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心中那片海

曲星宇

①高考分数刚出炉,班主任欣喜若狂打电话报喜:“你儿子以689分夺得班级高考状元,凭这分数北京名校任他选。听说他去了海岛,回来让他到学校,志愿我们为他精选好了。”

②第二天中午,我突然又接到老师电话,她声音有些嘶哑,数落起儿子:“可惜他考的令人瞩目的分数,把我和教导主任帮精选的北京名校都放弃了,只报了个本科A段的海军舰艇学校。当家长要好好把下关,十二年寒窗,趁还没报走还可以更改。”

③我脑袋“嗡”地一下。高考结束让他出去轻松游玩几天,他匆匆去了海岛。不知被什么海风吹晕了头脑?

④我气愤地给儿子打电话,训斥吼他如连珠炮:“ 金榜题名容易吗?选志愿终身大事,选不好后悔一辈子。”

⑤孩子直到晚上还没归家。我把该找的地方都找了,同桌说他从海岛回来后几个同学都联系不上他。妻子焦急地说:“报志愿,咱训斥过他,难道他会生气离家出走?”

⑥瞬间,我的心慌了,只好报了警。警察帮寻查,傍晚警察兴奋地打来电话:“孩子找到了,他下午乘快艇去了海岛,现正在岛上老艄公青松老伯家歇息。”

⑦“哼!他又去了海岛?对大海情有独钟?”

⑧我们连夜跌跌撞撞,一路开车乘船,飞速赶往200公里以外的海岛。跟着手机位置导航,飞快找到了老伯家。

⑨见到满脸皱纹青松老伯,我紧紧握住老人手连声谢谢!当知道我们是父母,老伯撸着花白长胡子深情“嘿嘿”一笑说:“轻点,孩子刚入睡。他下午背了个航母舰模专送给我,刚才还问我,那时候我们若有这样舰就好了。”

⑩我听愣了。老伯用手指了指枕在儿子头下的舰模又说:“上次来岛,他听说我是岛上有故事老人,从宾馆搬到我家住,对在1894年9月17日,发生在这黄海大东沟海域,就在咱这岛前方海面上的甲午海战事,像个记者刨根问底。当听我讲到甲午海战日本联合舰队与咱的北洋舰队双方激烈交战,北洋水师失利,5艘战舰损失惨重被击沉,日军虽多艘战舰也遭重创,但未被击沉一艘;海战的第二天早晨,汹涌的海浪把为国殉身的官兵尸体漂到海岛岸边,血染红了那天的海水情景。孩子听得神色凝重,攥着拳头,牙咬得略咯响......这孩子不像学生娃,有性格啊!你看他那泪水涟涟委屈样。”

⑪我怔怔地望着儿子,看他头枕着个标注:“辽宁舰” 仿真舰模。我轻轻蹲下身,怕舰模磕着孩子头,刚想试着抽出来,不小心将儿子弄醒。

⑫孩子揉着惺忪的睡眼,见到是我们忙坐起身。听到儿子声声表达没能及时报告行踪的歉意,是手机没电原因,我便苦口婆心地说:“别任性了,你从幼儿园开始咱就一直挑灯学习,供你上校外各种课外班,只为高考这一拼。你考的分数多少人羨慕,爸妈做梦都想你能走进名校,可你竟然报个将来天天枕着惊涛骇浪睡觉,长年漂泊在海上,远离万家团圆舒逸环境的海军学校,可惜多年努力都白费了。”

⑬儿子没吱声,眼睛里闪着恳求的目光,情绪有点激动地说:“爸,妈,对不起你们对我的期望。平时,只顾埋头读书,只盯着分呀分啊名次上,接触震撼心灵的东西太少。我早就想来这片海域,高考轻松了,当我蹬上海轮亲临当年甲午海战古战场,当听到岛上老艄公爷爷讲几年前,他亲临‘丹东一号’打捞“致远舰”沉睡在海底现场,甲午海战至今129年了,这是一段令人潸然泪下难忘的历史!”

⑭“儿子,你有爱国情怀好,可我怎么也想不通,你两次进.....和你报志愿有什么关系?”

⑮这时,儿子腾地站起身说:“我 想当海军,上舰去!”

⑯我恍然大悟:“你报效祖国,不一定非当海军,能进北大清华不是更好吗?”

