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A)

阅读理解

奇妙的唾液

    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

    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

(1)、读了短文,我知道唾液的作用有等。
(2)、短文第一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将进行比较,突出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
(4)、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词“几乎”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国宝——大熊猫(节选)

叶永烈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

    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但由于后来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并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只,有时可产两只。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闲话膏方

①膏方,又称青膏、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膏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中医特种保健品,乃我国传统医药学之瑰宝。

②青方有着悠久历史。我国现存最早医方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如肪膏、脂膏等,所治病症多为外伤。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保存11个方,其中包括2个膏方。

③唐宋时期,朝廷开始重视并组织编写医方药书,使中医膏方的加工和应用逐渐发展。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膏方制剂有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明清时期,中医膏方上至宫延御用下至民间,纷纷用于滋补养生,促进膏方完善成热,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④近代,          , 如《张幸青医案》非常强调要针对病人的体质与病因,因人、因病而施,这种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又如《了甘仁医案》中列举了大量使用膏方的案例,几乎每个案例都有对服用膏方者的具体体质和病因的分析,配方也更加复杂和细致。

⑤膏方的作用涵盖补虚和疗疾两方面。其药物组方有别于单纯“强身健体”的方法,也有别于一般“补品”,强调根据个体差异立法组方,合理配伍扶正药与祛邪药之间的比例和轻重,讲究“国本清源,攻守适宜”“阴平阳秘,以衡为补”,达到“治未病”效果。

⑥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要求增加;而生活压力过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等,使亚健康状态者增多。疾病谱改变后,冠心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这些因素让膏方在现代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⑦目前,开展膏方工作的医院越来越多,各地膏方节、膏方论坛开展得有声有色,膏方培训班举办越来越好,出版膏方专著越来越多。现代膏方发展速度惊人,尤其在南方地区,膏方为广大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如江苏、上海等地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11年上海使用膏方近30万料。

⑧膏方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内膏方市场一哄而上的现象令人担忧。有些医院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一味追求膏方数量及门诊量,不惜牺牲膏方质量。

⑨此外,目前膏方开方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各级部门专家培训不到位,能开好膏方的专家明显不足。而青方的生产也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以至膏方的生产良莠不齐,一些专家甚至表示,现在膏方的合格率不会超过50%。

⑩为使膏方健康有序发展,要(    )制定出《膏方应用规范》、《膏方生产监督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各地区应(    )建立医院及开膏方的医生准入制度,建立加工单位准入制,(    )加强膏方生产各环节监督,(    )开展专家培训,对开方医生规范考核。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细菌造油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魏曼教授,很早就发现了几种能够“制造石油”的细菌。这些微生物的组织结构中,几乎80%是含油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它们就像一个个塑料口袋,里面装满了油。魏曼把这类微生物放在一起,用二氧化碳喂养,就组成一个“微生物产油田”,结果在实验室里制造出4升油,这种油就像柴油。实际上,石油也是从千奇百怪的小生物变来的。古代的水生生物埋藏在地下,在几千万甚至几亿年漫长的岁月里,经过大自然的作用变成了石油。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

    科学家们发现,有不少微生物不仅会“吃”这类碳氢化合物,而且还有“积存”碳氢化合物的本领。比如 有一种叫分枝杆菌的微生物 它能够产生类似于碳氢化合物的霉菌酸 像酿酒 制酱那样 经过酶的催化作用聚合到一起 就得到了一种真正的菌造石油。根据这个原理,建造一个人工湖,把微生物“放养”到水里,水里有足够的二氧化碳,可供它们“食料”。用不了多久,微生物便成千成万倍地繁殖。培养出来的微生物,可以用过滤器收集,然后送到专门的工厂里去“炼油”。让细菌造石油,只要二氧化碳供应充足,造油速度很快,两三天就能收获一次。细菌造油的人工湖和炼油厂到处可以建造,生产持续不断,风雨无阻。据说,只要掌握天时地利,每亩水面每年就能够生产3700桶原油。

课外阅读。

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

①在有些人印象里,故宫就是雄伟壮丽、举世无双的紫禁城建筑;而在另一些人的脑海中,故宫等同于奇珍异宝,本身就是一个藏宝之所。

②这些认识都有依据,但不全面。故宫古建筑与故宫珍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长达491年中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故宫生活与执政,清宫遗存的这些文物藏品,又与古建筑、与宫廷历史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廷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③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很显然,离开了宫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 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又以紫禁城为例,它虽然建成尚不足600年,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

④正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形成并提出。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故宫学不仅把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及宫廷历史文化当作一个整体,而且还包括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历史。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宫廷典籍,都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基于此,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种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今年2月中旬与3月初,两个故宫博物院院长互访,商谈交流合作事宜,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不仅是两院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两岸同胞的福祉,也是故宫价值得以进一步发掘、故宫学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的极好机遇。

⑤把故宫当作文化整体看待,其实质是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故宫人来说,还要注意正确认识、妥善处理故宫保护与博物院发展的关系。

(原载 2009 年 3月 19 日《文汇报》,选文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