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候一株水仙花

朱钟洋

    那年春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进城来同住。一进门,母亲便看到了窗台上的花,满心欢喜。窗台上,葱兰、芦荟、吊兰、茉莉……在暖暖的春风里,长得郁郁葱葱,娇艳欲滴的叶子沐浴在阳光里。

    忽然,母亲看着窗台一角的花说:“这盆花都蔫了,真可惜。”母亲久居乡下,不识得那盆花。那是年前妻在县城一家花店特意买的水仙,就因它能赶在过年前开花,能给我们的新年增添一抹淡香,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富贵和灿烂。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了,水仙花期早过,它的枝叶散了,耷拉着,渐渐腐朽、干枯。水仙已经走过了生命里最美的时光,赖以生存的根须已被掏空了养分。我安慰母亲说:“这是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不适合水仙生长,它以后再也不会开花了。您看到的那些开花的水仙都是从外地买过来的。”说完,我用手轻轻一提,水仙便从沙土里提出来了,一粒粒细沙稀稀落落地粘在水仙的根须上。

    我刚要把水仙扔掉,母亲慌忙制止我:“好歹也是生命,怎能随手扔掉呢?”母亲抢过水仙,像宝贝似的把它种在一个闲置的大花盆里,还用黑泥把它的根须盖好,压实。

    看着母亲执著的样子,我没有再说什么,只能任由母亲去折腾。

    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可尽管母亲费尽心思,它还是渐渐蔫下去,直到落尽最后一片叶子。

    我以为,只要水仙落尽了叶子,母亲便会不再搭理它,可母亲仍旧日复一日地呵护它。在母亲心里,只要水仙一息尚存,就还有希望。

    夏天过去了,秋天也接近了尾声,母亲告诉我说:“你知道吗,水仙又冒出绿芽了。”

    我点点头,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了。我知道,即便水仙长出了绿叶,也是一株野草,不会再开花了。

    果然,一切如我所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水仙只管冬日里长出茂密的叶子,然后春日里悄然落尽。尽管水仙从未放弃过生命,但它丝毫也没有开花的迹象。

    又是一年春草绿,当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惊喜地告诉我:“水仙开花了!”我走近窗台,凝望着那株水仙,我惊呆了——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在我们这里种植的水仙不是不能开花吗?这株水仙是怎么开花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呼吸都屏住了。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地看着水仙花,生怕转眼之间这位落入凡间的仙女就要离我而去。

    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在快成一株干草的时候,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著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像一株水仙?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1)、文中作者将三个写作对象交织着写构成全篇,通读全文,从下面所给词语中选用最合适的三个词填空。