⑰“爸!我国是个海洋大国,翻开中国近代史,西方列强日本帝国主义瓜分我国都是从海上入侵的。”

⑱平时言语不多的儿子舔舔嘴,有些亢奋像打开泄洪闸说:“爱国只凭有热血不行,还要掌握专业科技知识”。当今世界“树欲静而风不止”,你看“海南风云”,一些西方列强勾连反华势力试图封锁和制约中国崛起,狂妄对台湾回归说三道四。甲午海战,一个泱泱大国,败在一个小小岛国手里,惨痛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重视海疆,记得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丘吉尔在当选为英国首相后,还经常身着海军的制服;每当世界危机来临时,美国总统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⑲“我是中华儿女,勿忘历史,强我中华,吾辈自强是我的责任。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一个人理想志愿追求,要融入国家的长治久安。”

⑳我抚摸着儿子的头说:“你还像个小孩,老爷爷都90多了,你送什么不行,送个舰模?”

㉑“爸!舰模我是从这次你们给的旅游费中拿出千元网拍的,我给老爷爷这个礼物也想给老爷爷炫耀下:海上受屈辱的历史已经过往。”如今,我们海军已有了“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一批一批新型舰艇以“下饺子式”速度入列现代化的海军,将来会有更多艘更先进航母。让老爷爷看看我们的海军大舰正从浅蓝走向深蓝,突破了西方列强对我国岛链的封锁,祖国的舰艇编队从南海,东海穿越宫古海峡,前往亚丁湾执行联合国授权护航任务;绕行台湾岛海域,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太平洋,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关岛”海域....中国航母舰船的飘扬五星红旗,走出太平洋,走向世界了。

㉒儿子滔滔不绝地讲,我问他:“海军这么壮大,你可以志愿其它呀?”

㉓“爸!科技无止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祖国的统一,需要更强大海军保驾护航,需要更多掌握高科技信息化航母舰员啊!”

㉔儿子的话,听得我哑口无言,满眼噙出了泪花。我使劲地望着他,每一句的话像锤子砸在我的心上,我忽然感觉,平时默默无语的儿子,我们思维间差距,他那执着要上舰,心中那片海的担当使命感超出了我的想象。

㉕这时,我身,上的热血突然沸腾起来,一把抓起儿子的手自豪地说:“爸懂你一一志愿梦连结中国梦!”

㉖那一夜,有失眠症的我,在“哗!哗!”惊涛拍岸咆哮声中,在海边渔家窗户前,甜甜地睡着了。睡着睡着,我梦见了威武英俊的儿子,身着蔚蓝色军服,大檐军帽正中嵌着鲜艳的国徽,他昂首挺胸伫立在碧波荡漾的舰艇甲板上,他在飘扬的军旗下,铿锵有力敬着军礼.....

㉗海疆上,一艘艘飘着五星红旗大舰,浩浩荡荡,劈波斩浪飕飕驰骋在波起峰涌海面,划过溅起的朵朵银色浪花,前赴后继,一浪高一浪...形成了一堵碧绿色的万里长城.....

(选自《作家》2023年7月20日)

(1)、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填空。

儿子,我训斥儿子;

儿子到海岛找老艄公,我连夜前往寻找;

儿子,我恍然大悟;

儿子吐露心声,志向坚定,我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析第自然段中画曲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孩子听得神色凝重,攥着拳头,牙咬得咯咯响.....

(3)、选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细读选文,说说儿子送90多岁老艄公“辽宁舰”舰模的原因。
(5)、结合选文内容,想象当儿子离开海岛时,会对老艄公说些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花开的方向》,回答问题。

花开的方向

包利民

      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葱,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而搬来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嘴里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亲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回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⑧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日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选自《美丽中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领路

游睿

      天有些寒冷,女人站在街头不断跺着脚。远处,一个佝偻的身影正走过来。女人看见,那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太婆,虽然上了年龄,但她的步子却显得有些匆忙,脸色十分凝重。

      “妈,我的新手机呢?”女人回过头,看见儿子正小跑到自己跟前。女人笑了笑,顺便抚摩了一下儿子的头,然后拿出手机说:“你看,妈不是给你送来了吗?”

      “怎么这么难看?”儿子接过手机,马上一脸的不高兴。儿子说:“我不是反复给你说了嘛,要新款的,这个款的早就淘汰了,你看看还有谁用啊?”

      女人又笑了笑说:“妈妈今天一大早就去给你买了,这就是最新的。”

      “你撒谎!”儿子有些生气了,“你不知道多去几个地方看看啊?”

      女人说:“好好好,是妈妈不对,你看,妈妈不是工作忙吗,所以才没时间去仔细逛。”

      “你把我当什么了?找借口!”儿子突然提高音量说,“下午给我送只新的来,这只我帮你扔了。”说完,儿子一挥手,那只手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

      女人依旧带着微笑,她看见儿子转身跑开了。接着女人马上沿着刚才儿子抛出的弧线去找刚才扔出去的手机,女人很快就看见,手机被一只布满老茧的手捡了起来。这只手,就是刚才从远处走过来的那个老太婆的手。老太婆捡起手机,似乎没有看见女人,然后依旧迈着蹒跚而匆忙的脚步走了起来。

      女人急了,连忙小跑到老太婆面前说:“大妈,那手机是我的。”

      老太婆停住脚步望了女人一眼,说:“我知道是你的,被扔了,还要?”

