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四川成都金牛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探究目的】探究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查阅资料】①稀有气体一般与其他物质反应
②光亮的镁条与水反应,表面会生成白色固体。
【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进行猜想:
甲同学探究了影响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速度的某种因素,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记录各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如下表
第 3 次实验中,X 的值应为
时间/min | 1 | 3 | 5 | 7 | 9 | 10 |
量筒读数/mL | 60.0 | 82.0 | 88 | 89.5 | 90 | 90 |
请根据以上过程和实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氧气的体积是mL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实验结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实验二】镁带与氮气反应
①收集氮气
②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满氮气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改进】同学们选择了着火点更低的白磷,并对装置图做了改进(图 3)。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 180mL 的集气瓶里,先装进 50mL 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①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
②若实验中无误差,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mL
③集气瓶里预先装置的 50mL 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图 4)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 5 所示。Y 曲线表示的是(填“温度”或“氧气浓度”或“压强”)变化趋势;X 曲线中 CD 段上升的原因是
为了更精准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同学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镑的原理设计如图实验装置.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测量项目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烧杯中水的体积 |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 |
体积/mL | 80.0 | 54.5 | 126.0 |
(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lank#}1{#/blank#} .
(2)根据表4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blank#}2{#/blank#}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
①{#blank#}3{#/blank#};
②{#blank#}4{#/blank#} .
实验1 | 实验2 | |
MnO2的质量/克 | 0.5 | 0.5 |
5%的H2O2的体积/毫升 | 40 | 待填 |
水浴温度/℃ | 20 | 80 |
A.除去CO中的CO2 | B.B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C.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D.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