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八下语文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2课时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渴望苦难

马丽华

    ①藏北是充满了苦难的高地。寸草不生的荒滩戈壁居多。即使草原,牧草也矮小瘦弱得可怜。一冬一春是风季,狂风搅得黄尘铺天盖地,小草裸露着根部,甚至被席卷而去。季候风把牧人的日子给风干了;要是雨水不好,又将是满目焦土。夏天是黄金季节,贵在美好,更贵在短暂。草场青绿不过一个月,就渐渐黄枯。其间还时有雹灾光临。游牧的人们抗灾能力极低,冬季一旦有雪便成灾情。旧时代的西藏,逢到雪灾就人死畜亡。我在此采访中听藏族老人讲述得多了。翻阅西藏地方历史档案的灾异志,有关雪灾的记载也多。那记载是触目惊心的,常有“无一幸免”、“荡然无存”字样。半年前的一场大雪,不是一阵一阵下的,是一层一层铺的。三天三夜后,雪深达一米。听说唐古拉一线藏北地区大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蒙难。不见人间烟火,更像地球南北极。听说牧人的牛马大畜四处逃生,群羊啃吃帐篷,十几种名贵的野生动物,除石羊之外,非死即逃。只有乌鸦和狼高兴得发昏,它们啄牲畜的眼睛,争食羊子的尸体……

②山那边的重灾区多玛,正处于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长江的源头。彼时,富庶美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何知道那大江怎样从劫难中出发!古往今来,洁白无瑕的冰雪如同美丽的尸衣,缠裹着藏北高原,几乎在每一个冬季!

    ③藏北高原之美是大美,是壮美;藏北高原的苦难也是大且壮的苦难。

    ④我读过一本译著中的一番话:科学成就了一些伟大的改变,但却没能改变人生的基本事实。人类未能征服自然,只不过服从了自然,避免了一些可避免的困难。但没能除绝祸害。地震,飓风,以及类似的大骚动都提醒人们,宇宙还没有尽入自己的掌握……事实上,人类的苦难何止于天灾,还有人祸;何止于人祸,还有个人难以言状的不幸。尤其是个人不幸,即使在未来高度发达了的理想社会里,也是忠实地伴随着人生!

    ⑤由此,自古而今的仁人志士都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中国知识分子从屈原以来尽皆“哀民生之多艰”;中国之外的伯特兰罗素也说过,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他的一生。他说,那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他说,爱情和知识把他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他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他们中反响、回荡。因为无助于人类,他说他感到痛苦。

    ⑥而这种痛苦无疑地充实了每个肯于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或许也算一种生活于世的动力。

    ⑦这或许正是对于苦难所具特殊魅力的注解。

    ⑧在唐古拉山的千里雪风中,我感悟了藏北草原之于我的意义,理解了长久以来使我魂牵梦绕的、使我灵魂不得安宁的那种极端的心境和情绪的主旋律就是——渴望苦难。

    ⑨渴望苦难,就是渴望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一些,渴望风雪之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不幸联袂而至,病痛蜂拥而来,渴望历尽磨难的天涯孤旅,渴望艰苦卓绝的爱情经历,饥寒交迫,生离死别……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收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不然就一败涂地,一落千丈,被误解,被冷落,被中伤。最后,是渴望轰轰烈烈或是默默无闻的献身。

    ⑩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

(1)、作者在第1段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藏北高原的苦难的?请根据文意进行概括。

(2)、如何理解第5段“爱情和知识把他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他带回人间”这句话的含义?

(3)、根据文中作者对苦难的描写和渴望,分析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4)、认真阅读本文,从语言的角度,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赏析性文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过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种荒郊野外,你的结果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吗?就算你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来又有谁来欣赏呢?”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是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所拥有的庄严的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被深深地触动。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现代文阅读

碧浪清波

李昌祥

十五岁的肖咨询对着穿衣镜,悄悄给前额披下了一绺黑发,像极了小女孩额前的刘海。妈妈见了,知道儿子有了对美的冀望了。

这天午后,肖咨询优哉游哉,目光落在了爸爸给他订阅的报纸上。一个“碧浪清波”的词语,跳进了他的眼帘,一下子像攫住了他的什么,让他不由地想到了王维的那句“清泉石上流”:崖涧青石上,一股潺潺流淌的山泉,清清亮亮,洁如甘露……

被“碧浪清波”这个词语吸引,还因为他的爸爸是河长。那天,他在石碛河的告示牌上看到“河长”一栏填着爸爸的名字时,一下子意识到了作为河长儿子的责任。

开学前,肖咨询顺着石碛河边往下游巡查。一路堤岸都改造成了沿河公园,岸柳成行,乔木葱茏。走到河口江边,视野一下开阔了。江面上正缓缓游动着好多大轮船,一艘艘地打眼前游过。远处的长江三桥,两座桥塔像两条巨人的长腿,立定在江边,朝南朝北伸展着力大无穷的长臂,任车流在桥面上飞奔。这一切让肖咨询目不暇接,几乎忘掉了巡河。

