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

“我”给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一段描述,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拉亮了灯等你
佚名
    冬天的夜,来得早。
    电话铃响了。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老师家吗?”“是,我就是。”我急忙应道。打电话的是我班上最调皮的男孩。“昨天一早,侯婕要转学回老家。大家商量明早六点在学校为她送行。您能参加吗?”“当然!我一定准时到达!”我不假思索。“真的!谢谢老师,再见!”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
    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一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早晨六点!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我细数着钟表的嘀嗒,总算熬过了这一夜。
    匆匆洗漱完,抓起背包便冲出家门。冰冷的黑土、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
    几声清脆的童声离我越来越近。“老师!您在等我们?”一个女孩惊喜的发现了我。几个同学如欢奔的羔羊般朝我跑来。我张开双臂想要将他们全部拥在怀里,告诉她们我有多么担心。
    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传达室透出一点光亮。我和孩子们急步跑向校门,叫醒了值班的师傅,我来不及过多地解释,只有点点头表示歉意。没有约定,我和孩子们一同在黑暗中开始寻找所有的照明开关。当一个个并不明亮的灯泡被点亮时,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问他们:“是害怕吗?”一个男孩告诉我:“不是!早开灯,所有在坡下和山上的同学就看到了教室的亮光,他们就不会害怕了。”望着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我眼中的泪水涌动。“好了,孩子们,呆在教室,我去接其他同学。”
    站在土坡上,冷风撩拨着我的头发,冷极了!我心里一遍遍在呼喊:“孩子们,快让我看到你们!”远处,山坡上传来一群孩子的说话声。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快看!教室灯亮了!”“快点儿,咱们迟到了!”几个孩子挥舞着双臂向学校飞奔而来,大大的书包在他们身后一颠一颠。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老师,已经到了55人,还有5个同学没来。”不知何时,我身后已站着一大群孩子。“那好,我们一起来等!”幽深的小土坡下疾跑来一个黑影,跳跃的两条麻花辫在夜里格外醒目。“是侯婕!”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欢呼。侯婕飞奔着扑进我怀里。“老师,我妈妈病了,我必须回老家读书。”我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说不出。
    天空吞没了最后一颗星星。晨曦里,校门口站齐了我的60个孩子。我们注视着彼此冻红的鼻尖和脸蛋儿,在喷吐出的每一口雾气中会意地笑了。那笑容比初升的太阳还要美丽。
    忽然,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是的。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
现代文阅读

蓝色的还是带条的

〔俄〕格里高利•戈林

①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去年秋天,单位派我来莫斯科出差。我到了莫斯科,先找一家旅馆安顿好随身带的东西,然后在一家小饭店吃过午饭后就去忙正事儿——逛街去了。

②我在一家百货商场门前,看见那儿正排着一个长长的队伍。我很高兴,猜想那儿肯定是在卖什么好东西。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只要一排队,那肯定是在卖什么好东西。后来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确信那儿现在正卖的东西肯定难得一见,因为队伍非常长,从街上就开始了,然后又沿着一楼的楼梯往上排,都看不见尽头。

③我急忙朝队尾走了过去,问边上的一个女人:“谁是最后一位?”

④那个女人回答:“我是最后一个。”

⑤我又问:“这儿卖什么呢?”

⑥那个女人说:“到底卖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只是有人出来说,后来的就不要再排了,已经没有这么多了。”

⑦可我还不死心:“那他们卖的那个东西多少钱啊?”

⑧那个女人如实相告:“20个卢布。”

⑨我一听很高兴:“价格还行,就排一会吧。”

⑩我站在队尾耐心地等待着。

⑪陆陆续续又来了一些人站在我的后面。现在我站在队伍中间,感觉舒服多了,因为后面有人给我挡风了。

⑫我就这样一直在队伍中排着。

⑬只是我心里没底,不知道大家在这儿到底排什么呢?我找机会问了几次周围的人,这儿到底卖什么呢?是吃的、穿的、还是用的?

⑭没人回答我。一半是跟我一样,不知道;另一半是知道却不说,故意让我们这些不知道的着急。

⑮那我也还是不想走开。

⑯突然,上面闪出一个售货员大声说:“大家听清了:只剩下15号的和16号的了!”

