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3月联考语文试卷

古文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 , 丘陵舄卤;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

      【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②山阜(fù)隐轸(zhěn),很多高山。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④畴∶已耕作的田地。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印度人        马千里者(《马说》) B、随地称        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山阜隐轸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西方土硗确    今齐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③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东 则 川 野 沃 润 畴 陇 膏 腴 南 方 草 木 荣 茂

(4)、《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