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专题复习之空气与生命(中等难度)

修改时间:2021-07-08 浏览次数:100 类型:复习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 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 . 生物的呼吸作用
  •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可以用下列哪些收集装置来收集(    )

    A . ①③④ B . ②⑤⑥ C . ①③⑤ D . ③④
  • 3. 如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 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 . 从甲到乙时膈肌在不断舒张 C . 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D . 从乙到甲肺内气压始终小于大气压
  • 4. 某同学学习了氧气制取和性质后,记录了部分实验操作或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加入药品后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 铜片在氧气中加热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C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5. 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B . 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C . 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D . 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 6.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 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7.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发热剂的体积忽略不计) 。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 .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 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 . 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 8. 以下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氧21%,含氮气78%,含其他气体约1% B . 除氮气和氧气外,空气中约1%体积的其他气体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C . 汽车尾气排放形成的烟雾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 D . 空气除了供给人类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外,在实际生产中没有多大意义
  • 9.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制取氧气 B . 收集氧气 C . 验满 D . 性质检验
  • 10. 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以用碳代替红磷完成该实验 B . 用激光代替酒精灯点燃红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C . 红磷燃烧结束后应立即打开止水夹 D . 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一定占其容积的1/5
  • 11. 据调查统计,想戒烟而真正戒成功的不到10%。有个同学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这些烟民送进宇宙飞船,让他们想抽烟也点不着,这样就抽不成烟了。这是因为(   )
    A . 船内的二氧化碳太高 B . 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 . 达不到着火点 D . 宇宙飞船上温度低
  • 12. 镁、锌、铁的混合物5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218克固体(已换算成无水硫酸盐)。则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A . 2克 B . 3克 C . 3.5克 D . 4.5克
  • 13.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大块煤粉粹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 由图1可知,火柴头斜向下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 由图2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灭火 D . 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 14.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氮气用来保存食物,是利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 . 用稀有气体制造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C . 氧气用于发射火箭,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D .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关
  • 15. 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需要一个如图所示的集气瓶。下列将集气瓶剩余的容积划为5等份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用尺量出集气瓶中剩余容积的高度,平均分成等距的5等份 B . 在集气瓶的剩余容积中,每倒入50mL水画一条线,标上1、2、3、4 C . 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把水全倒入量筒中,将其体积5等分,每倒入集气瓶中1份,在集气瓶上画一条线,标上1、2、3、4 D . 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出部分水于量筒中,将其体积5等分,每倒入集气瓶中1份,在集气瓶上画一条线,标上1、2、3、4
  • 16. 有一份纯氯酸钾固体a,另有一份 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b,两份固体质量相等。分别同时加热a和b,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 17. 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1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B . 图1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 . 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 . 图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 18. 下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 甲图表示的过程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 . 乙图表示的过程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C . ④处氧气浓度大于③ 处氧气浓度 D . 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 19. 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利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CO2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B段CO2浓度下降,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B . BC段CO2浓度上升,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 . 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质量最多 D . t2时刻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量较t0时刻高
  • 20.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 . 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烟雾 C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二、填空题

  • 21.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的途径:

    (1) 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
    (2) 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
  • 22. 实验室提供H2O2溶液、二氧化锰、KClO3和KMnO4四种药品及下列装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 根据提供的药品,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 选择装置B和C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23. 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 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因而容易点燃。
    (2) 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使燃烧更剧烈。
  • 24.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1) 实验室中,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而不用浓盐酸,原因是
    (2) 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25. 某学生用红磷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 图1中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填数字)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 图2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26. 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装置。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活塞,往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若观察到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选填“a”或“b”)管进。
  • 27.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代清虚子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其中硫是易燃物质,硫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色火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8.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 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2) 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用V、V1、V2表示)
    (3) 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
  • 29. 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在2060年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等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总量。
    (1)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各国还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原因是
    (2) 在常压、300℃条件下,CO2和H2在一种新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4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0. 1823年德贝莱纳发现氢气遇到金属铂会起火,根据此原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打火机,如甲图所示。

    用一只小玻璃筒盛上适量的稀硫酸,筒内装一内管,内管中装入锌片,玻璃筒装一顶盖,顶盖上有喷嘴、铂网和开关,其结构简图如乙图所示。

    (1) 请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遇铂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如丙图所示,铂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3) 当将顶盖上的开关关闭,堵住喷嘴时,打火机便停止工作,氢气也随之停止产生。氢气停止产生的原因是