⑰说完,她转身就回去了。

⑱群里一阵骚动。我的心也悬了起来,不知道剩下的这两个号是不是合适。不过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想,办法总是有的。要是小,就撑大点儿,要是大,就改小点儿。要是用电的东西,我们就安个变压器。

⑲不管怎么说,我是等定了。

⑳一个小时后,突然传出来一个消息说,这个东西也可以去一个什么三号柜台买,不用排队。

㉑既然不用排队,那就挤吧。于是众人蜂拥而上,把我夹在了中间,我被连推带拥地挤到了三号柜台前。

㉒一个女售货员朝我大喊:“你要什么?”

㉓我喘着粗气说:“就要你现在卖的这个东西!”

㉔她一听更火了:“我是问你要蓝色的还是要带条的?”

㉕我不得不央告她说:“求求你了,你先给我看看什么样吧。”

㉖可她真不给面子:“你想的倒美!这都包着呢!”

㉗我已无可奈何:“那就蓝色的和带条的各来一个吧。”

㉘我交了钱,抱着两个盒子又开始往出口挤。感觉一个盒子重一点儿,一个盒子轻一点儿,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晃动……周围的人还在挤来挤去,推推搡搡,一不留神就得被挤倒。

㉙突然一个乌兹别克老头拦住了我的去路:“好孩子,你卖给我一个吧。就为这个东西我这都是第四次来莫斯科了!”

㉚我说:“老爷爷,也许我能卖给你一个,只是你得先告诉我,我买的这是什么东西。”

㉛可老头的回答让我大失所望:“这个东西用俄语我不会说,用乌兹别克语译不过来。”

㉜我只好对老头说:“那你还是自己去挤吧。这个东西我自己也需要。”

㉝老头还想和我商量。我为了躲开老头,往旁边一侧身,结果脚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我从楼梯上滚了下去……

㉞第二天我在医院里醒过来后,马上问值班护士:“护士,我的东西呢?”

㉟“什么东西?”护士问。

㊱“就是我买的那两个东西。”

㊲“你买了两个什么东西?”

㊳“什么东西,”我说,“我也说不清楚。”

㊴“那你什么时候想起来,我们什么时候让你出院。”

文学类文本阅读。

师者的眼睛

①那个孩子是我第一次做班主任时遇上的一名学生,长得黑黑瘦瘦的,成绩不是很突出,在班上总是默默无闻的。如果不是他有一次给我惹了祸,我到现在对他可能都没有多深的印象。

②有一天晚自习,他竟跑到宿舍去洗衣服,给校长逮个正着。校长大怒,在全校的大会上点名批评了我,罪名是管理不严,导致学生目无校规校纪。

③我把所有的账都记到他的头上。会后我将他叫到办公室,面色严厉地对他说,他必须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我让他解释一下逃课洗衣服的原因,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检讨。他脸红了,眼泪都快要下来的样子。但他一直沉默,不认错也不解释。我被激怒了,问他要了他父亲的电话号码,气咻咻地将电话打过去。

④那天下午,一个五十多岁农民打扮的男子满脸歉意地敲开了我办公室的门,正是孩子的父亲。他说他是从建筑工地上直接过来的,那一身满是泥点子的祖布劳动服也印证了他的话。我心里忽然涌出一股难言的滋味儿。

⑤上午的火气已下去了好多,我的态度也温和了不少。大体同他讲了一下孩子的情况,让他加强教育。“对不起,老师,孩子让您操心了……”他一个劲儿地赔着小心,说一定会让孩子改好的,并一直为孩子给我添了麻烦而一遍遍地道歉。看他讲得口干舌燥,我顺手将桌上的一只梨子递给了他:“润一下喉咙吧。”说真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有几分不忍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辛辛苦苦把孩子送进学校,却并不知道孩子在这里做了什么。他接过梨子,千谢万谢地退出去了。

⑥不一会儿,他领着孩子来到我的办公室,倔强的孩子终于低下了头:“老师,是我不对,给您添麻烦了,以后我一定改……”泪水顺着他瘦瘦的脸流下来。“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呀,其实你的错误并不仅在你晚自习回去洗衣服,更在于你的态度……”我语气缓和下来,让他回去上课。孩子抹着眼泪出去了,旁边的父亲一直看着儿子的背影远去,方如释重负一样松了一口气。

