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67 类型:中考模拟
生活就是教科书。2020年春,举国上下心无旁 (wù)地面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局势严峻,防控必须令行禁止。翻阅这书,我们读到主动请 (yīng)的逆行者在坚守中带给患者慰 (jiè)的最美身影,读到直播中工人们在日夜抢建医院中和衣而卧的感人场景,读到了元宵节晚会的主创们数易其稿完成录播,读到艺术家们面对荧屏前“座无虚席”的国人们歌咏的激情……我们震撼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读懂了奉献、坚守等这些原本略显抽象的概念,坚信这段激励我们成长的光辉岁月,必将沉淀为永恒的财富。
①心无旁(wù)②主动请(yīng)③慰(jiè)
①和衣而卧(A.hé B.huò)②数易其稿(A.shù B.shuò)③沉淀(A.diàn B.dìng)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真切。
——朱光潜《无言之美》
新冠疫情下重新审视传统菜市场
李华
1)菜市场是中国城市居民最主要的蔬菜生鲜购买场所。作为70后,记忆中的父亲每天都要去市场采购食材,顺便带回当天的早点。后来我成家立业,定居在美食之都广州,也像父亲一样,把逛菜市场作为每日的功课——毕竟身边的广州人都喜欢吃新鲜的食物,不论是海鲜还是家禽,务必要生猛活杀。
2)2015年我移民加拿大,第一份工作就在华人连锁超市“大统华”。我这才发现北美生鲜零售业态与国内的差异极大。
3)在北美,蔬菜生鲜杂货的主要零售场所是连锁生鲜超市和像沃尔玛这样的包含蔬菜生鲜杂货的超级购物中心。像国内这样的传统菜市场是很难找到的。尽管一些农村会有农夫市场(farmer'smarket),但通常只销售蔬菜瓜果,并不包含肉类。个别的传统杂货市场如多伦多的St.Lawrence市场,肉类都是切割处理完毕,绝没有活的家禽家畜。而在中国,由于国人的食谱非常广泛,中国传统菜市场的肉类品种也更为丰富。再加上国人习惯于现宰现杀现清洗,所以菜市场往往处于泥水、血水、动物排泄物和内脏下脚料混杂的环境。这就是为什么传统菜市场在国外被称为“WetMarket”直译就是“潮湿的市场”
4)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供肉食的活体动物被圈养在窄小的笼中,并紧凑地摆放在一起。其中可能有鸡、鸭、鹅、兔子、狗、竹鼠乃至乌龟、青蛙和蛇。或许还很有可能混杂着一些如禾花雀、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它们都在嘈杂窄小的环境中等待着被挑选和宰杀的命运。
5)这些动物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尤其是那些野生动物,可能还带着捕捉时造成的伤口。毫无疑问在这样的状态下它们自身的免疫能力是非常脆弱的。这几乎就是最理想的物种间细菌和病毒交叉传染和变异培养的温床。
6)需要强调的是,哪怕菜市场完全都是养殖动物,由于品种、产地来源不同携带的细菌和病毒也有可能是有很大差异的,同样可以进行交叉传染。
7)病毒成分的重新分配、交换和变异在菜市场静静地发生着。那些摊贩在现场宰杀时被刀具割伤或者被动物垂死挣扎时弄破的伤口,传统菜市场混杂动物粪便、羽毛的浑浊空气,混杂动物粪便和血液的污水,让这些新的病毒轻而易举地突破人类的免疫系统。这些摊贩们往往成为人类第一批的感染者。
8)接下来就是摊贩传染给顾客,最后病毒开始在人类社会中流行。对于这种传染路径,和我们生鲜采购与饮食习惯完全一致的香港深受其害。
9)1997年香港发现了全球第一起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到了2001年香港再次爆发大规模禽流感疫情。香港政府迫于无奈扑杀了境内所有120万只家禽,并开始严厉管束菜市场活禽宰杀的生意。
10)2003年的非典更是敲响了警钟,之后香港政府开始逐步引导收回活家禽零售商的牌照,以便减少活家禽的零售点和降低市民接触到活家禽的机会。
11)1997年,全香港有200多家养鸡场,70多家活禽批发商,3000家活禽零售摊档。到了2014年,只剩下30家养鸡场、23家批发商及130家活禽零售摊档。活禽零售摊档数量不足禽流感之前的5%。目前香港市民消费的鸡肉超过98%是集中宰杀处理的冰鲜鸡和冷冻鸡,现场宰杀的活鸡已经极为稀少。就算是宰杀的活鸡,99%也都是本地养殖的鸡,而放弃从大陆进口活鸡,以避免输入新的禽流感病毒。最近十年以来,除个别案例之外,香港再也没有爆发过严重的禽流感威胁。
12)香港的这种做法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高度肯定。联合国粮农组织2016年发布的“活禽市场生物安全指南”也强调现宰现杀的“新鲜”,是传统社会遗留的陋习,并没有非常大的价值需要保留。只有通过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集中自动化养殖、宰杀和处理,才能让大众远离动物给人类带来的疾病威胁。
13)遗憾的是,目前绝大部分国人仍然重度依赖传统菜市场提供生鲜食材的采购。而现宰现杀的摊档又是中国传统菜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构成了对普通大众潜在的健康威胁。根据麦肯锡2018年的数据显示,在中国,采购食材的居民中88%在过去三周内去过传统菜市场,而排在第二位的本地超市比例只有19%。而FT中文网的数据显示,英国居民采购生鲜的主要来源是超级市场、便利店、折扣店和超级购物中心。当然有一部分年轻人也开始在网上采购生鲜货品。真正在传统菜市场购买的比例不到5%
14)我们应该意识到,让大众远离养殖的肉食动物,并避免接触宰杀和清洗处理环节,是保护大众远离致病病菌和病毒的重要措施。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让大众意识到强调“现宰现杀”是传统社会的陋习,存在一定的风险,引导大众购买集中处理后的生鲜食材。
15)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行业监管和税收手段,逐渐收缩活禽活兽的零售交易规模,把其压缩在一个相对较小的比例,并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活禽市场生物安全指南”中的规范严格要求经营场所的卫生和安全条件,尤其是在人群聚居的大中城市。
16)培养居民改变采购和饮食习惯是困难的。但放弃“现宰现杀”,转而采用集中屠宰、集中处理,是不得不推动的社会文明发展方向。所以未来需要考虑变革的除了零售环节之外,还需要从产业标准化、自动化和规模化的角度考虑养殖、屠、架工及运输的一系列环节。
①“香港的这种做法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高度肯定。”(“这种做法”指代什么?)
②但放弃“现宰现杀”,转而采用集中屠宰、集中处理,是不得不推动的社会文明发展方向。(“不得不”三个字能否删掉?)
学校组织社会实践,考察周边场,我们这一组在走访抚宁巷农贸市场的几家活禽宰杀点,发现鸡、鸭都用铁笼子关住,笼子下面混合着家禽的粪便和宰杀家禽后流出的污水,大铁锅里装着烫家禽的废水,上面还漂着家禽的毛。队员们还采访了附近的住户,居民们说:“‘点杀’活禽的地方满地都是垃圾,我们在楼上窗户都不敢开,空气质量太差了。”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①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
选自《宋史·林逋传》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选自《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
(注释)①晦迹:隐居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
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古代汉语词典》“乎”的义项:①介词,相当“于”。②语气词,用在句末,表感叹。
少孤,力学,不为章句。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