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20 类型:期末考试
不久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举行,全国133个城市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每三年评选一次的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文明城市创建有标准,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彰显着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文明城市创建,既检验着城市治理效能,也蕴含着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需要在温度、精度和效能上下功夫。
提升城市治理的温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许多城市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不仅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还注重共商共建,调动百姓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将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转化为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取得了良好效果。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市建设得如何,归根到底要看百姓支持不支持、参与不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工作重心落到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上,城市治理才能迸发出活力和创造力。
提升城市治理的精度,需要抓住治理末梢,下好绣花功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社区成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承接了越来越多的公益性、社会性和群众性工作。提高城市治理水平,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近年来,从改造公厕,到整治背街小巷环境,再到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多地从细处着手,打通堵点、理顺机制,得到了市民的大力点赞。以绣花般的精心、细心和巧心,把城市治理的成果落实到群众切身感受上,落实到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才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需要综合运用法治、技术等手段。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不少城市出台了促进社会文明、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防治大气污染等相关规定,形成了常态机制,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与此同时,“智能防疫”“物联感知”“智慧治堵”等一系列智慧应用的出现,“智慧大脑”的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运用,提高了城市运转效率,增加了文明城市的智慧成色。这启示我们,提升城市的法治化、智慧化水平,是加强城市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有力抓手。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温度、精度和效能,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加美好。
(李明《人民日报》 2020年12月21日第05 版)
材料一:
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国际临床评价指标认为,对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真正反映疗效的关键指标是转重率。临床发现,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作为欧洲第一个实现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匈牙利在抗击疫情之初就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作用。今年2月底,在匈中医师就开始熬煮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茶饮,并免费向当地民众发放。“中医药能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病人减轻病症,独特优势和作用显著,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获得越来越广泛认可。”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方案,中医药正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
(摘编自《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医药抗疫》,《人民日报》2020年3月24日)
材料二:
有人质疑,面对一个新发疾病,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为啥有方子?
其实,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看待人体和疾病的角度不同,治病方法也不相同。例如,面对新冠病毒,西医的重点是寻找有效药物,直接消灭病原体;而中医则着眼于病因和病机,通过整体调节,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调动人体的自我痊愈机能,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本次疫情初期,我国中医专家对患者进行诊察分析以后,结合武汉气候特点,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在治疗上应主要针对寒和湿,用辛温解表之法。为此,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荐“清肺排毒汤”。此方是对张仲景相关经方的融合创新运用,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既防疫邪入里,又调肝和胃。除了通用方,还有针对不同病情、不同证型的其他方剂和中成药。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回望中华民族历史,中国人和疫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疾也。”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东汉中后期,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明代医学家吴又可写出了我国温病学第一部专论疫病的著作——《温疫论》。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凭借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和针、灸、砭、药、按跷、导引等医术,中华民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险疫情。中医药学组方的关键,在于精准找到病因病机,明确治则治法。无论什么疾病,中医只要找到致病原因,就能从古代经典中得到答案,从而制定出诊疗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法宝”。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医和西医是战友。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降伏病魔、造福患者。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中西医的差异,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盲目否定中医。
(摘编自白剑峰《用疗效证明中医实力》,《人民日报》2020年3月13日)
材料三:
3月18日,中国第二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3人抵达意大利,其中中医专家引人注目。这是中国首次派出有中医的医疗专家组驰援海外战“疫”。中医专家将向海外讲述中西医结合战“疫”的中国经验,并为当地侨胞提供诊疗咨询。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迄今,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中国确诊病例超过90%。世卫组织近日发布消息,决定删除其官网上关于抗疫“常见问题”一栏中“不应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内容。此举被认为是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全球战“疫”,中医大有可为。然而,受文化传统差异和各国法律政策影响,在参与世界各国的临床救治过程中,中医和中医药依然面临重重阻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道人类共同考题,疗效是最佳答案。中医出海,和西医强强联合,势必为世界彻底战胜疫情注入一剂“强心针”。
(摘编自《侨胞为何对中医战“疫”充满信心?》,《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3日)
当表
董益新
这是江南一个春雨淅沥的夜晚,小镇狭长的弄堂里两个黑衣人一闪而过,在一处高宅大门前停了下来,黑夜里响起轻轻的叩门声。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条小缝,吴掌柜提着风灯,半张麻脸从门缝里露了出来:“你们找……”话未说完,风灯已“啪”地掉到地上,大门随即关了个严实。
满脸大胡子的黑衣人举手便要擂门,另一名清瘦的黑衣人赶紧按住他的手,压低声音说:“你忘了,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大胡子应了一声,便蹲了下去,不再说话。
吴老爷正在书房里看着《朱子家训》,刚沏的明前茶冒着氤氲的香气,书房的正墙上挂着一幅吴老爷自己临摹的大字:难得糊涂。吴老爷见吴掌柜跌跌撞撞闯进来,便皱皱眉头,问:“什么事?”
