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高手

中村

    一条黄土小道时隐时现在荒山野岭之上。

    荒山野岭上骄阳似火,蝉鸣阵阵,灌木茅草疯长正盛。惟独不见人影。此语自然夸张,说时就有两人沿着黄土小道去来,一东一西,相向而行。都是刚爬上了一面大坡,气喘吁吁,汗水渗渗,于是都不约而同地到路边一棵大树的浓荫下歇憩。

    荒山野岭上仅有的两个行路人就这样在荒山野岭上相遇了。

    向东去的一个看上去身材瘦小,肩着一付剃头挑子。

    向西去的是一个彪形大汉,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

    既同在一棵树下歇凉,就不能不搭话。大汉剜了剃头匠几眼,问道:“老兄,剃头的?”

    剃头匠眯眼微微一笑:“这还用说么?”

    大汉语塞。半晌,没话找话:“你能猜出我是干什么的吗?”

    剃头匠仍旧眯眼一笑:“我知道。”

    大汉再问:“干什么的?”

    “你哪,”剃头匠道,“既不是种庄稼的,也不是当官的,更不是做生意的。但你本事不小,挣钱不费力气。干你这行多在夜半三更之时,动若脱兔,静似猫行,跑跳腾挪,来去如风。只是得先把脑袋卸下挂在裤腰带上……”

    大汉脸色陡变:“嚯,看不出你还真行!”

    剃头匠坐在剃头挑子上,笑而不答。

    大汉摸摸自己丛生的头发胡髭,里面蕴藏着粒粒热汗:“既然老兄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就请给我剃个头吧?”大汉拍拍屁股下的包裹说,“我照价付钱,敢不敢?”

    剃头匠站起来,依旧是那一副笑模样:“剃头匠以剃头为天职,没有不敢剃的头,也没有什么头不敢剃。”

    “嗬!来吧。”大汉笑了。

    “留发,还是剃光?”剃头匠问。

    “剃光,”大汉叫道,“热死球了,剃光爽快!”

    剃头匠到不远处的凹坑里汲了水,用石头支起烧锅把水烧热了。将大汉的头摁入盆中,烫透,洗净,取出,用毛巾揉吸了水份。尔后,让大汉坐在用绳子网成的躺椅中,围了白围布,把剃刀在那块被人油污垢漆得乌黑闪亮的刀布上啪啪地篦了几个来回,就正式给大汉剃头。

    喳喳喳喳!大汉丛生的毛发像黑雪一样纷纷飘落。

    剃完头,刮胡。

    剃头匠将躺椅支开放平,让大汉全躺在躺椅上。剃头匠刮得仔细,从嘴边到腮旁,然后转到脖子上。大汉感到剃头匠冰冷的刀锋在他的脖子上疾速飞走,旋来绕去,嗖嗖生风。刀刃接触皮肤,若即若离的游走所产生的那种微痒,确实使他感到惬意。他舒服地闭上了眼睛。

    许久,剃完了头。剃头匠拿出镜子给大汉照照:“咋样?”

    大汉看到平日那个须发丛生的自己不见了,镜子里出现了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光亮光亮的白葫芦。

    “嗬嗬,”大汉摸着舒服的光头,连赞:“不赖,不赖,看不出老兄手还真高,多钱?”

    “二十五块大洋。”

    “什么?”大汉惊了一跳,“二十五块大洋!?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剃头匠仍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儿:“多吗?不多。”

    大汉叫道:“怎么不多?剃一个头最多两吊钱,就算我这头难剃,加倍,也不过四吊钱。你敢要二十五块大洋?”

    “不多,真的不多。”

    “即使我给你10倍的价钱,也不过两块大洋,你敢要二十五块,还说不多?”

    剃头匠将手中的剃刀往上一抛,剃刀在空中像风轮一样呼呼转了半天,落下时又轻轻接着。大汉看到那刀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你仔细想想看多不多吧?老弟。”剃头匠把玩着剃刀,侧脸笑眯眯地看着他。

    大汉猛然幡醒。剃头匠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也知道了他包裹里是什么东西。刚才剃头匠刮胡时,刀锋在自己的脖子上绕来绕去,如果剃头匠处心不良,只晓在脖子上轻轻那么划拉一下,自己就会一命呜呼,那自己包裹里那几百块大洋还不全是他的?在这杳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之上,剃头匠想杀他真是易如反掌。

    大汉只觉得从脚底里冒出一股冷气,这冷气从脊梁直达脑门。大汉手脚冰凉。

    二十五块大洋买一条命?