放弃    惊叹    折腾    随便    呵护    不懈

母亲:执著守候——①生命

水仙:②生长——绽放生命

“我”:难信事实——③生命

(2)、从修辞角度,对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就在一从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标题点明主旨,围绕一株凋谢的水仙花展开叙述,告诫人们只要坚持和付出就会得到回报。 B、第②自然段写“我”放弃水仙花,是因为“我”对水仙花已经腐朽、干枯而产生了厌恶之感。 C、水仙花最终开出美丽之花与“我”所料结果形成对比,更加鲜明地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D、第11段连用了两个设问句,表现了“我”对水仙开花的吃惊、怀疑与不解。 E、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淳朴,又不乏感人之处,催人奋进,给人启迪。
(4)、文章结尾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长亭古韵
       游览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时,时常与亭不期而遇,在游赏之余,我们还可以走进亭中,坐下来切身体味一番亭给我们带来的古典韵律之美。
       亭最初并不是指建筑,而是指一种行政建制。秦汉制度规定,十里一亭,十亭为一乡。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专指建筑的亭子是后起之义,比如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于泉上者”中的亭。至少在东晋时,已经有这样的亭子出现,《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这里的“新亭”即是“亭子”的意思了。更为著名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那篇《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兰亭”,亦此类也。《园冶·屋宇》说:“《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意思是,亭的主要功用是供人停留、休息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主要功能又有很大的延伸,包括游赏、休憩、宴集和送行等。
       我国有许多名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这些不同凡响的名字。反过来又为本已很有名的亭子增添了光彩。这些名亭的名字大体上可分为四种“风格”。一是对亭周围景物的高度概括或写实。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四面荷风亭、塔影亭、苏州虎丘的三泉亭、避暑山庄的北枕双峰亭、曲水荷香亭等。二是亭名表达了亭的建造者或主人的情趣、志向等。比如沧浪亭,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湖南岳麓山的爱晚亭,则取自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三是亭名的风格是写意式的,它们用抽象的字眼表现某种意境。比如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山西晋祠的真趣亭,北京北海的意远亭等等。四是亭名中隐含着一段历史掌故。比如,浙江诸暨浦阳江边堤岸上有一座浣溪亭,亭中有一对联云:“浣纱存古迹,救国出真人。”一望而知是纪念春秋时越国大美人西施的。
       与其他传统建筑相比,亭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虚”。亭不依赖墙,只靠亭柱的支撑(也有少数依墙而建的半亭),此种自由独立的审美特点,中空不倚的视觉效果,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空”与“无”的作用,与老子“当其无,有室之用”的思想相符。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追求清静无为.即要尽量涤除尘世的搅扰烦恼,向大自然无限地贴近,而亭的建造地点和所用材料的随意灵活、用料简省、形式多变,同样体现了道家的精神特质。不论是皇家园林中富丽堂皇的亭,还是私家园林中和山问、水上、路边的亭,其基本的建筑风格都是简与虚,而后者更代表了一种民间的、率性的、清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亭是我国一种司空见惯的建筑,它在传统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今天,虽然亭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已经基本丧失,但它们的美丽身影依然没有淡出我们的视野,在山水的胜处,在古典园林的深处,静静地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警告的枪声

[美国]杰克·考克斯

       彼得森在冰面上慢慢地爬行,他停下来休息,把注意力从悄悄跟踪的海豹身上移开。很快,他对冈纳的妒忌又涌上心头,以致心神不宁。彼得森在记忆中就一直痛恨冈纳。他们是在瑞典海岸附近的岛屿上一块儿长大的。不论做什么,那个聪明的、比他小两岁的冈纳总是要比迟钝的彼得森强。

       彼得森最近对冈纳的怨恨是由一份渡轮工作引发的:冈纳已经收到大陆旅行合同,而彼得森多年来对这份夏天的工作一直梦寐以求。

       彼得森恶狠狠地摆脱掉心中的怒火,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海豹身上。作为一个熟练的猎人和渔民,他娴熟而又小心翼翼地穿过亮晶晶的冰面。

       那只海豹舒适地躺在温暖的阳光下,距离彼得森约100米远,已经在射程之内。但它紧靠冰块的边缘,如果彼得森不能一枪打中,它就有可能逃脱。身穿白色风雪服的彼得森在冰面上很隐蔽。他扭动身体,慢慢地把来复枪一英寸又一英寸往前推,将它架在宽宽的有黄铜底板的滑雪板上,枪上套着一个伪装用的小帆布网。他爬上一块冰,舒服地趴在冰角上。

       通过白色帆布网上的小孔,他沉着迅速地瞄准海豹头后部,扣下了扳机。只听见两声噼啪声,海豹一阵阵地痉挛,然后身体翻转,倒向了一侧。

       每年春天,岛上的男人都要出去捕海豹,这是他们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捕猎的那几周里,他们的生活不仅艰苦而且危险,但一直要干到刮起南风、慢慢增强的阳光开始融化冰块为止。因此,岛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观察冰块,因为悄悄跟踪海豹的人也许会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浮冰正在漂走,结果导致送命。

       彼得森用绳索捆住海豹,把它拖向他那笨重的铁皮船。冰面已经破裂,他看见几块险象丛生的大冰块。他和岛上其他人都觉得这里不值得再待下去,决定当天晚上就回家。

       前几年,一想到回家,彼得森心里总是乐滋滋的,但是,现在一想到回家他就沮丧。他的父母亲非常指望他能得到渡轮合同,以便使家里生活好过一些。然而,就是冈纳这小子坏了这件好事。

       彼得森一肚子怒火,沿冰块的边缘慢慢走着。突然,他看见一个人正在跟踪一只海豹,是冈纳。

       彼得森是看到了冈纳戴的那条鲜艳的蓝围巾才认出冈纳的,那条围巾是自己的妹妹伯吉塔因为爱冈纳而为他织的。

       看到那条蓝围巾,彼得森好像被人抽打了一下。“你再也不能忍下去了。”一个声音在他头脑中对他说,“你忍了这么久,真是个傻瓜!”

