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AR技术正全面涌入我们的生活

    2016年7月,一款由日本电子游戏业三巨头之一的任天堂公司和美国软件开发公司Niantic联合开发的智能手机游戏《口袋妖怪GO》一经上线,便立刻风靡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全球目光也因此聚焦到了增强现实技术(简称“AR”)及其产业发展潜力上。

    AR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系统产生三维信息来增强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新技术。其原理是人们首先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虚拟信息传递给现实世界,然后将二者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中,使其同时存在,再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协调作用,使得身处其中的用户能够以自然的方式与虚实景物进行三维实时交互。AR技术实现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的无缝连接,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接轨提供了通道。

    AR技术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类似互联网一般的伟大创新。AR技术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到来,它改变着人类的工作和生活。

AR技术让学习更直观

    AR技术首先将冲击我们当前的教学方式,或渐渐地改变现在的教育观念。AR技术特别适用于教育行业,因为它和当前提出的情境教学法和建构主义教学新思想非常契合。教育领域广泛应用AR技术是基于“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各种有趣的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实验,因为学生即便在实验的过程中犯错也不会产生任何严重的后果。AR技术可以使学习者进入一个与现实世界高度相仿的环境中,使其不仅能在视觉上感受三维事物,还可以用动态的、真实的触感进行交互式学习,体验现实世界。未来的AR技术甚至可以让学习者瞬间从一个场景进入另一个场景,这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涉足AR教育,不过多数是儿童早教。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枯燥乏味的,例如“填鸭式”教育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精力不集中、兴趣缺乏等现象。而AR技术能够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的特性,可以使教学中原本枯燥的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像特殊地形地貌、历史人物事件不容易接触到的事物等都可以通过AR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R技术让治疗更精准

    AR技术比较成熟的医疗应用是关于血管照明的,即通过PC应用软件帮助医务人员在手术中实时观察患者隐藏的血管。此前,心脏病专家就借助谷歌眼镜成功地疏通了一位49岁男性患者堵塞的右冠状动脉。这位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和三维数据呈现在智能眼镜的显示屏上,根据这些实时放大的图像,医生就可以将患者的血液导流到动脉。

    不同于传统手术,AR技术的介入就像一个放大镜 , 能直接“放大”手术伤口。患者的彩超、MRI、CT图像等将直接映射在手术部位,让医生能够看到肉眼难以分辨的细微之处,获得“透视”功能,大大提高手术的精准度与成功率。

    目前,AR技术在工业、军事、娱乐、医疗等领域正蓬勃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见证“虚拟照进现实”的那一天。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阅读文章第④段,说说AR技术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AR技术比较成熟的医疗应用是关于血管照明的,即通过PC应用软件帮助医务人员在手术中实时观察患者隐藏的血管。(如何理解“实时”?)

②不同于传统手术,AR技术的介入就像一个放大镜 , 能直接‚放大‛手术伤口。(“放大镜”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材料,说说要实现“虚拟照进现实”,还存在哪些问题,请你为AR企业提出两点建议。

【链接材料】人机交互供求关系是这个行业能否迅速发展的前提。从目前来看,AR市场需求是很大,而供应方面却略显不足,尤其是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并不多,行业整体缺乏品牌效应。在需求旺盛的阶段,行业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好,是毋庸置疑的。但想要保持行业的健康、稳定且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业内企业共同努力。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1-4题。

军机处:在帝国的夹缝中

祝勇

①在进行一项测验:在诺大的紫禁城中,谁能找出军机处的位置?

