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36 类型:期中考试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
金属钠在水面四处游动,并逐渐溶解有大量气体产生 |
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
③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并点燃 |
气体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
分析:由上述现象可知: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物中呈碱性的物质是(选填“NaOH”或“Na2CO3”),其理由是
结论:据上述现象, Na投入CuSO4溶液中产生的蓝色沉淀是。
反思: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选填“能”、“不能”、“不一定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实验操作如下:
①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
②用锥形瓶收集一瓶氧气,塞上胶塞。在烧杯中倒入少量滴有红墨水的水(水不要加太多,没过导管末端即可);
③打开胶塞,向锥形瓶中快速加入4mL饱和食盐水、2g铁系脱氧剂(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塞上胶塞,捏住乳胶管,轻轻摇晃锥形瓶,使悬浊液均匀挂在锥形瓶内壁上;
④将导管放入烧杯中,1分钟后,观察到导管中红色液柱高度超过25mm,锥形瓶内壁呈红褐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重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min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编号 |
0.25%淀粉溶液(mL) |
蒸馏水(mL) |
1%NaCl溶液(mL) |
1%CuSO4溶液(mL) |
唾液溶液(mL) |
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 |
1 |
3 |
2 |
- |
- |
- |
变蓝色 |
2 |
3 |
1 |
- |
- |
1 |
不变蓝 |
3 |
3 |
- |
1 |
- |
1 |
不变蓝 |
4 |
3 |
- |
- |
1 |
1 |
变蓝色 |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根据小柯同学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鸡蛋清 ②鲜豆浆 ③鲜牛奶 ④糖水 ⑤食盐水
①用天平准确称取20克石灰石放入甲图A装置中,同时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测量C装置中吸收到的由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据此绘成乙图中的曲线;
③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该石灰石的纯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
144.5 |
164.5 |
179.6 |
189.8 |
200 |
220 |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
0 |
0 |
m |
n |
9.8 |
0 |
计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