⑦“这位家长,没什么事了,您……”

⑧“老师,是这样…”他从口袋里掏出五张皱巴巴的十元票子交给了我,“麻烦您把这五十块钱交给孩子,让他再买一身换洗的衣服。我知道,他是因为没有换洗的衣服才抽晚自习的空儿去洗衣服的,第二天他还要穿它……这孩子知道我们家困难,从来不开口要的。我给他,他还是不会要的,您就说这是学校要求,在校着装要求干净整洁。”他的脸有些红了。顿了一下,他又摸索着从口袋里掏出我送他的那只梨子,“这个,麻烦您也交给他,平时,他难得吃到……”

⑨那只梨子,又从那位父亲的手上转到了儿子的手上——我转交的。我原本想着不接过来的,但我不敢轻视一位父亲对孩子殷切而无声的爱。

⑩也因为那次经历,在此后的从教生涯中,在面对一些所谓的“问题”孩子时,我再也不敢随意为他们贴标签下定论。他们的真实,需要师者心上那双眼睛才看得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占座

佟雨航

①火车站人潮汹涌,都是行色匆匆、归心似箭赶着回家过年的人。

②过了检票口,我登上列车来到硬座车厢,找到自己的座位号,倚着窗子坐了下来。刚坐定,一个戴着老头帽、满脸皱纹的老汉提着一个蛇皮袋,一屁股在我身边的空座上坐了下来。老汉弯腰把蛇皮袋推进卡座底下,然后冲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也许是很累了,他一坐下便把头歪靠在椅背上,眯上了眼睛,不一会竟响起了鼾声。

③这时,一个20多岁学生模样的小伙子,推着一个拉杆箱站到了老汉的座位旁。他先看了看座位号,又看了看闭眼睡觉的老汉,嘴唇翕动了几下,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他把拉杆箱塞进行李架,便手挟着椅背站在老汉座位旁边不走了。过年车票紧张,我想小伙也许是买了张站票吧。火车上的人越来越多,车厢里很快拥挤起来,空气也变得沉闷了。

④火车慢慢开动了。老汉依然闭着眼睛在呼呼大睡。小伙子站在过道里,身体被挤来挤去的旅客撞得左歪歪右歪歪。我把头转向窗外,看窗外流动的风景。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我看了看仍站在座椅旁的小伙子,原本站得笔挺的身子已自然地佝偻起来,他用胳膊肘支撑着椅背,分担着整个身体的重量。

⑤这时,老汉醒了。他揉了揉眼,看了一下四周,见小伙子一脸倦容地趴在座椅上打盹,他站了起来,拍了拍小伙子说:“小伙子,坐下来睡吧。”小伙子一下醒了,他推辞道:“我不累,还是您老坐吧。”老汉笑着说:“我马上就要下车了。其实这个座位也不是我的。我今天有点感冒,脑子昏昏沉沉的,一坐下就睡着了。趁这个座位的主人还没来,你先坐下歇会,站了这么久,肯定累了。”小伙子笑了,开玩笑地说:“大爷,看来这座位是上天特意给您老准备的。您既然病了,就坐到站吧。”

⑥老汉哈哈地笑着,和小伙子快乐地交谈起来。原来,老汉是在外打工给念大学的儿子挣学费的,这会放假了,他赶着回家过年,说儿子也马上要回家了。小伙子则说他是个大学生,学校放假后便在城里找了份临时工做,昨晚单位才放假,他也是赶着回家过年的。

⑦不一会儿,火车到站了,老汉提着蛇皮袋子下了火车。小伙子一屁股坐在了老汉的座位上,用手捶着腰和双腿。得知小伙子要在终点站才下车,我打趣地说:“你真是幸运,站在这老大爷旁边,现在就可以坐下了。要不然一路站到终点站可够你受的。”

⑧小伙子笑了,他拿出一张火车票给我看:“其实,这个座位本来就是我的。”

⑨我惊诧地说:“那你刚才怎么不跟老大爷说呢?”

