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11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横无际涯         际涯:

②朝夕阴         晖:

③日出而林开     霏:

④佳木而繁阴     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B、前人/之述备矣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D、朝/而往,暮/而归
(4)、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乙】

(5)、【甲】文写登楼所见,【乙】文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举一反三
初探贬谪文化

材料一:唐诗之韩柳比读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 一乡

注释:①“永贞革新 ”失败,柳宗元、刘禹锡、陈谏等人同时被贬到荒凉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担任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②乱飐(zhǎn):吹动;薜荔: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③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材料二:细品宋代散文佳作

武昌九曲亭记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 , 依山临壑,隐 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 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 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亭成,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 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 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 , 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于 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 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亦受牵连被谪。宋神宗元丰五年,苏 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俩载酒泛流,到武昌九曲亭游玩,写了这篇游记。②子瞻:苏轼的字。③浮图:梵语,指佛寺;精舍:僧人住所。④褰( qiān)裳:提起衣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