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47 类型:高考模拟
(甲)什么是英雄?词典上解释,指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或指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钦敬的人。(乙)这些解释证明了一个道理:越是简单的、人们内心熟知的概念,越难言简意赅地讲清楚,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还是到巍峨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去吧,感受一下一方方浮雕讲述的民族救亡道路之曲折,舍身奋斗历程之艰辛,流血牺牲场景之壮烈;感受一下鲁迅先生那句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于是你才能明白:英雄就是脊梁。
所谓脊梁,即哪怕千钧重压,依然昂首挺立。
(丙)抗战时期,地质学家丁文江说过一句话:“只要少数中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不肯坐以待毙,这个民族就总有希望!”
真正的英雄虽是少数,却是危难时刻国家民族的中流砥柱。
材料一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了独立书店作为文化空间的功能属性。作为文化空间的书店,是文化聚落、创意集聚与产业集群等复合功能的空间叠加。
文化空间既要有博物馆、美术馆和演艺中心等文化功能的集聚,又要有创意研发、生产制作、交易体验等产业的集聚。而在这些文化空间的集聚中,历史文化、名人传说、文化遗迹、特色工艺等象征符号,构成了书店独特的文化资本。独立书店作为文化综合体的文化集聚,保证了书店的文化资本是从本土的文化资源中生长出来的;保证了书店的创新活力和孵化功能;保证了书店是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平衡兼具的共生组织。
作为文化综合体的独立书店,提供了特色各异的文创活动,是一个融合文化跨界、艺术流行和媒体互动的创新工场,是一个展现科技、产品、空间和创意的价值场域。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独立书店既应是一个文化综合体,也应是一个文化命运体,更应成为一个思想共生平台。独立书店的受众是知识的阅读者、社会的观察者和精神的朝圣者,独立书店要能为这些不同需求的受众提供不同内涵的特色服务。如今,现存的独立书店在形式上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实质上都是对情怀、理想、价值和记忆的坚持,具有本土情怀和独特精神。通过这种始终如一的文化涵育、价值坚持和连绵不断的商业探索、市场运营,独立书店将被打造成为各个城市最温暖的人文阅读空间。
(摘自《独立书店的价值定位与营造策略》,《人民论坛》2019年23期)
材料二
杭城独立书店个案调查
书店名 |
芸台书舍 |
纯真年代 |
晓风书屋 |
南山书屋 |
经营理念 |
倡导阅读 |
文化交流 |
出售各类书籍 |
出售专业艺术书籍 |
经营方式 |
复合经营模式 |
|||
功能分区 |
书籍区、阅读区、餐饮区、创意产品展示区 |
|||
主要收入 |
咖啡与文化创意产品 |
餐饮、茶点等 |
书籍 |
书籍 |
推广情况 |
拥有自己的网页、微信、微博等账号 |
印刷纯真年代自己的书籍,还有自己的微博与博客推广 |
微信公众号、博客,将每年特色文化活动记录成册 |
网格媒体推广 |
受助情况 |
无(但凭借自身影响力与物业业主合作,由业主提供空间) |
有,政府将其作为文化项目引进,提供现今的店面场地 |
有,获得文化扶持金 |
有,中国美院提供场地,不收房租 |
(摘自朱婷婷《杭州市独立书店的生存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的调查》)
材料三
网络时代,受众注意力转移、选择购书的渠道增多,是独立书店生存面临的共性问题。一些书店在经营图书之余尝试引入新的业态,或开发相应文化产品。“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目前正设计装修方案,装修完后营业面积将达到 2000平方米,其中包含一层咖啡厅,会经营三联自己的咖啡品牌。近几年,三联开始注重开发自己的文创产品,笔记本、藏书票、书签之类的小物件受到了读书人的欢迎。”王玉介绍。
2016年7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实体书店经营模式创新和转型升级。
“我们不能将实体书店简单视为经营性产业。书店是一个文化场所,是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塑造一个城市的气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意见》提出,要完善规划和土地政策,为实体书店经营预留空间,要加强财税和金融扶持,对实体书店加大补助和支持力度。我认为,书店单纯靠图书经营生存,已难以为继。对于一个城市有标志意义的独立书店,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政策和财政方面的支持,让它们坚持办下去。我们有责任,共同保护好城市的文化地标,让它们陪护读者潜心前行,把读书的精神传下去。”魏玉山呼吁。
(摘自韩寒《24小时书店:以文化情怀为阅读“燃灯”》)
寒风吹彻
刘亮程
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
屋子里更暗了,我看不见雪。但我知道雪花漫天地落,落在房顶和柴垛上,落在扫干净的院子里,落在远远近近的路上。我要等雪落定了再出去,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着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自己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
那个冬天我十四岁,赶着牛车去沙漠里拉柴禾,往往要用一天半夜时间才能拉回一车柴禾。每次拉柴禾,都是母亲半夜起来做好饭,装好水和馍馍,然后叫醒我。有时父亲也会起来帮我套好车。我对寒冷的认识是从那些夜晚开始的。
只是这次,我是一个人赶着牛车进沙漠。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趴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天亮时,牛车终于到达有柴禾的地方。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腿上的一块骨头生疼起来,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疼,像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这种疼感一直延续到以后所有的冬天以及夏季里阴冷的日子。
