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a为浓盐酸,b为MnO2 , c为饱和食盐水, d为30%KOH溶液,e为NaOH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若取消装置II,对本实验的影响是。
③实验结束,拆解装置I前为了防止大量氯气逸出,可采取的措施是。
④从装置III的试管中分离得到KClO3粗产品,其中混有的杂质是KClO和。
步骤1:取2.45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
步骤2: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调至pH=10, 滴加足量H2O2溶液充分振荡以除尽ClO-。然后煮沸溶液1~2分钟,冷却。
步骤3:加入过量KI溶液,再逐滴加入足量稀硫酸。(ClO3-+6I-+6H+=Cl-+3I2+3H2O)
步骤4:加入指示剂,用0.50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20.00mL。 (2S2O32-+I2=S4O62-+2I-)
①步骤2中除去ClO-的离子方程式是。“煮沸”的目的是。
②比较碱性条件下氧化性ClO3-ClO- (填写“>”或“<”)。
③样品中KClO3的貭量分数为。(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KClO3式量:122.5)
产品标准 | GB5461 |
产品等级 | 一级 |
配 料 |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
碘含量(以I计) | 20~50mg/kg |
分装时期 | |
分装企业 |
实验操作设计 | 现象记录 | 结论解释 | |
A | 将少量浓硝酸逐滴加入Cu 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 | 产生红棕色气体 | 硝酸被还原为NO2 |
B | 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 上加热 | 铝箔熔化但并不滴落 | 熔点:Al2O3>Al |
C | 向某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 Na2O2粉末 | 出现红褐色沉淀 | 加入Na2O2粉末前,原氯化 亚铁溶液已经变质 |
D |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持续长时 间通人氯气 | 溶液先变红,最后变 为无色 | 氯气有漂白性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