       现在,一颗子弹就可以解决所有这些痛苦。没有人会知道,没有人能知道是谁开的枪,有人被当成远处的海豹而被误杀的情况以前并非没有发生过。彼得森在冰上站稳,再次眯着眼睛端平来复枪。现在他真正要猎杀,猎杀那个总是挡他路的人。他小心翼翼地瞄准冈纳的头部。

       枪声在冰上回响,彼得森立刻意识到没有射中。他看见冈纳跳了起来,慌忙朝四周看了看,抓起滑雪板上的来复枪,半爬半跃地跳了几码远。然后他又急忙往后看了看,放下滑雪板,并开始匆匆把滑雪板拖过冰块。

       怎么回事?难道冈纳知道自己成为人靶了?彼得森躺在那里目瞪口呆,为自己所做的蠢事瑟瑟发抖。自己是否已经犯了图谋杀人罪?

       冈纳步履艰难地穿过凹凸不平的冰决朝他走来。彼得森对突然发生的毁灭性的人生变幻惊诧不已:不久前他还在悄悄地跟踪海豹,但过了一会儿他几乎成了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犯。

       他曾在什么地方读过这样的报道:难道他自己——彼得森——不正是因妒忌而发疯了吗?“感谢上帝!”他喃喃自语,从未如此深刻体会过这些话。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等冈纳走过来。

       他能对冈纳说些什么呢?这是一次意外,或者他看见有东西在动,以为是海豹? 冈纳能相信他的话吗?他试图说话,可不知说什么好。

       “谢谢,彼得森!”冈纳大声喊道,“再晚一会儿,我就漂走了。我向四周一瞧,发现自己正在一块浮冰上,我险些没有跳过来。如果不是你鸣枪提醒,我就没命了。”

       冈纳走到彼得森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谢谢,彼得森,谢谢;冰块化得很快,你警告的枪声来得正是时候。你怎么不说话,伙计?”

       彼得森的蓝眼睛在雪镜后闪动:“是的,警告的枪声,冈纳。”他回过神来,伸出手:“它来得正是时候。

阅读《夏游依安植物园》,回答下列小题。

    ①依安植物园,坐落于北方小城依安县,是镶嵌在乌裕尔河湿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植物园的东廊门颇具民族特色,由几块巨石堆叠而成,气势恢宏。

    ②顺着大门向里走,一条宽阔平坦的主干道,路面铺着坚硬的油渣,院内有两条主干道,成十字花型,位于园中心。除了园林绿化车,其它车是不允许入内的,行人可以在路上放心自在地行走。

    ③在植物园的东北角有一处曲曲折折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如果是盛夏,植物的枝叶藤蔓爬满长廊上面的丝网,一片绿荫将长廊笼罩,阳光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游人穿行在绿叶繁花嫩叶当中兴致盎然。

    ④现在是初夏,藤蔓还没有爬上去。两边青绿的果实缀满枝头,李子、樱桃、葡萄,触手可及。走在长廊里,扑面吹来松脂的芳香和草木的气息,芳香似乎也是青葱色的。

    ⑤在长廊尽头,立着一块巨石,大约有几吨重,巨石上刻着四个大字,“紫气东来”。在巨石的东北角,有一处迷宫,环形的通道,系植物墙,有点像游戏中的丛林场景。

    ⑥迷宫的四周种植着我叫不上名字的花草,那种花外形有点像串红,却又比串红的花小得多,成串的花朵只有米粒大小,粉色的密密麻麻的花中有数不尽的蜜蜂蝴蝶,还有那丑陋的红背甲壳虫也来凑热闹。

