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二则同步检测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乎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①伯牙鼓琴 鼓:。
②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
③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
④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
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②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原文: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释】曩:从前。履:鞋。志:标志。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融七岁时,值①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②门。一盘酥梨,置③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④按________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⑤?融从容⑥对曰:________,尊老敬长,为人之道⑦也!父大喜。
【注】①值:遇,遇到。②盈:满。③置:放置,摆放。④遂:于是,就。⑤故:缘故,原因。⑥从容:不慌不忙,悠闲舒缓。⑦道:道理。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
(一)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①子入城市②肉。子取回肉,将出城门,值③一人对面而来 , 各不相让,遂④挺立良久⑤。父寻至⑥见之⑦ , 谓⑧子曰:“汝姑⑨持肉回陪客饭 , 待我与他⑩对立⑪在此!”
(选自冯梦龙《广笑府》》
【注释】①遣:派。②市:买。③值;适逢,恰好碰上。④遂:于是。⑤良久:很久。⑥至;到。⑦之:指他儿子与人相对而站、互不相让的情景。⑧谓:对……说。⑨姑:暂且。⑩待我与他:等我跟他。⑪对立:对站,可以理解为互相僵持。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