肖咨询又想起了“碧浪清波”这个词。他低头看看身边的石碛河水,水面上倒也没什么漂浮物,但水质还够不上碧清。“碧浪清波”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这事儿本不该他操心,但谁让他是河长的儿子呢?如此一想,他对河水净度的追求,便分外地强烈起来。于是,肖咨询便有了寻找泉流的冲动。

听大人们说过,石碛河水是从北面浦老山、西面驷马山上汇集而来的。浦老山的另一面流出了滁河。“环滁皆山也……”,涌上心头的这篇古文,让他决定一探究竟。他不声不响,一早上了列车,去滁州,去琅琊,看酿泉。

赶到酿泉时,正值夏日的中午。一潭蓄泉,早被大大小小的孩子围满了,他们正与泉流嬉戏呢。肖咨询想嚷嚷一声:“怎么能全跑水里闹呢?不把清泉搅脏了?”近前才发觉,流淌在石块上的清泉,依然如玉般清纯。肖咨询瞄着瞄着,便有些情不自禁,随手扒了鞋袜,也站在了泉流中。水花晶莹,清凉的泉水在他脚趾间跳跃。他张大了嘴,在心里狂呼:“我知道清流是什么样子了!我知道清流该是什么样子了!”

什么时候石碛河水也能像山中清泉那样呢?……

回家后妈妈问他去哪儿了,他告诉妈妈自己去滁州醉翁亭了。妈妈接口道:“出去走走挺好,过两天你再陪姥姥去深圳旅游,看看港珠澳大桥,开开眼界。”

终于见着了雄伟壮观的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大桥,雄立在海上,好个海天奇景呢!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正在他面前展开一片蔚蓝,比万里晴空还纯净。在人工岛上直面海水,看晶莹剔透的波浪翻涌着,肖咨询再一次想起了“碧浪清波”这个词。浩瀚海洋上的碧浪清波,炽热得他心旌摇曳。

“看到了看到了肖咨询迎着海风,额前细发随风飘动着,一双明眸凝视着碧浪清波。姥姥以为小孙儿是在对着港珠澳大桥发出欢呼呢,把孙儿送回女儿女婿手中时,笑着说:“孩子看得眼都不眨一下呢……”说着,姥姥亲昵地摸了摸孙儿额前细软的黑发。

肖咨询侧过脸,朝爸爸一字一句道:“爸爸,我看到了大海的碧浪清波,石碛河水要能治理成那样,我们才算是当好了河长。”

爸爸一下惊住了,脱口道:“人小心眼大呢,小子行!”

(选自2021年《北京文学》第4期,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二) 再走老山界

李 奇

从湖南城步县城驱车前往越城岭山脉下的老山界,需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蜿蜒40余千米。车在坎坷曲折中挺进,雾在车窗外汹涌弥漫,人似在空中腾飞。汽车转过一道大弯,停在半山腰一座纪念碑前。只见纪念碑上刻有陆定一题写的“老山界”三个大字——这便是在长征胜利85 周年之际,武警邵阳支队组织“重走老山界、感悟长征精神”活动的起点。

1934年末,中央红军突破重围,强渡湘江到达湘桂边界。为避开敌人的追击,中央红军兵分两路翻越老山界,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西部山区进军。美国新闻记者哈里森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对此描述:“代替敌人枪炮威胁的是湘黔高原的天然障碍:险峻的山峦,危险的河流,还有部队 的极度疲劳,食物的匮乏……”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时任中央军委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干事的陆定一就此写下名篇《老山界》,生动描画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并将其称为“红军长征路上第一座难走的高山”。

老山界主峰海拔2100多米,是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巅”之称。我们的队伍在茂密的丛林间穿梭,抬头仰望,看不见云雾紧锁的山巅;俯首探看,却见路坎下令人毛骨悚然的悬崖深涧。

行至半途,大家发现道旁一株遒劲的青松上,有红军刀刻的“红军万岁”四个大字。这让我忽然产生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我仿佛看到当年衣着破烂但意志坚强的红军战士背着干瘪的粮袋,扛着老旧的步枪,艰难地行走在这条小路上。路旁的这棵古树下,是不是曾经有红军战士休息过?山旁的那个凹洞中,是不是曾经有红军战士避过风、躲过雨?那从山顶弯曲流下的一条小溪,也许曾经就有红军战士在那里喝水、洗脸……

