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物理同步练习9.3 大气压强(培优卷)

修改时间:2025-02-13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如图 7.47 所示, 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容器内盛有部分水并在坚直方向上依次放置。甲、丙两容器内的水通过细玻璃管相连; 另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的下端穿过甲容器底部插入乙容器水内, 贴近甲容器水面有一个旋钮开关 , 开关下方充满了水。乙、丙两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体通过细玻璃管相连, 甲容器上方与大气相通。如果打开旋钮开关 , 待重新平衡后, 乙、丙两容器内的气体体积相比开始状态时 ( )。

    A .  增大,  B .  减少,  C .   增大,  D .   减少, 
  • 2. 如图 7.49 所示, 两根较长的轻质薄壁试管的横截面积分别为 。大试管内盛有适量水银, 将充满水银的小试管开口朝下插入大试管内, 小试管的底部恰好与大试管内的液面相平。此时, 水银对大试管底部的压力为 。现将小试管缓慢地坚直拉出, 在小试管离开大试管液面前一瞬间, 水银对大试管底部的压力为 , 若大气压强为 , 则 相比 ( )。

    A . 减小  B . 增大  C . 减小  D . 增大 
  • 3. 如图 7.42 所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下插入水银槽中,不计玻璃管的重力和浮力,用坚直向上的力 提起玻璃管保持平衡, 此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段距离, 待稳定后, 此时的 与刚才相比( )。

    A .  增大,  增大 B .  增大,  不变 C .  不变,  增大 D .  不变,  不变
  • 4. 如图 7.41 所示, 该装置是某医院给病入输液的部分装置示意图, 乙瓶内液体不断通过  管输入病入体内, 刚开始输液时, 甲、乙两瓶内药液量相等,液面相平。过了一会儿, 观察两个输液瓶时会发现 (此时两个输液瓶内还有大量的溶液)(    )。

    A . 甲瓶中的液面高 B . 乙瓶中的液面高 C . 甲、乙两瓶中的液面一样高 D .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 5. 如图 7.40 所示, 在两端开口的弯管内用两段水柱封闭了一段空气柱, 四个液面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现将左侧试管底部的阀门 打开, 释放掉少量水后立刻关闭阀门, 液面相对各自原来的位置上升或下降的长度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

    A . B . C . D .
  • 6. 如图 7.37 所示, 玻璃瓶侧壁开有三个用木塞塞住的小孔 , 一根两端开口的管子, 上端穿过软木塞与大气连通, 下端浸没在液体中, 管中的液面和 孔等高, 瓶内的液面比 孔的位置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拔去  孔木塞的瞬时, 水才会流出瓶外 B . 只有拔去  孔木塞的瞬时, 水才会流出瓶外 C . 只有拔去  孔木塞的瞬时, 水才会流出瓶外 D . 拔去  三孔中的任一木塞的瞬时, 水均会流出来
  • 7. 某同学需要清理金鱼缸中沉在底部的污物, 其手中只有一根透明的塑料软管, 采用虹吸法来将鱼缸底部的污物排除。软管的一端插入鱼缸的底部,如图 7.36 所示, 该同学用嘴在软管的另一端吸气, 使管中液面到达某点时停止吸气, 管中就能自动排出鱼缸底部的污水,同时保证污水不能流进该同学的嘴中, 该点是 ( )。

    A .  点 B .  点 C .  点 D .  点
  • 8. 如图 7.35 所示, 粗细均匀的玻璃管 由一橡皮管连接, 构成连通器, 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柱封闭在 管内, 此时两管水银面一样高, 管上方与大气相通。若固定 管, 将 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上移一小段距离 管内的水银面相应升高 , 则 的关系是 ( )。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

  • 9. 如图所示是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模型,由长管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当外界温度降低时,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管中液面将上升 B . 容器底上表面A点受到的压强变小 C . 球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大 D . 球形瓶中气体压强的变化量大于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

三、实验探究题

  • 10. 如图,小明利用V=2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估测大气压的值。

    (1)利用刻度尺测量出的长度L为8cm,即可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2)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小孔,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活塞刚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4N,据此可测得大气压值p= Pa;

    (3)考虑到活塞与筒壁之间有摩擦,小明继续拉动一小段距离后,缓慢退回注射器筒,在活塞刚要到筒内底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则大气压值p'=(用V、L、F、F'表示)。

  • 11.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学们在玩中都会无意识的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以下两个现象可能您尝试或观察过:

    ①喝牛奶时,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

    ②在室温下,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

    (1) 由以上现象进行猜想:

    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有关。(设计并进行实验)

    (2)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

    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图甲所示;

    ①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此时瓶内气体压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a处位置(如图乙所示)。

    ②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请您在图乙中画出细玻璃管内水柱所上升到b处的大致位置;

    (3) (实验拓展)