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禾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我想很快会暖和过来。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
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那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个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我没有问他的名字,在火炉的另一边,我感到迎面逼来的一个老人的透骨寒气,他一句话不说。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大约坐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一下头,开门走了。我以为他暖和过来了。
第二天下午,听人说村西边冻死了一个人。我跑过去,看见那个上了年纪的人躺在路边,半边脸埋在雪中。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人被冻死。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一个人最后的微弱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唤和呻吟我们听不见。我们认为他死了,彻底地冻僵了。他的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靠什么去留住。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旧棉衣?底磨得快透了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我有一个姑妈,住在河那边的村庄里,许多年前的那些个冬天,我们兄弟几个常手牵手走过封冻的河去看望她。每次临别前,姑妈总要说一句:天热了让你妈过来喧喧。姑妈年老多病,她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天一冷她便足不出户,偎在一间矮土屋里,抱着火炉,等待春天来临。
我一直没有忘记姑妈的话,也不只一次地把它转告给母亲。母亲只是望望我,又忙着做她的活。母亲不是一个人在过冬,她有五六个没长大的孩子,她要拉扯着他们度过冬天,不让一个孩子受冷。她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天热了,母亲会带着我们,趟过河,到对岸的村子里看望姑妈。姑妈也会走出蜗居一冬的土屋,在院子里晒着暖暖的太阳和我们说说笑笑……
姑妈死在几年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家过年,记得是大年初四,我陪着母亲沿一条即将解冻的马路往回走。
“你姑妈死掉了。”母亲说得那么平淡,像在说一件跟死亡无关的事情。
“咋死的?”我似乎问得更平淡。
母亲没有直接回答我,她只是说:“你大哥和你弟弟过去帮助料理了后事。”
此后的好一阵,我们再没说这事,只顾静静地走路。“天热了过来喧喧。”我又想起姑妈的这句话,这个春天再不属于姑妈了。她熬过了许多个冬天还是被这个冬天留住了,我想起爷爷奶奶也是分别死在几年前的冬天。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要常过来和母亲坐坐。
母亲拉扯大她的七个儿女。她老了。我们长高长大的七个儿女,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每当儿女们回到家里,母亲都会特别高兴,家里也顿时平添热闹的气氛。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随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无能为力。
雪越下越大,天彻底黑透了。我静坐在屋子里,火炉上烤着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放在炉旁的木凳上。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选自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神思
[南北朝]刘勰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 , 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沉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禹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弱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
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心貌求,心以理应。刻镂声律,萌芽比兴。结虑司契,垂帷制胜。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
①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②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战争、瘟疫、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突发性社会事件,可以把人的正常生活抛到反常的状态,非常时期的人也容易产生非常的心理情绪和思想行为。
比如,在这次疫情大暴发期间。有人极度恐慌,有人极端自私,有人变得盲从轻信,有人变得冷漠多疑;但也有人反而变得更加理智、特别善良、超常勇毅……
灾难面前最能暴露真实的人性。有人说,危难来临当然会先想到自身的安全,人人自危,人人自保,也是人之常情。有人说,只有人性的光辉才能维护人类自身的尊严。也有人说,唯有理性才能实现人类的自救。
对于“非常时期”的人们的种种“非常表现”,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