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1034 类型:中考真卷
铁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从铁矿石中冶炼出铁的主要反应如下:Fe2O3+3CO 2Fe+3CO2该反应分解反应;(选填“是”或“不是”)
已知碳、铁和硅等单质能发生以下反应:①C+O2 CO2 ②Fe+2HCl═FeCl2+H2↑ ③Si+2NaOH+H2O═Na2SiO3+2H2↑
请从反应前与反应后元素化合价改变的角度,归纳出3个反应的共同规律.
为了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某科学家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选取体积大小相近,薯皮未损伤、其他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分为16等份,每4份为一组,分别均匀喷洒等质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丁香提取液和清水(如表),放在阴凉通风处迅速晾干.
组别 | 1 | 2 | 3 | 4 |
试剂 | 0.0025%的丁香提取液 | 0.0050%的丁香提取液 | 0.0075%的丁香提取液 | 清水 |
样品份数 | 4 | 4 | 4 | 4 |
步骤2:把经过预处理的马铃薯用网袋装好后,放在温度为12℃,湿度为5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储藏180天,储藏期间每隔45天各取出一组样品测定其呼吸作用强度,并绘图(呼吸作用强度表示每千克马铃薯每小时减少的质量为多少毫克)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猜想与假设】
①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②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
【查阅资料】
①Na2CO3溶液与FeCl3溶液会发生反应,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等现象出现;
②NaCl溶液和BaCl2溶液均呈中性.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取少量固体于小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 | 固体全部溶解 |
2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3 | 取 △ 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少量FeCl3溶液 | 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 |
【解释与结论】
①请将步骤3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②步骤2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③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得出结论:.
步骤1:选用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重力不同的3个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三个物体的重力;
步骤2:把3个物体依次放在水平受力面上,用专用的仪器测出3次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见表1.
步骤3:改变受力面鱼水平面的倾角,用步骤2的方法,依次测出与水平面成18°角和25°角的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见表2和表3.
表1在水平面上所测数据 | ||
序号 | 重力/N | 压力/N |
1 | 5 | 5 |
2 | 10 | 10 |
3 | 15 | 15 |
表2在18°角斜面上所测数据 | ||
序号 | 重力/N | 压力/N |
4 | 5 | 4.75 |
5 | 10 | 9.5 |
6 | 15 | 14.25 |
表3在25°角斜面上所测数据 | ||
序号 | 重力/N | 压力/N |
7 | 5 | 4.5 |
8 | 10 | 9.0 |
9 | 15 | 13.5 |
请回答:
某品牌太阳能汽车如图甲,通过安装在车顶和前端的电池板收集太阳能;玻璃采用防太阳辐射的层压玻璃制作而成,车身轻便灵活.
材料 | 锰钢 | 铝合金 | 钛合金 | 碳纤维 |
性能(强度) | 强 | 较弱 | 较强 | 强 |
密度/kg•m﹣1 | 7.9×103 | 3.0×103 | 4.5×103 | 1.6×103 |
质疑与探究是科学课堂永恒的主题,下列是小科同学对气体收集方式本质原因的探究.
用图甲和图乙两种方式收集CO2 , 通入的气体流速和时间相同,发现甲集气瓶收集到的CO2浓度交大,乙集气瓶的CO2浓度较小,请分析两者浓度相差较大的原因.
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原理是在氢氧化饱和溶液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以沉淀的形式析出:
NaCl+NH3+CO2+H2O═NH4+NaHCO3↓
过滤出碳酸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2NaHCO3 Na2CO3+H2O+CO2↑
与“侯氏制碱法”不同的是,比利时科学家苏尔维在制碱过程中,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混合溶液中加熟石灰以回收氨气: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请计算:NH4Cl质量分数为20%的混合溶液5.35吨,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获得NH3多少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