“马上就要到最陡峭的雷公岩了!”下士龙广茂的话把我的思绪拉回。这个年轻、爱笑的士官和我一路上交谈甚欢。他说,3年前自己刚到部队,得知单位每年都要组织新战士重走老山界时,还不以为然,觉得翻座山有什么了不起的。那年,当到了雷公岩,龙广茂才发现是自己想简单了——面前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战友们相互帮助才艰难通过。班长还告诉他,脚下的山路已经是被拓宽后的样子,最陡峭处还被后来的人们开凿出一阶阶的石梯,而当年红军将士面对的是几乎垂直的陡坡和深不见底的悬崖……

对于这段艰险的路程,陆定一是这样描写的:“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时任红九军团司令部文书的林伟也曾回忆道:沿途拥挤,骡马嘶叫,坡陡路滑,下面又是深山悬崖。

当年,中央红军的队伍以单行行进,加上辎重、伤员多,步履维艰。将士们疲倦了,也只能停立路旁,背靠山坡,合眼.片刻。

最终,红军指战员用顽强的意志征服了这座“离天三尺三”的高山。 当红军翻过老山界到达大南山时,当地百姓无不惊讶,都说红军是“天降神兵”。 翻越老山界后,红军在通道、黎平、猴场、遵义等地陆续召开一系列会议,构成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链条。

一路跋涉,我们终于登顶。眼下白茫茫如海浪在千山万壑间奔涌的雾瀑,让我突然想起毛泽东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越城岭正是“五岭”之一。 这正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这支有着崇高信仰、坚定意志的人民军队眼中,没有跨不过的河,没有越不过的山。长征的胜利告诉我们后来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强军路上,无论面对多少困难险阻,我们一定能够踏平坎坷成大道,走向更加壮丽的明天。

我们一行人伴着暮色下山,来到当年红军艰难翻越老山界后驻扎过的村寨。如今,随着生态农业、林业产品开发等产业发展蒸蒸日上,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起来,夜色下的点点灯火绘成一幅温馨的图画。老山界在远处静静地耸立,无声地见证着这一切。在我们心中,老山界已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山,更是长征精神的象征,是永不磨灭的红色地标。

(选自2021年10月 21 日《解放军报》,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心中那片海

曲星宇

①高考分数刚出炉,班主任欣喜若狂打电话报喜:“你儿子以689分夺得班级高考状元,凭这分数北京名校任他选。听说他去了海岛,回来让他到学校,志愿我们为他精选好了。”

②第二天中午,我突然又接到老师电话,她声音有些嘶哑,数落起儿子:“可惜他考的令人瞩目的分数,把我和教导主任帮精选的北京名校都放弃了,只报了个本科A段的海军舰艇学校。当家长要好好把下关,十二年寒窗,趁还没报走还可以更改。”

③我脑袋“嗡”地一下。高考结束让他出去轻松游玩几天,他匆匆去了海岛。不知被什么海风吹晕了头脑?

④我气愤地给儿子打电话,训斥吼他如连珠炮:“ 金榜题名容易吗?选志愿终身大事,选不好后悔一辈子。”

⑤孩子直到晚上还没归家。我把该找的地方都找了,同桌说他从海岛回来后几个同学都联系不上他。妻子焦急地说:“报志愿,咱训斥过他,难道他会生气离家出走?”

⑥瞬间,我的心慌了,只好报了警。警察帮寻查,傍晚警察兴奋地打来电话:“孩子找到了,他下午乘快艇去了海岛,现正在岛上老艄公青松老伯家歇息。”

⑦“哼!他又去了海岛?对大海情有独钟?”

⑧我们连夜跌跌撞撞,一路开车乘船,飞速赶往200公里以外的海岛。跟着手机位置导航,飞快找到了老伯家。

⑨见到满脸皱纹青松老伯,我紧紧握住老人手连声谢谢!当知道我们是父母,老伯撸着花白长胡子深情“嘿嘿”一笑说:“轻点,孩子刚入睡。他下午背了个航母舰模专送给我,刚才还问我,那时候我们若有这样舰就好了。”

⑩我听愣了。老伯用手指了指枕在儿子头下的舰模又说:“上次来岛,他听说我是岛上有故事老人,从宾馆搬到我家住,对在1894年9月17日,发生在这黄海大东沟海域,就在咱这岛前方海面上的甲午海战事,像个记者刨根问底。当听我讲到甲午海战日本联合舰队与咱的北洋舰队双方激烈交战,北洋水师失利,5艘战舰损失惨重被击沉,日军虽多艘战舰也遭重创,但未被击沉一艘;海战的第二天早晨,汹涌的海浪把为国殉身的官兵尸体漂到海岛岸边,血染红了那天的海水情景。孩子听得神色凝重,攥着拳头,牙咬得略咯响......这孩子不像学生娃,有性格啊!你看他那泪水涟涟委屈样。”

