索的,哪些是不能涉足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致卷入好奇的黑色漩涡,而是使其成为我们成长成才的催化剂。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颜值重要,但不代表一切

    ①当今社会是个看脸的时代,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来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然而颜值并不能决定一切。马云,一个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的男人,他并没有很高的颜值。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如今的诸多成就。即使是在颜值时代,修心亦是很重要的。

    ②一个没有素质的人,就算穿的多么华丽,一说话一个举动就能暴露自己。一个非常有涵养的人,即使穿着朴素,和他相处也会觉得清风拂面。

    ③修心使人睿智。钱穆,一个没有任何文凭,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人,通过自学,成了一代儒宗。他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通过修心,有了一番成就。

    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数学让人周密,学科学使人深刻,学伦理让人变得庄重,学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修心是有好处的。

    ⑤一个人空有“颜值”却没有内在是不行的。现在,有很多好看的人只凭自己的高颜值就能得到很多的喜欢与关注。可是,当有一天颜值不在,自己又没有内在,怕苦又怕累的时候就会明白,颜值不是最重要的,内在才是。

    ⑥吕布是三国时一位大将,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空有一身武艺,却不曾修心,每当自己失败的时候,就将责任归咎于他人。他不盖识人,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死干曹孟德之手。若吕布可以修心,重用手下贤才,爱兵如子,未必不能问鼎天下。可惜,吕布只是将才,成就不了更高的事业。

    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当今社会,空有颜值目中无人不予修心是万万不可的。我认为人们没必要去整容,你的相貌再怎么长久也不过几十年,而你的内在若出名,还可以留名青史,被传颂千年。

    ⑧再者,如果人人都长的一模一样,还不是靠气质区分吗?

(选自《意林》2019年合订本,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元宇宙:推动审美革命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①元宇宙作为当今科技界、产业界、艺术界,乃至投资界的热门话题,正在一步一步走进生活、改变世界。一般认为,“元宇宙”这一概念最早源于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雪崩》,作者斯蒂芬森创造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并和现实社会紧密相连的三维数字空间,在那里的人类通过数字分身生活。如今,人们对于元宇宙的概念有一些大致相同的定义:元宇宙是基于5G以上互联网技术,将VR/AR等新型3D虚拟现实显示技术、区块链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云计算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多种新兴技术整合而产生的新型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②那么,元宇宙将怎样改变人类的审美方式呢?首先,人们将从时空改变中重构自己的审美心理。就时间而言,在元宇宙的虚拟与现实综合情境中,人们沉浸于VR或AR呈现出来的虚拟世界,对自身和周遭事物的关注度明显下降,直觉成为了把握时间的基本方式。就空间而言,元宇宙中VR和AR的出现,让这种“身体在别处”的现实与虚拟区隔趋于消逝。栖居于元宇宙世界中的人,可以通过数字分身一边在北京故宫欣赏清乾隆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的精美,也可以瞬间移步到意大利西斯廷大教堂去欣赏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天顶油画,还可以即刻换位到埃及去观赏夕阳下沙漠中的金字塔。

③其次,人类的感官体验也将在元宇宙的高度沉浸感中得到多维度的延伸,进而创生一种全新的审美图景。一方面,诸如VR手套、VR眼镜等新型虚拟现实设备,能够让用户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虚实融生景象,并在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维度上实现审美感受的延伸与拓展;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升级及虚拟数字人和仿真机器人的应用,将会让用户进入到一个个真假难辨的“高沉浸式环境”,并在其中实现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一体化的混合式体验,形成对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同时它还将打破现实的地理疆界、语言隔阂,并最终实现全人类共享的元宇宙审美景观。

④再次,人类的身份认同感、生命意识将在元宇宙中被重新赋义,审美境界将会大为改观。例如,元宇宙可以重塑历史古迹和逝去的先辈们的虚拟影像,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赋予人物与先人一致的语音和行为风格,实现后代与先辈的同时空交互,让家族记忆、民族记忆、文明的记忆重新成为鲜活可体验的经历。如此一来,人类将不仅可以在元宇宙中深度体验康德和席勒所倡导的审美游戏境界,而且还可以进入庄子《逍遥游》所描述的那种超越现实的自由而和谐的审美理想境界。

⑤那么,元宇宙是否真的会因为科技创新带来的审美革命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呢?答案也远没有这么乐观,这里至少涉及如下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受制于技术难题,当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元宇宙应用的沉浸式体验技术要求。二是受制于科技道德,某些别有用心的科技公司,甚至可能让元宇宙成为压迫人们的战争预演场域。不过,我们仍应看到元宇宙带来的审美革命意义及其之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积极价值。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