三、解答题

  • 31. 某品牌钙片的部分信息:①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克。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用该品牌钙片做了如下实验:把100克稀盐酸分成五等份,分次将稀盐酸添加到放有10片钙片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8.0

    6.0

    4.0

    2.2

    2.2

    回答下列问题:

    (1) 钙片用于补“钙”。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       
    A . 元素 B . 单质 C . 原子
    (2) 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克;
    (3) 计算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32. “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KO2),产生氧气的主要原理是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汽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KOH+3O2↑。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 小明设计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时,为确定制氧剂的用量,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外,还需了解哪些与人体呼吸相关的数据?(例举一个)
    (2) 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48克氧气,则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多少克?
    (3) 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种化学氧自救呼吸器,其内部气体路径如图所示。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说明理由:

  • 33. 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坏。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
    (2) 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中策略外,还可用化学方法人工捕获,如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写出用氢氧化钾捕获CO2的化学方程式
    (3) 2020年1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今年天气 这么冷,地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对于这样的质疑,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
  • 34. 土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通常以木柴、秸秆为燃料。目前,我市农村仍有使用土灶做饭的习惯。

    小科和小思在爷爷家看到不能移动的土灶(如图甲),他们对土灶产生了好奇,了解到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木柴添加通道与烟囱相连,通风道与木柴添加通道通过中间铁栅连通。于是分别设计了移动式土灶(如图丙和丁)。

    (1) 为使木柴充分燃烧,移动式土灶设计更合理的是(填"丙”或“丁”);
    (2) 土灶设计烟囱的作用是 ;
    (3) 资料显示:1千克干木柴在土灶中燃烧能产生约)12.5克固体粉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4) 干木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6nO2 6nCO2+5nH2O。若干木柴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40.5%,则4000克干木柴中的纤维素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 35.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

    (1) 磷燃烧明明消耗了氧气使气体压强变小,但是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
    (2) 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所经历的时间。如果提前打开活塞,会导致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四、实验探究题

  • 36. 小嘉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在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2 , 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的H2O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加入水时,若注入H2O2溶液速度过快,反应会过于刷烈而引发事故。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

    【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实验方案】他利用如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进行实验, 观察并比较。

    【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浓度, 使反应速度变慢。

    【交流反思】

    (1) 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相同。
    (2) 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
    (3) 【继续探究】针对提出的问题,他又利用如图装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进行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
  • 37. 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科建构了“两组份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组份混合物。

    [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份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

    (1) 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2) [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

    按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止水夹最合理的打开时间是 (填“反应刚结束时”或“冷却到室温时”);

    (3) [交流评价]已知:在氧气不充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且不与碱反应。小科用足量木炭替换红磷,等体积氢氧化钠浓溶液替换集气瓶中的水,规范操作后,测得的氧气含量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 [继续探究]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小科又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
  • 38. 乐乐和清清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后,发现用甲图装置实验误差大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于是他们对课本装置进行改进,见图乙。实验时先在酒精灯上加热玻璃棒,然后迅速插入瓶塞中来加热白磷,实验过程中气压变化如图丙,图丙中白磷燃烧后刚好熄灭时的气压记为点B。

    提示:①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40℃,生成产物与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一致。

    ②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温度越高,气体气压越大;气体质量越大,气体气压越大。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如果按照原来方式点燃红磷,若瓶塞塞的较慢,将导致测量结果(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 图乙中,a、b、c分别表示实验中先后测定的量。a为瓶中原有水的体积;b为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集气瓶中水的体积;c为整个集气瓶的体积。若集气瓶中氧气耗尽,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等式关系:=
    (3) 结合题目信息,简要解释丙图中AB段气压上升的原因。
  • 39. 我校科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将样品与盐酸反应, 测定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他们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请帮助他们完成设计方案:

    方案一: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选填“增大”或“减小”)量。

    方案二:称量吸收二氧化碳前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容器质量的(选填“增大”或“减小”)量。

    方案三:选用图中(填“甲”或“乙”)装置可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再根据此时二氧化碳的,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图中水面上油层所起到的作用是

五、综合说理题

  • 40. 大棚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在作物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农民会给作物补充二氧化碳来提高产量与质量。研究表明,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增产效果比较优异。

    【资料】①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会释放CO2供植物吸收利用;

    ②吊袋内CO2释放量会随着光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过低时CO2气体释放量较少;

    ③使用时,将气肥悬挂在农作物枝叶上方位置比放在农作物底部位置效果好;

    ④施用气肥为不可离农作物太近。

    请你用所学知识及以上资料信息,解释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增产效果比较优异的原因。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