    大汉浑身哆嗦着嚅嚅道:“不多,是不多。”

    大汉从包袱里摸出了二十五块大洋交给了剃头匠。剃头匠收了钱,微微一笑:“老弟,好走。”便肩起挑子向东走去。

    走了一阵,忽听背后大汉在喊:“老兄,慢!”

    剃头匠止步,扭转身。见大汉气喘喘追来,到他跟前,扑通一声跪倒,磕了一个响头:“大哥,你是高手。”

    剃头匠还是那么微微一笑,并不多言。扭转身轻飘而去,倏忽不见。

    只留下一颗锃亮锃亮的白瓢梦一样呆在荒山野岭之上。

(《名家名篇社会问题小小说欣赏之中村卷》)

(1)、仔细研读小说,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把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

互猜身份

剃头过程

讨价还价

结局

剃头匠

眯眼一笑

玩着剃刀,笑眯眯

倏忽不见

大汉

惬意、连赞

(2)、请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结合语境谈谈它的作用。
(3)、小说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高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请客》,完成下题。
                                                                               请客
      ①在大都市打拼,着实不易。幸运的是部门徐经理知人善任,他聘用了麦科,而麦科也不负重托,经过反复摸索,终于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为本部门取得突出业绩奠定了基础。近来,全公司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各部门的业务都做得有声有色,公司的效益蒸蒸日上,而麦科本人也受到了公司韩总经理的关注,很可能要得到晋升。兴奋之余,他决定请客,答谢三个人:韩总,徐经理,还有一位好朋友老刘。几经周折商量好时间,地点定在一家高档酒店——请客这种事,麦科是不会让自己丢面子的。
      ②麦科提前半小时等候在酒店的包厢里,预定的是一桌高档套餐。客人应该快到了,服务员问:“现在可以上菜吗?”“稍等。”
      ③麦科给韩总打电话问到了哪里。韩总疲惫不堪地说:“唉!小麦呀,真抱歉,我们孩子在学校总惹事,今天又和同学打架了,班主任找家长,他妈妈正好出差,就得我去了,孩子都快初中毕业了,我还没见过他的班主任呢,嗨,真是不凑巧,事儿都赶一块儿了,这不正往学校去呢嘛。出发前我和小刘说了一声,他没告诉你吗?咱们吃饭的事改天再约吧。”麦科连忙说:“没关系,没关系,孩子的事要紧,理解理解,改日我再请您。”挂断电话后,他喊来服务员,试探着问:“把套餐换成中档的,行吧?有位客人不来了……”
      ④正说着,又来了个电话,是徐经理。徐经理在电话那头有气无力地说刚要出家门突然感到极不舒服,其实这种状况已经好长时间了,夫人看他脸色实在难看得吓人,押着他去了医院看急诊,现在正打着点滴,恐怕还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不能来了。麦科慌忙安慰了徐经理几句,说晚上去医院看他,挂了电话赶紧问服务员:“又有客人来不了了,套餐换成低档标准的,行不行?”服务员嘴上很客气地说:“没问题,放心吧。”眼神却有些不屑了。
      ⑤菜快上齐的时候,朋友老刘的电话也来了,让麦科万分沮丧的是他也来不了了。老刘兴奋不已地说:“麦子,还记得上次我跟你说的那个大客户吗?刚听说他今晚会去看艺术展,正好我有个朋友能弄到那个展览会的票,这可是增进感情的好机会,真抱歉,你这边我只好爽约了。哦,对了,韩总有事也不去吃饭了,让我和你说一声。你和徐经理先吃吧,改日我请你啊,哈哈哈……”麦科嘴上说没事没事,心里却在埋怨朋友重财轻友,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
      ⑥客人都来不了了,退菜也不可能了。满满一桌菜怎么解决?这时,电话再一次响起来,是麦科的父亲打来的,
      ⑦父亲问:“儿子,你还在加班呢吗?最近如果不太忙的话,抽空回家看看吧,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你妈怪想你的。”麦科答:“我……在酒店里。哦,对了,您和我妈吃过饭没有?”父亲说:“还没呢。”麦科说:“那就过来一起吃吧!”麦科感觉父亲在那边愣了很久,然后问:“你刚才说和我们一起吃饭?”麦科说:“是啊,是啊。我请客,我请您二老。”
      ⑧放下电话,麦科想起一个连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工作以后,自己请了无数次客,唯独没有请父亲和母亲吃过一顿饭。有太多需要在意的人,上司、同学、朋友……于是父母成了心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工作太多,应酬太多,“忙”字让家中儿时的欢声笑语无迹可寻,一家人其乐融融围桌而坐的团聚成为了一种奢侈,有多少次自己也像刚才那几位“大忙人”一样,让父母在饭桌旁苦等良久,最终却大失所望,坠入一片落寞凄惶。当初自己置身在灯红酒绿、觥筹交错之中,竟然那般心安理得,现在想来真是太过分了!他忽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真恨不得抽自己两下。
      ⑨父亲和母亲很快赶来了,三个人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地方一起吃饭,吃一份高档酒店里档次最低的套餐。席间,麦科分别敬了父亲和母亲一杯酒,在将酒一饮而尽的时候,他心里百感交桑,五味杂陈。
      ⑩周一刚上班,和父母同住一个小区的同事就走进了麦科的办公室:“这两天你爸妈乐开花了,在小区里到处宣传,说儿子请他们客了,在大酒店吃了一顿最高档的套餐,还给他们敬酒呢!走到哪儿说到哪儿,直夸你真孝顺……”
      ⑪“我……”麦科想解释,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眶一湿,想哭的冲动再次涌上心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莫扎特的力量