    ⑦行走在曲曲折折的石块铺就的路上,满被树荫笼罩,一片清凉,通向植物园正北面的假山。不时有游人擦肩而过,有疾步如飞的健身者,有缓慢行走的老者,有衣裙如花的女子,有活泼撒欢的小孩。一群群孩子们欢悦得像花丛中的蝴蝶,兴奋地摆出各种姿势和造型,父母们抢抓镜头拍照。

    ⑧假山不算太高,沿着曲曲折折的石头台阶登上山顶,站在亭上,凭栏临风,享受凉风轻拂,十分惬意。举目远眺植物园,园内景色尽收眼底。

    ⑨假山的南面一帘瀑布哗哗地流淌,水花飞溅,水声清越,水气氤氲,尽现水的活力和灵性,又是游人的一个拍照点。假山南面的空地是一个圆型的塑胶运动场地。中间有喷泉,每到晚上,喷泉便会喷出各种各样造型不一的水柱,水柱成花开形状,时如莲花开放,时如菊花绽开,中间还不时喷射出一条冲天的水柱,能冲激到旗杆那么高。雪白的水花落地,砸出美妙的响声,落水进溅的水花扑面飞来,给驻足观看的游人们送上一丝清凉。

    ⑩假山的北面是一个人工湖,将假山环绕起来。湖水碧绿,大小不一的鱼儿在水中追逐,不时跃出水面,露出美丽的鳞片,红的黄的花的黑的,煞是好看,美丽的鱼儿让人不自觉想到“锦鳞游泳、沉鳞竞跃”的场面。燕子不时在假山上空盘旋飞行,不时贴到水面上嬉戏。

    ⑪湖的四周有各种各样的雕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鹿妈妈带领着一头小鹿;有两匹吃草饮水的马儿;有骑在牛背上吹笛子的牧牛娃;有洒水洗浴的美人鱼;有几只展翅欲飞的仙鹤;还有身披蓑衣垂钓的老翁。

    ⑫这个湖的东南角还有曲曲折折的廊桥架在湖面上,廊桥的一头是个亭子。湖边有一口老井,旁边放着辘轳、木桶、饮水槽,尽显田园风光。人在湖边游览,仿佛身处乡野,又如置身于江南梦幻水乡。

    ⑬我从湖的西侧顺着林中小道来到植物园的西北角。植物园里简直没有一片空地,草坪、花卉和树木将每一个角落都安排得满满的,展现无限生机。经过人工培育的各种各样的花卉散布园中,成为整齐划一的造型各异的几何形状。有的花贴着地面,有的花亭亭玉立,有的花鲜艳夺目,有的花素颜内敛,有的花一见如故,有的花素未谋面。各种各样的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蜂围蝶绕、沁人心脾,令人心神愉悦。

    ⑭大片的森林绵延不绝,有挺拔的云中杨、婆娑的柳树、洁白雅致的白桦树、浓郁芳香的松树、修剪成球型的榆树。设计者还别出心裁,一些树的树干上还挂着可自由出入的鸟笼子,可供鸟儿玩耍。植物园东南角孔雀笼子里有十几只孔雀,看到游人围观就会开屏展示,“似与游者相乐”,赢得游人们的阵阵惊叫和赞许。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鸟鸣嘤嘤的地方,成为鸟儿的天堂。

    ⑮依安植物园是集生态、绿化、休闲、健身、娱乐、环保于一体的生态园林,现已成为省内闻名遐迩的北方名胜,四季景色各异,每天游人如织。

    ⑯夏季时节,徜徉于依安植物园,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作者:邢占双,系依安县初中语文教师,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驼 铃

薛培政

①“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不知是纷飞的雨点泣染了离别的气氛,还是滚动的泪水浸湿了干燥的天空。听着这首浑厚悠长、震撼人心的《驼铃》,一向以刚强铁血著称的军人就不吝惜眼泪了。

②绵绵阴雨中,走下哨位的士官班长廖成刚,心情就像被雨水浸过一样,湿漉漉的,随时都会掉下眼泪来。“你小子整天吆喝‘流血流汗不流泪’,这阵子咋怂了?”带着微微泛起的酸楚,他默默走到训练场边,望着眼前的一切,心底翻腾开了。

③他五年前下连,是在冬季的傍晚。夜幕降临,群山隐没进夜色,营区就成了一座孤岛,周围一片寂静。望着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新兵,黑脸连长发话了:“想哭,今晚就哭个痛快!等明早起床后,都给我打起精神,拿出咱猛虎连的血性来!”

