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培优卷(c)

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双手

    ①父亲的手粗壮、有力,能不费力气地修剪果树,也能把一匹不驯服的骡子稳稳地套进挽具。他这双手还能灵巧、精确地画一个正方形。使我最难忘的是每当这双手抓着我的肩膀,我就感到一股特殊的温暖。这双手几乎能干一切活儿。然而,只在一件事上,这双手令人失望了:它永远没学会写字。

    ②父亲6岁上小学一年级。不知什么原因,父亲那淡色头发下面的脑袋怎么也装不进课上讲的数字、图形或要背的课文。在学校才呆了几个月,我爷爷就领他回家了,让他留在农场干成年男人干的农活儿。

    ③若干年后,只受过4年教育的母亲试图教父亲识字。开始,父亲倒是甘心忍受这种磨炼,但不久,他就变得烦躁起来。他活动一下指头和手掌,说他已经练够了,要自己一人到外边散散步。

    ④终于,一天夜里,他以为没人看见,就拿出他儿子小学2年级的课本,准备下功夫学些单词。但是,不一会儿,父亲不得不放弃了。他趴在书上痛哭道:“上帝啊,我甚至连毛孩子的课本都读不了?”打那以后,无论人们怎么劝,都不能使他坐在笔和纸面前了。

    ⑤父亲当过农场主、修路工和工厂工人。干活时,他那双手从未使他失望过。他脑子好使,有一股要干好活的超人意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在一家造船厂当管道安装工,安装巨型军舰里复杂、重要的零件。由于他工作劲头大、效率高,上司准备提拔他,然而,由于不能通过合格考试而落空了。他脑子里可以想象出通到船的关键部位的条条管道;同时,他手指可以在蓝图上找出一条条线路;他能清楚地回忆出管道上的每一个拐角、转弯。然而,他却什么都读不懂、写不出。

    ⑥造船厂倒闭后,他每天上午到外头找工作,晚上对我母亲说:”通不过考试的人,他们就是不要。”最后,他在一家棉纺织厂找到了工作。我们搬进了城,父亲总是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一次,父亲到食品店买水果。晚饭后,他说,他给我准备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水果。我听到他在厨房里撬铁皮罐头的声音。然后,屋里一片寂静。我走到门口,看见他手拿着空罐头,嘴里咕哝道:”这上面的画太像梨子了!”他走出门,坐在屋外的台阶上,默不作声。我进屋看到罐头上写着”大白土豆罐头”。但是那上面画的的确像梨,难怪父亲把它当梨买来了。

    ⑦几年后,妈妈去世了。我劝父亲来和我们一起住,他不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因为轻微的心脏病发作,他常常住医院。老格林医生每星期都来看他,给他进行治疗。医生给了他一瓶硝酸甘油片。万一他心脏病发作,让他把药片放在舌头底部。

    ⑧不久,我便接到噩耗,父亲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了。我只身一人回来参加葬礼。格林医生说他很难过,实际上,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他刚给父亲开了一瓶硝酸甘油。然而,他在父亲身上却没找到药瓶。他觉得,如果父亲用了这药,大概还能等到急救医生的到来。

    ⑨后来,我在父亲的花园门口发现了格林医生口中的这瓶硝酸甘油——一只被扭歪、砸坏、摔进松土 里的塑料药瓶。紧握着它,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幕情景:父亲拼命想拧开这个瓶盖儿,但拧不开;他在绝望中,企图用砖头砸开这个塑料瓶。父亲至死也没能拧开这个药瓶。因为药瓶盖上写着:“防止小孩拧开——按下去,左拧,拔。”目不识丁的父亲看不懂这一切。

    ⑩尽管我知道这样做是完全不理智的,但我还是进城买了一枝金笔和一本皮革包的袖珍字典。在向父亲遗体告别时,我把这两件东西放在他手里,这双曾经是温暖、灵巧、能干,但永远没学会写字的手。

(1)、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说:“打那以后,无论人们怎么劝,都不能使他坐在笔和纸面前了。”请结合父亲学习识字的经历,说说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②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体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

(2)、文中多次提到父亲的双手“粗壮、有力”“灵巧”,说这双手“几乎能干一切活儿”,”从未使他失望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不识字给父亲的人生带来了哪些遗憾?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4)、文章末尾,父亲去世后,“我”为什么仍然买了金笔和字典,放在他的手里?全文最后再次提到父亲“这双曾经是温暖、灵巧、能干,但永远没学会写字的手”,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季风雨

