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向FeCl3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 | 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 | 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 |
B | 向Co2O3中滴入浓盐酸 | 产生黄绿色气体 | 氧化性:Cl2>Co2O3 |
C | 向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 产生蓝色沉淀 | 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 |
D |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 | 有白色沉淀和气体产生 | AlO2-与HCO3-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
选项 | 实验目的 | 试剂X | 试剂Y |
A | 验证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制得的乙烯的性质 | NaOH溶液 | Br2水 |
B | 检验FeSO4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中由SO3和SO2 | BaCl2溶液 | 品红溶液 |
C | 验证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乙炔的性质 | CuSO4溶液 | KMnO4溶液 |
D | 验证氧化性:Cl2>Br2>I2 | NaBr溶液 | KI溶液 |
选项 | 实验事实 | 理论解释 |
A | 深蓝色的[Cu(NH3)4]SO4溶液中加入乙醇析出晶体 | 乙醇增强了溶剂的极性 |
B | 用KSCN检验溶液中的Fe3+ | Fe3+遇SCN﹣生成血红色沉淀 |
C | CH4熔点低于CO2 | 碳氢键比碳氧键的键长短、键能大 |
D | 氮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原子 | 氮原子2p能级半充满 |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常温下,用pH计测得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前者大 | 酸性:CH3COOH>HClO |
B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见有银镜产生 | 淀粉没有水解 |
C | 向MgCl2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CuCl2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 Ksp[Cu(OH)2]<Ksp[Mg(OH)2] |
D | 向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 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前已氧化变质 |
选项 | 实验操作与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过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C | 将SO2通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D | 将NH3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固体,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 NH3具有还原性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