吴掌柜结结巴巴地说道:“又来了,老爷,又来了……”
“谁?”
“昨天来过的那个大胡子又来了。”吴掌柜说完,赶紧用衣袖揩了揩额上的汗珠。
吴老爷“哦”了一声,旋即问道:“来了多少人?”
吴掌柜说:“两个人。”
吴老爷站起来,在书房踱起步来。
昨天也是个阴雨天,酉时未至,天已落黑。当铺刚要打烊,一个穿黑衣的大胡子却像风一样闪了进来。大胡子熊腰虎背,鼓鼓的腰间扎着条腰带,一进当铺,就掏出一块鎏金怀表。吴掌柜一见,顿时眼睛一亮,循例问道:“您贵干?”大胡子伸出拇指和食指,在吴掌柜面前一亮。吴掌柜吃了一惊,赶紧问道:“当多少?”大胡子还是不说话,伸出一只手晃了一晃。吴掌柜说:“这个数目,得老爷做主,先生里间请。”吴老爷看看大胡子,又看看鎏金怀表,转身对吴掌柜点了点头。须臾,吴掌柜端来一个托盘,托盘里码着五叠大洋,一叠十块,正好五十块。吴老爷又把鎏金怀表往盘里一放,一起推到大胡子跟前。大胡子正要开口,吴老爷却摆摆手,说:“这钱是我捐的。天黑路远,壮士快走吧。”大胡子呆了片刻,弯下腰去,向吴老爷鞠了一躬,转身消失在夜雨中。吴老爷想起昨天的事,喃喃自语道:“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忽然,吴老爷停了下来,对吴掌柜说道:“请!”
俄顷,两个黑衣人跟着吴掌柜鱼贯而入。吴老爷连忙起身让座,问:“两位壮士夜深而来,必有要事,还望直言相告。”清瘦的黑衣人欠欠身,说道:“吴老爷,我们是专程向您道歉来的。”说罢,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把它放到吴老爷跟前。
吴老爷一看,正是昨天那块鎏金怀表。吴老爷微微一笑,把怀表推还给清瘦的黑衣人。吴老爷指指大胡子,说:“昨天,我已说过,那点大洋是老朽自捐的。”
清瘦的黑衣人说:“昨天,我是让他来当表,没叫他来募捐。这表是我去国外留学时买的,跟我十多年了,还好使。”清瘦的黑衣人说罢,又把怀表推到吴老爷跟前。
吴老爷连忙说道:“壮士误会了。老朽开当铺三十多年,多少长了点见识,这法兰西共和国的名表,少说也值一百多个大洋。你们打日本兵除汉奸,老朽早有耳闻,只恨认捐无门。”
清瘦的黑衣人见吴老爷依然不收,便说道:“国有国法,村有村规,部队有部队的规矩,如果您不收,我岂不带头坏了规矩?望您成全。”
清瘦的黑衣人说罢,长身而起,又是长长的一揖。吴老爷问:“壮士是……”
清瘦的黑衣人欠身答道:“在下姓何,单名一个冲字。”
吴老爷一听,赶紧站起来:“原来阁下就是让日本兵闻风丧胆的何大队长,老朽有眼不识泰山啊。如此说来,这怀表我更不应该收了,你打日本兵用得着。”吴老爷说完,又把怀表推到何大队长跟前。
何大队长见吴老爷决意不收,便站了起来:“吴老爷美意,在下心领了,失礼之处,还望多多海涵。我们后会有期。”何大队长伸手抓起怀表,往吴老爷手里一塞,转身与大胡子飘然而出,瞬间消失在茫茫黑夜中。
转眼到了秋天。这天哨兵忽然给何大队长送来一个包裹,说是一个满脸麻子的人送来的。何大队长拆开一看,包里都是部队急需的药品,其间还夹杂着那块鎏金怀表和一封信,信上写道:
何大队长台鉴:日本兵占我河山,杀我同胞,毁我村舍,老朽之当铺也被掳掠一空矣!我六尺男儿必手刃之而后快,然老朽老矣,空负报国之心。明日,有一队日本兵要来镇上运粮,镇南塘西桥乃粮队必经之地,望何大队长务必奔袭之。此表暂作定金,日后老朽另当重谢!
何大队长看罢来信,在桌上重重地擂了一拳,大声叫道:“好!”
(摘自《短小说》)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 , 毋内诸侯 , 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 ,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秋晚与沈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
杜牧
邀侣以官解① , 泛然②成独游,
川光初媚日,山色正矜秋。
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
杜村连潏水,晚步见垂钩。
【注释】①以官解:以公务在身而不能前来。②泛然:飘然,无拘束的样子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 。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 , 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自信心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这样,这一百多年中经受如此多的磨难。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困难。面对民族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曾呼吁全球华人展开一场汉语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但是,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 , 更让人忧心忡忡。( )。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夹击中,汉语如何 其传统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急迫问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