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黄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下列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三: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数据见下表[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变化前

4.8 g

112.6 g

118.4 g

变化后

8.0 g

112.4 g

118.4 g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过程中,反应后的剩余物质的质量变化是: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均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2)、这三个实验中,是否有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实验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造成其他两个实验结果错误的原因分别是
(3)、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一例提出改进思路:
(4)、由此可以得出,探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关系的实验,必须在体系中进行。
举一反三

拉瓦锡被称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严谨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Ⅰ.空气的组成

【回顾历史】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利用图1装置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1)选用汞的优点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 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B. 汞蒸气与氧气反应能将密闭容器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 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实验问题】

(2)实验室常用按图2所示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

【实验改进】如图3所示装置测定空气氧气的含量:

在一个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少量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

(3)活塞在整个实验中的运动状况是________。

Ⅱ.水的组成

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1785年,拉瓦锡在高温的条件下,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得到“易燃空气”,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且内壁有黑色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Ⅲ.质量守恒定律

拉瓦锡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做了A、B、C三个实验,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5)A实验中小气球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6)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均未发生改变;

(7)B实验:乙组同学反应前调节天平平衡,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天平不平衡,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