      女人说:“我怎么会不要呢,小孩子不懂事扔了,我可舍不得,那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呢。您既然知道,就还给我吧。”

      老太婆皱了一下布满皱纹的额头说:“你真想要回手机?”

      女人说:“当然呀。”

      “我可以还给你,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我现在要去一个地方,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走,你就帮我带带路吧!”老太婆颤抖着扯出一张纸,认真看了看说,地址是药王路二十三号。

      女人在这座城市待了多年,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她都历历在目。女人知道药王路并不远,女人依稀记得药王路二十三号好象是个什么单位的地址,但究竟是个什么单位女人却想不起。为了拿回手机,女人立即答应下来。

      接着,女人走前面,老太婆走后面。女人回过头,看见老太婆蹒跚的样子,就忍不住停下。然后女人扶着老太婆,老太婆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您走这么急,有事?”女人问。

      “嗯,有事。”老太婆依旧步子匆忙。走了几步之后,老太婆突然问:“你就一个儿子吧?”

      女人点点头,奇怪地看了看老太婆说:“那小子正读高中呢,成绩老提不上去。”

      老太婆说:“哦。”

      接着两人都不再说话。

      走了一段之后,老太婆突然放慢了脚步,最后她静静地站住了脚,一动不动地看着前方。女人看了看老太婆,顺着老太婆的目光,女人看到前方停放着一辆警车,车门打开着,一个年轻人被几名警察押了上去。年轻人蹭了几下,但被警察按了下来。警车的门最终关上了,然后启动,呼啸着走远。

      尽管车已经走远,但老太婆依旧一动不动地看着。

      “您怎么哭了?“半响之后,女人发现老太婆竟然泪流满面。

      “看到了吧”,老太婆用低沉的声音说,“刚才警察带走的年轻人是我儿子,我就那么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从小我就惯着他宠着他。但是今天,他被判了刑,是死刑,我是来见他最后一面的。”

      “啊!”女人脸上顿时出现惊讶的表情。

      老太婆拿出手机,递给了女人说:“现在可以还给你了。”

      “你不是要我带你去药王路二十三号吗?现在就还给了我?”

      老太婆指着前方铁门上醒目的“监狱”两个字说:“我早知道,这里就是药王路二十三号,都来这里好多趟了。”

      “是的,药王路二十三号就是监狱,可是您既然知道,还要我带路?”女人一脸不解。

      “我是担心啊,担心你不知道这里!”老太婆说完,转身,蹒跚着走远。

      女人站在监狱前,愣了。

阅读《吃莲花的》,完成下列各题。

吃莲花的

老舍

    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来的菜藕。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不然太对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两朵,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

    这且不提。好几天了,天天门口卖菜的带着几把儿白莲。最初,我心里很难过。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继而一想,若有所悟。啊,济南名士多,不能自己“种”莲,还不“买”些用古瓶清水养起来,放在书斋?是的,一定是这样。

    这且不提。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他说。“何必去买,我的两盆还不可观?”我有点不痛快,心里说:“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况且,天这么热,游湖更受罪,不如在家里,煮点毛豆角,喝点莲花白,作两首诗,以自种白莲为题,岂不雅妙?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我心里不用提多么痛快了;友人也很雅哟!除了作新诗向来不肯用这“哟”,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我忙着吩咐家中煮毛豆角,看看能买到鲜核桃不。然后到书房去找我的诗稿。友人静立花前,欣赏着哟!

    这且不提。及至我从书房回来一看,盆中的花全在友人手里握着呢,只剩下两朵快要开败的还在原地未动。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友人可是很高兴。他说:“这几朵也对付了,不必到湖中买去了。其实门口卖菜的也有,不过没有湖上的新鲜便宜。你这些不很嫩了,还能对付。”他一边说着,一边奔了厨房。“老田,”他叫着我的总管事兼厨子:“把这用好香油炸炸。外边的老瓣不要,炸里边那嫩的。”老田是我由北平请来的,和我一样不懂济南的典故,他以为香油炸莲瓣是什么偏方呢。“这治什么病,烫伤?”他问。友人笑了。“治烫伤?吃!美极了!没看见菜挑子上一把一把儿的卖吗?”