    ①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则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会(选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②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把图甲的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则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将(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由于

  • 12.    下表是某气象人员测出的大气压与对应高度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你认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若某地的大气压强为 帕,你推测的当地高度大约为

    高度(km)

    0

    2

    4

    6

    8

    10

    12

    大气压(kPa)

    101

    80

    62

    47

    36

    26

    19

  • 13. 如图(a)所示为某课外小组自制的温度计,瓶子作为液泡装满某种液体,在密封的瓶塞上插上足够长的细管。为了探究薄壁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首先选用横截面积为S1的细管进行实验,把液泡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如图(b)所示,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换用横截面积为S2的细管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S1> S2

    表一   横截面积S1

    序号

    温度

    液柱高度h(cm)

    温度变化量Δt(℃)

    液柱高度的变化量Δh(cm)

    1

    0

    5

    10

    2

    2

    10

    7

    3

    20

    9

    20

    4

    4

    40

    13

    5

    60

    17

    40

    8

    6

    100

    25

    表二   横截面积S2

    序号

    温度

    液柱高度h(cm)

    温度变化量Δt(℃)

    液柱高度的变化量Δh(cm)

    7

    0

    6

    5

    1.5

    8

    5

    7.5

    9

    10

    9

    20

    6

    10

    30

    15

    11

    60

    24

    30

    9

    12

    90

    33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液泡,t相同时,S越小,h越大。
    (2)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液柱高度h和温度t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 初步结论是:
    (3) 接着该小组又研究了表一(或表二)中液柱高度变化量Δh和温度变化量Δt 的关系,可归纳得到结论:
  • 14. 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在生活中发现以下有关气体压强的现象:

    a.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b.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由此他想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提出了以下假设:

    ①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②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气体的体积有关.

    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第一步:取一根长约为1m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封闭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与原来标记位置重合为止,如图乙所示;

    第三步: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发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需要注入的水银柱也越长,如图丙所示.

    请你帮他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1) 实验中,一定质量气体产生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
    (2) 由上述实验操作可知,小明验证的是假设(选填“①”或“②”),得到的结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一定时,产生的压强随升高而增大.

四、科普阅读题

  • 1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压锅

    如图为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压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24cm,空心柱小孔横截面积为10mm2 , 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1.0×105Pa。

    (1) 用高压锅煮饭,可以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使水的沸点(“升高”或“降低”),从而使饭菜熟得更快:
    (2) 高压锅是一种实用的厨具,登山队很喜欢使用它,因为在高原上,气压(填“高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未达到10C时开始沸腾。若如图某型号的高压锅的锅盖面积为450cm2 , 当锅内水蒸气的压强达到1.6个当时大气压时,锅内气体对锅盖的作用力(压力)为N;
    (3) 下表为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已知此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2×105Pa,锅内水的最高温度能达到℃.经商品质量检验部门检测,此高压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8×105Pa,如果要使此高压锅能继续安全使用,原来的限压阀不能使用,需要(选填“增大”或“减小”)质量的,通过已知条件计算,新限压阀质量为g。

    p/105Pa

    0.98

    1.01

    1.13

    1.29

    1.48

    1.69

    1.80

    2.00

    t/℃

    99

    100

    103

    107

    111

    115

    117

    120

五、综合题

  • 16. 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1) 实验中,测得该地的大气压相当于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2) 已知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若想使水银柱的高度变为 , 则应到海拔更(选填“高”“低”)的地方进行实验;
    (3) 实验中,若倾斜玻璃管至如图丁所示,则水银柱的高度将,水银柱的长度将;(两空均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4) 若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装满,管中混入少了的空气,则所测量的大气压值比真实值要;(选填“偏大”或“偏小”)
    (5) 如图丙,实验中不小心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则你能看到的现象是;(选填“液柱下降”或“液柱向上喷出”)
    (6) 若同学们用图己中B注射器、量程为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大气压,当弹簧测力计被拉到 , 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己中的(选填A或B或C)注射器。
  • 17.  小金利用透明硬质水管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乙,其中K1、K2为气密性良好的阀门。将管子下端浸在水槽中,关闭K2 , 往管内装满水(水位超过K1),再关闭K1 , 打开K2 , 管内液面下降,稳定后测得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9.30m。

    (1) 可得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Pa;(g取10N/kg,
    (2) 再打开K1 , 管内水面将(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3) 小金将长度约为30cm的塑料管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迅速倒置,使管口竖直向下,发现纸片不会往下掉,如图丙所示。此时纸片受到水的压强(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大气压强;随后将管口旋转至水平方向,发现纸片仍不往下掉,说明
    (4) 老师在给同学们演示大气压强实验时候,如图丁所示,可知当时的大气压强相当于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此气压下水的沸点10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华同学换了一根更粗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操作正确,那么玻璃管中的水银柱内外高度差将(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