⑩小伙子收起车票,我发现他眼眶有点湿润。只听他说:“看到老大爷,我就想起了我父亲。为了供我读大学,他也出去打工了,现在也许正在某列火车上往家赶。不知道他现在是站着还是坐着……”

⑪火车呼啸着向前,窗外已在飘雪,我的心却越来越温暖。因为我们离家越来越近了。

选自2024年1月31日《羊城晚报》

活动二 小人物的爱国之光——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孤 岛》 何君华

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    我们叫队长给骗了。队长说, 还有最后一个哨所, 最后一个边防连队, 演完这场大家就能回家了。

②我们乌兰牧骑慰问演出小分队巡回演出已经一个多月了, 大家早已经疲惫不堪, 听队长这么说, 我们一下雀跃起来。去边防哨所的路程虽然漫长, 听说有整整五十公里, 但好歹有了盼头, 大家脸上的倦容也都舒展开来, 一路上有说有笑。

③可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哨所呀?总共只有三间屋子, 面积不过四十平方米。【A】更主要的是,    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总共只有一个人一个人

④ 我们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只有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吗?我们发现这个哨所除了几只鸡以外, 当真只有一个人, 就是这位站在我们跟前的哨长呼日勒, 一个体格健硕、脸庞黑黢黢的蒙古族汉子。他是这个哨所的哨长, 也是这里唯一的哨兵。

⑤呼日勒哨长提前接到了我们要来慰问演出的通知。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B】下车,    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    跟我们一一握手,    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    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⑥我们都很吃惊: 目下正是盛夏, 呼日勒哨长嘴里的“过年了”是什么意思呢?

⑦ 原来, 每年只有到过年的时候, 上面才会派三五个人人来哨所来送慰问信和一些慰问物资,从来没有像我们慰问演出小分队一样,一下子扎进来十几个人——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⑧ 我们问: “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寂寞呀?”

⑨呼日勒哨长沉默了一会儿, 说: “能不寂寞吗?寂寞, 我就养鸡。”

⑩给哨所运送给养的卡车每七天左右才来一次。之所以用“左右”, 是因为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就不一定能准时了。那样的话, 边防哨所就成了茫茫雪原中的一座孤岛, 但也不能断炊呀。于是呼日勒哨长就想到了养鸡。刚才那日松在屋后发现的那几只鸡就是呼日勒哨长养的。一提到鸡, 呼日勒哨长兴奋了:“都说老鹰捉小鸡, 你们听说过小鸡捉老鹰吗?在我们哨所, 个个都是捉老鹰的鸡!”

⑪“捉老鹰的鸡?”我们满脸狐疑。

⑫原来呀, 打小在这哨所长大的鸡们哪里知道老鹰是自己的天敌呢?这里的鸡发觉老鹰在头顶盘旋非但不躲避, 竟然还敢于张开翅膀反击。有一次, 一只老鹰俯冲而下, 群鸡一跃而起, 展翅伸爪迎击。老鹰一下慌了神, 反而真的被鸡啄伤了。你说是不是天下奇闻!

⑬这可真是天下奇闻!我们都惊掉了下巴。

⑭“不过那都是以前了,”呼日勒哨长接着说,“现在, 极端天气提前都有预警, 因此上级会安排将补给提前送来,断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 但我仍然养鸡。寂寞的时候,想到还有它们陪着我, 我就不寂寞了。”

⑮呼日勒说着就沉默了, 我们也都沉默了。还是我们队长出来打了圆场:“呼日勒哨长(我们都这么称呼他, 起初有些调侃的意思,此时此刻分明多了几分尊重),那我们开始演出吧!”

⑯我们连忙站起身来, 一个个挺胸抬头, 清喉润嗓, 纷纷认认真真地准备起来。我们的表情都很庄重。哨所前院空地上除了一杆国旗分明空无一物,但此时此刻这里仿佛一座极华丽的剧院。我们摩拳擦掌, 准备为这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奉献一场尽我们所能的精彩演出。

⑰演出正式开始, 我们队长亲自报幕。有人独舞, 有人合唱, 有人朗诵诗歌……大家都聚精会神, 没有人懈怠, 跟以往我们在首府剧院演出时没有差别。最后一个节目, 是我们的“台柱子”娜仁花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 牛羊好似珍珠撒……”

⑱听着听着,呼日勒哨长流泪了,“全连官兵”也就都流泪了, 娜仁花也流泪了, 我们也都流泪了。

⑲尽管极不舍,但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 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回身望去, 呼日勒哨长的身影渐渐变小, 最后完全看不到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4.2.9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