    这且不提。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录在这里。

(载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论语》第二十三期)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斯蒂芬•巴特勒•李科克

    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②因此当母亲节来临时,我们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父亲决定向办公室请一天假,好在庆祝节日时帮帮忙,姐姐安娜和我从大学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从中学请假回来了。

    ③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一样隆重。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是一向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坐车游逛几十英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⑤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

    ⑥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母亲还准备了一顿便餐。当然中午我们还要回到家里来吃一顿丰富的正餐,就像过圣诞节和新年那样。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⑦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他愿意留在家里;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要我们马上出发,快快活活地过个节,不要为他操心。

    ⑧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做午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根本就不会做饭。

    ⑨因此,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他说,当母亲本来可以好好地休息的时候,如果硬拉她到乡下去转悠,一下子得了重感冒,他是永远不会原谅自己的。他说,母亲既然已经为我们大伙儿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责任想方设法让她尽可能安安静静地多休息一会儿。他还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⑩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方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⑪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各式各样的大鱼,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⑫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⑬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腿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⑭这顿饭吃了好长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⑮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看见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念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②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③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 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 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④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⑤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 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⑥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医院需要病人

(美)阿巴彻沃尔德

    ①以前,医院的住院部常常人满为患。可是近来,医院的效率越来越高了。病人住院根本无须久等。因为医院的床位过剩,为了经营下去,医院就得尽力避免病床空闲。这既是好事,似乎也不是好事。

    ②前些天,我到医院探望一位住院的朋友,我先到了问讯处,那里兼办入院手续。没等我开口问及我朋友的病房号,值班小姐便拿出一份表格,记下了我的姓名、年龄、职业,按了电铃。我还没来得及说明来意,早有两个护理员推着一辆轮椅来到我眼前。他们把我按到轮椅上,二话不说,顺着走廊推起就往病房走。

    ③“我没病!”我嚷了起来,“我是来看望朋友的。”

    ④“你朋友一来,我们就带他去你的房间。”一个护理员说。

    ⑤“他早就来了。”

    ⑥“那好,等我们把你安置到病床上,他就可以来看你了。”

    ⑦我发现自己被带到了一个写着“私人病房,未经护士许可不得入内”字样的小房间。护理员扒光了我身上的衣服,然后替我穿上一件古怪的、背后系带的短睡衣,还给了我一个水罐,然后打开了悬吊在天花板上的电视机,对我说:“需要什么就按一下电铃。”

    ⑧“我要我的衣服!”

    ⑨“噢,您放心好了。”护理员说,“哪怕发生最不幸的事情,我们也会把您的东西都给你那可能成为寡妇的妻子的。”正当我设想着怎样从这鬼地方逃出去的时候,威德大夫带领他的几个学生进来了。

    ⑩“谢天谢地,你们可来了!”我说。

    ⑪“你疼得很厉害吗?”他问。

    ⑫“我身体健康,我一点儿也不疼!”

    ⑬威德大夫显得十分忧虑:“如果你不觉得疼,那意味着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还要严重。起初是哪里疼?”

    ⑭“不,我没病,我哪儿也不疼!”威德大夫同情地点了点头,转身对他的学生们说:“这是最难对付的一种病人,因为他拒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向医生叙述他的感受。在他打消自己根本没病的错觉之前,他是不会痊愈的。既然他不肯告诉我们什么部位有病,我们就只好做个外科检查手术来找出毛病。”

    ⑮“我可不想动手术。”

    ⑯威德大夫摇了摇头:“没人愿意动手术,但治病还是宜早不宜迟啊!”

    ⑰“我是来看望朋友的,我没病可治!我一切都正常!”

    ⑱“如果你一切正常,”威德大夫填写着病历卡说,“就不会到这儿来了。”

    ⑲次日早晨,他们剃光了我的胸毛,并且拒绝给我开早饭。

    ⑳过了一会儿,来了两个护理员把我挪到一辆担架式推车上,护士长在车旁随行,一个牧师垫后。

    ㉑我环顾四周,想寻求救援,但是我完全绝望了。

    ㉒最后,我终于被推进了手术室。

    ㉓“等一等,”我开了口,“我有话告诉你们。我是病得很重,但是我还没有加入医疗保险!交不起麻醉费。”

    ㉔麻醉师关掉了麻醉仪器。

    ㉕“当然,手术费我就更付不起了。”于是,大夫们纷纷放下了他们手中的手术刀具。

    ㉖接着,我转向护士说:“我甚至连交住院费的钱也没有。”

    ㉗接着,我糊里糊涂地换上了自己的衣服,被最初把我送进病房的那两个护理员赶到了清冷的大街上。

    ㉘但我要看望我的朋友,所以我又去问讯处打听我朋友的病房号,这回值班人员盯着我,冷冷地说:“我们再也不愿在本院看见你。你这不正常的人!”

(选自《外国经典短篇小说选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