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3《雨的四季》课时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1)、用选段中的一个拟人短语概括出秋雨的特点。
(2)、“这时候,雨不大出门”一句的意思是
(3)、古人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但作者并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呢?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一棵进城的古树

曹春雷

       ①那天早晨,一棵百年古树正像往常一样,站在村外的原野上,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与白云招手,与春风嬉戏。

       ②突然来了一群人和一些车。几个人围着它指指划划。还没等它明白是咋回事,挖掘机就轰隆隆开过来,围着它开始一铲一铲挖土。不一会儿,它四周就被挖空了,自己深扎在泥土里的根渐渐暴露出来。

       ③它害怕了,大喊着:“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但没人听见它的喊声。

       ④当它所有的根都被暴露出来时,挖掘机将巨大的铲子伸过来,插入它身下,将它连同它身下的部分泥土铲起来,恶狠狠地把它摔在了地面上。接着,又有人将它带着泥土,用塑料袋裹住根部,然后再用绳子将枝干绑起来。吊车呜呜开动,勾住它,颤悠悠地将它吊进一辆大车里。

       ⑤“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它大喊着,但始终没人听得到。

       ⑥它终于躺倒在车里,全身战栗着流下了伤心的泪,尽管这泪,没人看得到。

       ⑦汽车颠簸着,驶出了这片原野,驶出了它曾经站立了上百年的土地。

       ⑧它看见车驶上铺着黑油子的路,风驰电掣,驶向未知的远方——它离故土越来越远了。

       ⑨车驶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在一处宽阔的厂区广场上停了下来。等在那里的吊车伸出长长的手臂,鲁莽地将它从车里吊了出来,放进一个早已挖好的树坑里。

       ⑩从此,它在这个地方安下了家。脱离了原野故土的滋润,它水土不服,一直病恹恹的。几位穿绿色衣服的人天天围着它转,给它打上了吊瓶输液。后来,它知道,他们都是负责厂区绿化的工人。

       ⑪渐渐地,它的枝叶开始复苏。

       ⑫它开始打量这个叫作繁华都市的地方:座座的高楼、穿梭的轿车、五彩的灯光、络绎不绝的人流……真是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但是,它始终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⑬它开始想念那片原野了,想念那里的草地,那里的野花,那些常栖息在它身上的鸟儿,还有那只经常奔跑过它身边的野兔。但,已经回不去了……从今以后它再也听不见林中的鸟鸣,再也闻不到原野的芬芳,只得默默地、孤独地将根扎在异乡的泥土里了。

       ⑭每天,广场上都会来很多人,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人会围着它看,指着它苍劲的枝,幽绿的叶,称赞着什么。

       ⑮一天又一天,它对自己被强行移植的抱怨,渐渐少了些。有时它也想过:一棵树,不论站在哪里,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或者是做家具,或者被当作柴烧,或者仅仅是为这个星球增添一些绿意。然而,它还是每天都在尽力地将目光越过层层高楼,深情地眺望着故土所在的方向。

       ⑯有一天早晨,一个小女孩围着它拍照,看着镜头里的图像,小女孩兴奋地向身边的母亲嚷着:“妈妈,看啊,树叶上有露珠,多美啊!”

       ⑰也许,小女孩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思乡的泪。

按要求答题。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阅读《走不出阿妈的目光》,完成后面问题。
走不出阿妈的目光
李光彪
①我走了。走出了那个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小山村,可我仍无法走出那段挂满温馨情结的童年。
②从我记事起,山村的第一声鸡啼是阿妈舂米的棒槌引叫的;山村的黎明是阿妈推磨的扁担摇醒的;山村的挑水路是阿妈的第一挑水泼湿的……
③当我的嘴角还挂着一串梦呓时,阿妈走来了,朝我轻轻地呼唤几声,便用她那麻粟柴般的手,把我抱到热烘烘的火塘边,给我从头到脚穿上,又一把一把帮我洗脸。然后,把火塘里烤得喷香的饭团,或是洋芋、红薯扒出来,用菜叶包好,塞进书包,挎在我的肩上,又扶扶我头上的帽子,拉拉我的衣角,絮絮叨叨地对我说:“到学堂里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写字,莫跟人家闹,啊……”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井吮不干的乳泉,很深、很深……
④当明月铺满院子,满天星斗眨着眼睛时,阿妈回来了。背上不是背一捆柴草,就是背一只竹篮;肩上不是挑一对桶,就是扛一把锄头;围腰带上不是别一把镰刀,就是别一把小菜锄;围腰布里经常兜着我爱吃的野果,手袖裤管里时不时卷着我喜欢的蚱蜢、水母鸡。一进门,就忙着去喂那些打瞌睡的鸡和拱栅门的猪。三扒两咽吃完饭,又忙着拣洗第二天吃的菜,剁第二天的猪食。直到我做完作业,瞌睡时,阿妈才放下手里的活计,倒水帮我洗脚,抱我上床,在我的脸上边亲边说:“乖乖,听妈的话,明天给你捏个大饭团……”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盏灯,把我的眼前照得很亮、很亮……
⑤有一天,当我从村头老爷爷家的院墙上偷回三个石榴,塞给阿妈时,阿妈脸一垮,一巴掌打掉了我手里的石榴,用吆鸡棍一步一棍打着我走向村头的老爷爷道歉。回到家里,阿妈见到我脚杆上青一股、红一股的棍痕时,又心疼地哭了。并不停地教训我:“人穷三代、良心莫坏,从小脚手要干净,啊……”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条鞭子,抽得我很疼、很疼……
⑥当我一天天在阿妈的呵护下长大,开始离家住校读初中,每个星期回来背柴米时,阿妈总会用那双麻粟柴般的手给我洗涤衣服,在那盏猫眼睛一样的煤油灯下,缝补到深更半夜。第二天就早早地帮我装好油米柴菜,然后往肩上一挎,把我送出村子很远,才让我背上柴米篮,又絮絮叨叨对我说:“世上有三苦,读书赶马做豆腐,到学堂好好念书,莫像阿妈睁眼瞎,啊……”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根线,把我的心拴得很牢、很牢……
⑦那年,当我要到州城读中专时,阿妈还是像以前那样,用盐煎些蚕豆、豌豆,炒些葵花子、瓜子,备些炒面、腌菜、鸡蛋,大瓶小袋,鼓鼓囊囊塞得一大包,絮絮叨叨地对我说:“到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写字,莫跟人家闹,啊……”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把火,烧得我的心很烫,很烫……
⑧当工作几年后的我,把一个城里的姑娘领回家里时,阿妈高兴得杀了家里那只蛋头最长的母鸡。临走时,仍絮絮叨叨地对我说:“你们兄弟姊妹几个,都是从我这双奶头上抹下来的。现在就你还没成葫芦没成瓢的,妈心头挂着呢。以后,你结婚请客用的猪鸡,妈会喂给你呢……”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条洒满阳光的路,很宽、很宽……
⑨如今,我走过幼稚,走过无知,走出火塘,走出山外,可我仍走不出阿妈那目不识丁的目光……