马永恒译

    ①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纪念他。而在过去十年中,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

    ②为什么莫扎特的乐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巴赫、贝多芬或是肖邦的呢?美国一位研究癞痫症的神经科医师约翰·休斯认为,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研究表明,80%的癞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低,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③约翰·休斯认为,奥妙在于莫扎特乐曲中旋律重复的独特方式。莫扎特乐曲中的旋律每20~30秒重复一次,这恰好与我们的脑电波及人体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有着几乎一致的频率。于是,莫扎特乐曲中的节拍能够对癞痫病人大脑中不规则的电波起到纠正的作用。他接着解释,癞痫病人在病情发作时是完全昏迷的。可见,莫扎特的乐曲对大脑有直接影响。

    ④莫扎特的乐曲可以提高智障儿童智力的现象,是目前人们关注最多的。研究发现,智障儿童在聆听莫扎特乐曲10分钟后,可以在智力测验中拿到更多的分数。同样,反复并持续听过莫扎特某一段交响曲的老鼠,在一个复杂的容器中找到出口的速度,要比生活在其他环境中的老鼠快得多。

    ⑤此外,莫扎特的乐曲也能够对孤僻症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麦乐佳顿的女儿是个孤僻症患者,医生对她采用了音乐疗法。她接受治疗时使用的耳机是经过改装的,这种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震动头部骨骼的方式传导乐曲。莫扎特的乐曲会给患者的听觉以极大的冲击力,这样,借助音乐的力量,改善了患者与别人交流的能力。麦乐佳顿起初对此种疗法抱有怀疑,但是现在她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⑥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正在为一幅作品的创作烦恼时,突然失去灵感,完全无法使用蓝绿两色。她也接受了音乐治疗,取得了很大疗效,蓝绿两色又回到了她的画板上。后来她说,莫扎特乐曲的效果实在太惊人了,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她感叹:“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

(译自美国《时代》,文章有改动)

【相关链接】莫扎特命运坎坷,但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有受到损害,只凭着坚定的信仰,像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曲安慰自己,安慰别人。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见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

(摘自傅雷《独一无二的莫扎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外财富

    雨,从天外飘来。

    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路边树下站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淋着雨水。

    “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①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用小手拉着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嗯,哪儿都行”她随口而答。

    “去做什么?”“找一个人,不,不找了,已经找到了。”女孩声音满含欣慰。

    “他在哪儿?”“就是你。”她扬头告诉我。

    “找我吗?”我笑笑,觉得小姑娘很有意思。

    “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它送给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着问。

    “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给你。”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

    “十万?你带在身上?”

    “对,带在身上。”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递到我手里。这是一张画满水彩的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我大笑起来:“哈哈,这是天外财富!谢谢你,我收下了。”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给他。第二天,她就去了。”

    “找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树洞里。”

    “这真悲惨。”“可我不信。我觉得不会这么坏,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所以,你就试了?”我问。“对,而且我没失望!”我看了她一眼,那是一双渴求而感动的眼睛。

    雨还在下着,从雨丝里透过清香的空气。

    “你没想过会失望?”我问。“想过,可我还是没失望。”②她的手更紧地挽住我的胳膊。

    “只是我没有财富。”女孩歉意地说。

    “不,我们都得到了财富。

    来到一个车站,我把女孩送上了车。她透过缓缓移动的车窗,大声说道:“我懂,不是钱,是财富,对吗?”从她的语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感动。

    我整整雨伞,继续向前。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

    我真希望,在这日益被柴米油盐所羁绊的日子里,在这日趋被钢筋水泥所包裹的城市中,能有更多这样的“财富”!

(作者北原,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未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扫院子,“刷拉——刷拉——”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3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擦着窗。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的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己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学校电影社团打算将《老海棠树》拍成小视频,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