    我忘不了那个日子,忘不了那个雨天。

    那一件往事,使我一生都会内心负疚;那天的情景,使我所有的回忆都低头忏悔。

    那天我要去上学,父亲便挑着我的东西送我去二三十里外的学校。我带着自己的书包,跟在父亲的后面。

    时值秋收农忙季节。天还未亮,我和父亲便从家里启程。走在田间小路上,每碰上一处收割稻谷的人,父亲那紧缩的眉头就会微微皱一下。我懂得父亲那时的心情,但为了送我上学,父亲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急匆匆地走在我的面前。

    看着前面父亲匆忙赶路的背影,我的心中掠过一丝阴影,随即(慌忙、慌乱)起来。

    赶到学校,并没有开学。只是为了在校多玩几天,我向父亲撒了谎。许是父亲从我的眼神中看出了什么,但他并未批评我。把一切东西安排好了之后,父亲连坐也没坐一下,抹一把汗水,抄起扁担就走了。

    我无言目送父亲,他的背影一点一点地被抹入视野的边缘。我十分理解一个本分的庄稼人在收割庄稼时的心情,也能理解父亲临走时对我的一再(关照、关心)。

    送走父亲不多久,天空变得阴暗起来。我的心情也变得更加不安,念起家中母亲独自收割稻谷的紧张情况,更念着还在匆匆赶路的父亲。

    几阵风后,便下起雨来。雨越下越大。我面前的视野逐渐模糊起来,不知是由于铺天盖地的雨水还是早已盈眶的热泪,在模糊的视线中始终晃动着一道清晰的身影,父亲,父亲!您走在哪里了?二三十里远的山路,您在哪里避雨呢?在我的记忆中,那场雨是最狂暴无情的一季风雨。它冲去了我少小全部的灰暗和幼稚,冲去了我心中所有的荒唐和无知。

    尔后得知,那天父亲并没有寻找避雨的地方,而是冒着滂沱大雨快步赶回家中。他一踏进家门便问母亲:“稻谷全收回没有?”

    尔后得知,那天竟是我父亲的四十岁生日!

    我小时,父亲的生日少有客人来,加之我从十二岁起便外出念书,不曾关注过父亲的生日,那天我在撒谎时,同样(省略、忽略)了它。当母亲低声告诉我时,我哭了,哭得很伤心,觉得心里阵阵绞痛。望着屋外父亲略显老态的身影,我哽咽无语:父亲,我对不起您,不懂事的儿子对不住您啊……父亲。

    这个故事已过去几年了,虽然父亲从没提起过它,这个故事或许就和他曾经经历过的许多往事一样平平淡淡,但我的悔恨与日俱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过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  喜上眉梢),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竞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都(渴望  妄想)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要有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xíng  háng)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二十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文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jǐ yǔ  gěi yǔ),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与祝福。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不用搀扶

十月二十三日晚,我走进人民大会堂时,对帕尔曼还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世界杰出的小提琴家,将与世界杰出的指挥家梅塔和世界杰出的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我对音乐完全是外行,我只是想看到三个世界杰出合在一起是怎样的一种景观。

当帕尔曼出现时,我怦然心动。他拄着双拐,从容自信又有点艰难地走上了台。拐杖加上小提琴,这就是帕尔曼的独特形象吗?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我的眼睛就像被磁铁吸引,再也没有离开过他。济济万人的大会堂如此安静,我还是第一次经历。只有琴声,只有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琴声。

最让我意外而感动的是帕尔曼站起来的那一刻。一曲终了,他用手杖支撑着自己试图站起来。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再起来——又没有成功;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乐队的百双眼睛,大会堂的万双眼睛,电视机前的几亿双眼睛,都注视着帕尔曼站起来的过程:他不用搀扶。这位音乐家的动人之处、杰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力量上。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也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面对着帕尔曼,我似乎不能不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曾多么频繁地使用“扶”这个字啊!扶持、扶助、扶危;扶持高雅艺术,扶助弱者,扶持贫困地区经济……一个“扶”字,失系着搀扶者和被搀扶者。

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良知和爱心。不用搀扶,何尝不是在体现着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自强呢?人们伸出手去搀扶时,是出于同情;而面对着不用搀扶者,唤起的是尊敬。

与不用搀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期望被搀扶,请求被搀扶,等待被搀扶,这是多么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生态度啊!漫漫岁月里,我也会遇到需要被搀扶一下的时候,但愿那时,帕尔曼会给我力量,使我有勇气说:不用搀扶。

