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2019届高三历史选考科目适应性试卷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在介绍中山装时,提到在设计之初就隐含了特别含义:袖口三粒小扣代表三民主义;四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五粒衣扣象征五权宪法。近来学者考证发现这一观点是复旦大学夏林根老师于1992年《第一套中山装》一文中率先提出的。但夏老师没有注明这种说法缘何而来,这是最大的硬伤;二是夏老师是旅游专业教授,对历史真实性的判断或许没有历史专业人员那么严谨;三是宣传中山装诞生于上海,并具有特殊意义或许符合旅游从业者的职业追求。学者们最终认定这种所谓“特别含义”只是民间娱乐。这一事件说明(    )
A、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权威性已经不容乐观 B、只有历史专业人员的研究观点才值得肯定 C、服装具有象征性,是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D、历史是客观的,真相永远立存在某个地方
举一反三
【近代民族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一:19 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踏碎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也唤醒了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强烈民族意识,民族主义的情愫以各种方式在不同社会群体身上表现出来。甲午之后觉醒了的民族意识在巨大的民族耻辱感的推动下,借鉴西方近代思想,逐渐走出了传统的狭隘民族主义的藩篱,尝试着以西方的民族主义来革新本民族的国民性时,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学会了用世界的标准,而不是以民族的标准来衡量一切,这一阶段资产阶级对民族主义有了全新的把握,对民族主义的内涵进行了全面提升。

——摘编自马俊林《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现代化》

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传统的民族矛盾转化为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命运不仅激发了中国各族人民保卫祖国、保卫民族生存的共同责任感,也促使各族人民在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走到一起在反帝反封建的大前提下,民族意识的民族性与社会性取得了一致。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高度一致,保卫国家主权与维护民族独立是一体两用,交融无间。近代民族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是民主主义的一部分,近代革命具有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双重内涵。推翻封建专制,进行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近代化的根本方向,也是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本质特征。在近代的历史条件下,人民解放也是与民族的解放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民族的解放,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

——摘编自张翠仙,郝保权《略论近代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影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