⑪我怔怔地望着儿子,看他头枕着个标注:“辽宁舰” 仿真舰模。我轻轻蹲下身,怕舰模磕着孩子头,刚想试着抽出来,不小心将儿子弄醒。

⑫孩子揉着惺忪的睡眼,见到是我们忙坐起身。听到儿子声声表达没能及时报告行踪的歉意,是手机没电原因,我便苦口婆心地说:“别任性了,你从幼儿园开始咱就一直挑灯学习,供你上校外各种课外班,只为高考这一拼。你考的分数多少人羨慕,爸妈做梦都想你能走进名校,可你竟然报个将来天天枕着惊涛骇浪睡觉,长年漂泊在海上,远离万家团圆舒逸环境的海军学校,可惜多年努力都白费了。”

⑬儿子没吱声,眼睛里闪着恳求的目光,情绪有点激动地说:“爸,妈,对不起你们对我的期望。平时,只顾埋头读书,只盯着分呀分啊名次上,接触震撼心灵的东西太少。我早就想来这片海域,高考轻松了,当我蹬上海轮亲临当年甲午海战古战场,当听到岛上老艄公爷爷讲几年前,他亲临‘丹东一号’打捞“致远舰”沉睡在海底现场,甲午海战至今129年了,这是一段令人潸然泪下难忘的历史!”

⑭“儿子,你有爱国情怀好,可我怎么也想不通,你两次进.....和你报志愿有什么关系?”

⑮这时,儿子腾地站起身说:“我 想当海军,上舰去!”

⑯我恍然大悟:“你报效祖国,不一定非当海军,能进北大清华不是更好吗?”

⑰“爸!我国是个海洋大国,翻开中国近代史,西方列强日本帝国主义瓜分我国都是从海上入侵的。”

⑱平时言语不多的儿子舔舔嘴,有些亢奋像打开泄洪闸说:“爱国只凭有热血不行,还要掌握专业科技知识”。当今世界“树欲静而风不止”,你看“海南风云”,一些西方列强勾连反华势力试图封锁和制约中国崛起,狂妄对台湾回归说三道四。甲午海战,一个泱泱大国,败在一个小小岛国手里,惨痛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重视海疆,记得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丘吉尔在当选为英国首相后,还经常身着海军的制服;每当世界危机来临时,美国总统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⑲“我是中华儿女,勿忘历史,强我中华,吾辈自强是我的责任。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一个人理想志愿追求,要融入国家的长治久安。”

⑳我抚摸着儿子的头说:“你还像个小孩,老爷爷都90多了,你送什么不行,送个舰模?”

㉑“爸!舰模我是从这次你们给的旅游费中拿出千元网拍的,我给老爷爷这个礼物也想给老爷爷炫耀下:海上受屈辱的历史已经过往。”如今,我们海军已有了“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一批一批新型舰艇以“下饺子式”速度入列现代化的海军,将来会有更多艘更先进航母。让老爷爷看看我们的海军大舰正从浅蓝走向深蓝,突破了西方列强对我国岛链的封锁,祖国的舰艇编队从南海,东海穿越宫古海峡,前往亚丁湾执行联合国授权护航任务;绕行台湾岛海域,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太平洋,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关岛”海域....中国航母舰船的飘扬五星红旗,走出太平洋,走向世界了。

㉒儿子滔滔不绝地讲,我问他:“海军这么壮大,你可以志愿其它呀?”

㉓“爸!科技无止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祖国的统一,需要更强大海军保驾护航,需要更多掌握高科技信息化航母舰员啊!”

㉔儿子的话,听得我哑口无言,满眼噙出了泪花。我使劲地望着他,每一句的话像锤子砸在我的心上,我忽然感觉,平时默默无语的儿子,我们思维间差距,他那执着要上舰,心中那片海的担当使命感超出了我的想象。

㉕这时,我身,上的热血突然沸腾起来,一把抓起儿子的手自豪地说:“爸懂你一一志愿梦连结中国梦!”

㉖那一夜,有失眠症的我,在“哗!哗!”惊涛拍岸咆哮声中,在海边渔家窗户前,甜甜地睡着了。睡着睡着,我梦见了威武英俊的儿子,身着蔚蓝色军服,大檐军帽正中嵌着鲜艳的国徽,他昂首挺胸伫立在碧波荡漾的舰艇甲板上,他在飘扬的军旗下,铿锵有力敬着军礼.....

㉗海疆上,一艘艘飘着五星红旗大舰,浩浩荡荡,劈波斩浪飕飕驰骋在波起峰涌海面,划过溅起的朵朵银色浪花,前赴后继,一浪高一浪...形成了一堵碧绿色的万里长城.....

(选自《作家》2023年7月20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