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② , 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
【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②山阜(fù)隐轸(zhěn),很多高山。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④畴∶已耕作的田地。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淘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投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既至杭,大早,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① , 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桌常平米,多作镗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绍圣初御史论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逆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初僦②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③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注】①赐度僧牒: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②僦:租货。③运甓畚土:搬运砖土。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②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④ , 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⑤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⑥ , 时与游酢⑦侍立⑧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属(zhǔ):撰写。②潜心:用心专而深。③翁(xī)然:一致的样子。④颍昌:地名。⑤赴告:指报丧。⑥瞑坐:打瞌睡。瞑,闭上眼睛。⑦游酢(zuò):杨时的同学,程门四子之一。⑧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