阅读《鼎湖山听泉 》完成后面题目
①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②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③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④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⑤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古刹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⑥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 ,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
⑦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线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⑧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 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⑨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⑩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谢谢你,为我点了一盏月亮

①从村子转学去县城那年,我被班里的同学孤立了。那时我穿着姐姐穿剩的过时衣服,脚下踩着一双花布鞋,皮肤黑黝黝的,说话也慢吞吞的。刚开始我觉得同学们只是不愿意和我说话,后来无意中听到两个同学在上学的路上喊我“乡巴佬”时,我才意识到他们对我的恶意。

②在那之后,我在班级里几乎没有说过话。本以为这样就会相安无事,可那天班主任宣布演讲比赛需要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组队搭配练习时,我就知道将有一场暴风雨降落在我身上。

③按照名单分配表,那天体育课,男生和女生站在了一起。和我一组的是余洋,他在班里的人缘很好。排队站好,余洋便转过头毫不掩饰地瞪了我一眼。我面无表情,心里却隐隐地难过起来。拿到演讲稿,开始两个人的自行练习以后,同学们瞬间喧闹起来,我看到前排有两个女生转过头对着余洋做鬼脸,嘴里说着:“活该。”

④余洋气不过,开始挑我的毛病,说我吐字不清,说我读得太慢,说我没有感情。再往后,在我读到倒数第二句时,余洋干脆扯过我的演讲稿撕成了碎片,末了还嫌弃地瞪了我一眼说:“乡巴佬。”

⑤余洋的动作很快,我一时间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笑我,有的在对着余洋竖起大拇指。那一刻,站在人群中,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被世人嘲笑的小丑。

⑥刘宇就是在那一刻从人群中站出来的,他一把扯过余洋的演讲稿也撕成了碎片。余洋愣在原地,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刘宇。我听见人群中有人小声说:“又来一个乡巴佬。”

⑦刘宇立刻转过头冲着那人喊了一句“我看你才是乡巴佬”。那人噤了声,余洋也有些害怕了,可还是壮着胆子小声说:“你凭什么把我的演讲稿撕了?”刘宇回头指了指我:“那你凭什么把她的演讲稿撕了?”这回余洋没再说话。

⑧那天放学,我是和刘宇一起离开的。路上,我还在想着感谢的话,刘宇却先开口了:“我挺理解你的感受的。”我疑惑地抬起头,他继续说:“我刚转学到班上的时候,他们也总给我起外号,孤立我,针对我,但我才不受欺负呢。其实你不用害怕,你又没有做错事情。你越胆小,他们就越欺负你。”

⑨或许是因为刘宇帮我壮了胆,那天之后,班上很少有人再嘲讽我了,偶尔有些闲言碎语,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卑微和胆小了。走路的时候,我开始抬头挺胸、目视前方,上课的时候也开始主动举手,大声回答问题,不再缩手缩脚。

⑩中考结束后,我就没有再见到过班里的同学。去一中报到的那天,我在校门口碰见了刘宇,本想着为之前的事道谢,没想到刘宇已经不记得了。我耐心地给他讲完那天的事情,刘宇只是笑着说了句:“举手之劳的小事,我早就不记得了,你也不用放在心上。”我点了点头,一时间不知道该和他说些什么。

⑪刘宇不知道,如果不是他的挺身而出,我怕一直会躲在黑暗的角落里独自哭泣。刘宇,谢谢你的勇敢,更谢谢你在深夜里为我点了一盏月亮,让我有勇气抬头望向青春里的星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