④翌日晨起,全连被拉到训练场进行会操。身手不凡的连长、排长和老兵,动作精准得让新兵们佩服不已。等到新兵上场,连长站在一旁,看着一个个过关。哪怕动作有一丁点儿不标准,连长也要大声命令:“重来!”末了,全连肃立,由排长领诵标语:“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进来是块铁,出去就是钢!”上百人热血沸腾的吼声,如霹雳,在山间嗡嗡回荡,也在新兵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⑤初次参加五公里山地武装越野,跑到极限时,他感到快撑不下去了。连长对他吼道:“廖成刚,别装怂,你给老子跟上!”说着就朝他屁股上给了一枪托。他在心里暗骂:“简直是个魔鬼!”

⑥400米障碍由八组障碍物组成,每组都是一道关口。第一次过独木桥,从小恐高的他走到中间不敢迈步,连长拿根长棍在下边敲打:“堂堂男子汉,咋拖泥带水?大胆往前走!”他被逼着通过独木桥后,脸上分不清是泪水还是汗水了。

⑦开春后的高强度训练,他吃不消了。趁着那晚下雨,他悄然翻越围墙,朝火车站方向跑去。刚跑出山口,竟被抄近道抢先到达的连长拦住了去路:“好小子,想当逃兵不是?要是有种,给我回去!要打退堂鼓,你看着办!”

⑧“哼!”他转身气冲冲地跑回了连队。

⑨身上不乏血性的廖成刚,回来后较上劲了。为争第一、当尖兵,他哭过、笑过、怒过、吼过。当兵第一年,他成了全团训练标兵,第二年就当班长,并入了党,转了士官。

⑩“嘻,要不是那晚遇上连长,当了逃兵才丢人哩!”回想与连长相处的日子,他觉得连长就像邻家大哥,就连那张不怒自威的黑脸也显得蛮可爱了。

⑪思绪如脱缰的马儿,不停地向前狂奔。他不由得又想起与四班长罗闯子“顶牛”的那些鲁莽事儿。当新兵俩人是对手,当班长两班比胜负。那年,为代表全连参加师军事全能比武,俩人不惜雪地摔跤一决雌雄,连长被气得直冒汗。想起俩人握手“言和”那场景,他闭着眼睛笑了。

⑫眨眼间,就到了离队这一天。

⑬雨霁,雾散,雨后的太阳格外耀眼。“向军旗——敬礼!”随着一声洪亮的口令,所有退伍老兵举起右手,最后一次作为军人向军旗敬礼。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誓言,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脸上,晶莹的泪珠扑簌簌落下。

⑭老兵在军营的最后一顿饭,吃得漫长。吃什么已不重要,别离之情充满心胸。禁酒令颁布后,老兵退伍的“离别酒”换成了茶水,气氛却一点未减。不论新兵老兵,个个手捧茶杯,激情澎湃,壮怀激烈,或一对一碰杯,或一人对一桌举杯。一声“干了”,一仰脖颈咕咚就把一杯水全干了。

⑮“闯子,再来当兵,你还是我的手下败将!”

⑯“哈哈,你就吹吧!”

⑰廖成刚与罗闯子的茶杯碰得响亮,水喝得精光,拥抱得更紧。以往的过节和恩怨,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⑱茶不醉人人自醉。饭桌上,聊不完的知心话,擦不干的情感泪。

⑲“老连长,若有来生,俺还是你的兵!”

⑳“嗯?不怪我严厉?”

㉑“俺求之不得!

㉒“拉钩!”已晋升为营长的老连长,早早赶来送行,与退伍士兵们拉住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㉓“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一首《驼铃》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老兵要登车了,抑制不住伤感的官兵们,双手握了又握,拥抱了再拥抱。要走的兵、留队的兵,眼泪一串一串往下落,谁也不怕笑话。

㉔“再见了,军营!再见了,战友!”在此起彼伏的告别声中,载着退伍老兵的车驶出了留队战友的视野,渐渐远去了。

(节选自《百花园》2023年第11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