帕尔曼走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那冬日里的琴声。为这个,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联红军攻进了柏林,德军拼死(zhēng  zhèng)扎,与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突然,从一条街道中间的废墟中传来丧子的哭声,是个德国小孩。此时,苏军与德军正在街道的两头对射,小孩随时可能丧命。这时,苏军士兵奥沙罗夫不顾战友们的劝说,站起来径直朝小孩走去,战友们只好停止射击,把所有火力都对准奥沙罗夫的前方,准备火力接应。没想到的是,街道那边的德军也停止了射击。奥沙罗夫安静地走到小孩身边,把小孩抱起来,朝街道边的一个安全掩体走去。此时,整个街道一片安静,一位随军记者完整地记录下了这个感人的瞬间。当奥沙罗夫把小孩抱进掩体,并把小孩放下时,双方的枪声再次响起,奥沙罗夫随后被一发子弹击(zhōng  zhóng),送进了战地医院。

    第二天,奥沙罗夫解救小孩的全套康片被印在传单上,标题是《柏林,请停止枪声》。许多柏林市民看到传单,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许多化装成平民的德国士兵也交出武器。奥沙罗夫成了大英雄。记者问奥沙罗夫,为什么敢在枪林(tán  dàn)雨中站起来,奥沙罗夫说:“爱,会让枪声停止。”然后,他流着泪讲述(xiān  xiǎn)为人知的故事:

    那一年,德军攻进莫斯科,同样遭到了苏联人民的顽强抵抗。在一条小巷里,几个德国士兵正警惕地举着枪小心地向前推进。突然,前方传来一连串汪汪的叫声。他们循声找过去。一只小狗正蹲在一个受伤的少年身旁,轻轻地舔着少年的脸。少年惊恐地看着几个德国士兵,用手指了指小狗,然后又摇了摇头。德国士兵明白,少年是在乞求他们不要杀小狗。小狗依然不停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德国士兵也明白,小狗是在乞求他们救救它的主人。几个德国士兵沉默了许久,绕过少年和小狗向前方走去……那个少年正是奥沙罗夫。

阅读理解。

痛苦的游戏

    一次朋友聚会,有一位正在某个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的朋友提出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他发给每人一张纸片,请大家在上面写下五件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比如生命、爱情、朋友等。最后他再三强调:大家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它。

    我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在自己的纸片上写下了:丈夫、女儿、快乐、满足感和父母。这时,这位朋友请大家考虑放弃其中的一个。我轻轻地划去了“满足感”。我的“满足感”,其实是“事业有成”的代名词。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碌碌无为是悲哀的。所以,尽管只是一个中学教员,我还是希望能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来。然而,工作上的“满足感”,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现平平,我至少还拥有我的家人和快乐,他们对我何等重要……尽管这样安慰自己,我心里隐隐约约地还是有点郁闷――毕竟我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我开始觉得这是一个不大好玩的游戏。

    接下来,朋友请大家在剩下的四件中再放弃两件。我一下子懵了,放弃哪一个好像都是不可能的。我请求说:游戏可不可以就此结束?朋友说:那哪行?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忍痛割爱吧。真的,我的心里好痛苦、好矛盾。划去“快乐”后,我以歉疚、负罪的心情划去了“父母”。亲爱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看到这篇文章,请千万千万要原谅女儿,毕竟你们不可避免地要先我们而去。然而这游戏还没有结束!朋友请大家在仅剩的两件中还要划去一件,保留最后一件。这真是太残忍了!我的丈夫和女儿,我怎么可能舍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我的丈夫,我生命中最亲密的伴侣,在我迷惘时为我指点迷津,在我失意时为我排忧解难,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他!而我的九个月大的小女儿,集聚了我所有希望的小精灵,傻乎乎的笑脸,她无所顾忌的大哭,都是那样深切地牵扯着我的心,我的生命中也不能没有她!如果要选择舍弃他们中的哪一个就让我先舍弃自己吧。

    游戏结束了。朋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着这个游戏的现实意义,而我的头脑里一片空白。原来,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我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我的家人,我的事业,我的快乐心情,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以至于尽管只是一个假想的“放弃”,仍然让我感到痛苦和沉重。

    一个游戏参与者喃喃自语,什么呀,真是个无聊的游戏!我看了他一眼,不,朋友!这是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游戏。让我们更诚挚地去爱,去珍惜吧,在我们还拥有着的时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