②熟悉清代历史的人,无疑都对军机处的威名耳熟能详。军机处原是辅佐皇帝办理日常事务的办事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它是中国官场金字塔的顶端,它的一端,通过一系列反反复复的奏折、文牍,与全国各地的官僚网络相连,而它的另一端,又与皇帝相连,是宫殿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不可或缺的机关,只有把它握在手里,皇帝才能驱动那台庞大而沉重的权力机器,否则,国土上那些层层叠叠的衙门,就变得遥不可及。然而,你若发现位高权重的军机处,只是隆宗门与乾清门之间那一排不起眼的几间板房的时候,一定会大失所望。那是一座12间的通脊长房,面积不足200平方米,无论从体量上,还是装饰上,都乏善可陈,在波澜壮阔的宫殿内部,仿佛一只漂浮的舢板,弱不经风。站在保和殿的台基上,目光自然地向北延伸,越过乾清门华丽的琉璃檐顶,落在景山的万春亭上。而军机处,则刚好出现在人们视线的盲点上。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军机处都是视线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它朴素得过分,实在看不出任何帝国最高决策机构的迹象。

③军机处的建筑为何没有丝毫的进步?作为紫禁城的内部事物,只有紫禁城的建筑语法,能对它提供合理的答案。一个知识分子,即使获得了想象中的最大权力,他的奴仆身份仍然无法得到改写。那些权倾朝野的军机大臣们,一方面,作为朝廷要员,他们在那间破房子里写下的每一个字都牵扯着国家的命脉;另一方面,在至高无上的帝王面前,他们只能作唯唯诺诺的磕头虫,在壮丽的外朝和幽深的内廷的夹缝中,军机大臣们仿佛被皇帝呼来唤去的伙计,他们器宇轩昂地出没于宫廷之间,又动作整齐地在皇帝的面前跪下。对军机大臣的任命,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可循,完全由皇帝的情绪决定。他们站在权力的高峰上,脚下却是万丈深渊。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所以,那个蜷缩在帝王脚下的行政机构,无异于现实中权力对比的视觉化体现。所有的辉煌都来自宫殿,而宫殿阴影中军机处值房,只是一群官僚的临时栖身之所,一个存放牵线木偶的仓库。

④只有皇帝的办公室是巨大的,整个宫殿、整座城池,乃至整个天下,都是太和殿中间金漆宝座的放大,它们是同构的,它们以相同的语法表明了天下的私人性质,而军机处,则是龙椅上一个不易察觉的构件。

(节选自《故宫记》,海豚出版社,2014年)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题目。
                                                                                          最后一次支离破碎的善意
      ①她是班里让人心怜的差生。起初,很多的人不明白,为何她的成绩如此要命,学校还是三番五次的为她召开募捐大会。直到那次体检……
      ②那次体检之后大家才知道。她不但是个色盲,反应速度也有着极大的问题。于是,先前那些对她冷嘲热讽的同学忽然悔憾起来。要知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重点中学,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女生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
      ③每每开展帮助她的主题班会,同学们都会异常的团结,百众一心。最让人感动的是,几年间,她从不曾对谁哭泣过她一贫如洗的家庭,更不曾抱怨过自身的种种不幸。相反,她的乐观、豁达、乐于助人,深深感染了周围的所有顽劣少年。
      ④记得有一次,隔壁班的坏男生笑话她是弱智,在楼道里堵住她,狠狠地告诫她这条路是聪明的人才能走的。这件事,她始终守口如瓶,整日欢笑着与班里的同学一同来去。只是,每每走到那个楼道的时候,她总是不经意地撒开了同学的手,独自走向另一条稍远的楼道。
      ⑤事情的始末,终于还是让班里的同学知道了。那天,我头一次见后排的男生们如此的团结,在清晨第二节课后的广播操时间里,硬拉着她去走了那条楼道。她推诿不过,只能被人群簇拥着去了。不知为何,她走着走着,竟然簌簌地落起泪来。那些莫名的泪水,深深地唤醒了那些坏男生的良知。生至今日,都没有过这样一个集体,诚心实意地维护着她,将她当自己的亲妹妹一样看待。当然,那个坏男孩再没敢欺负她。他被那声势浩大的场面吓得脸色惨白,腿脚哆嗦。临近毕业的时候,班里的同学无不暗自伤感。尽管班里的几位高材生连番上阵,彻夜不停地为她补习功课,但还是不得不承认现实的残酷与冷漠。大家各自心照不宣,似乎都早已预料到,这位让众人心里怜悯的小妹,将要在高考中名落孙山。
      ⑥事如所料,填写志愿那一天,她逐一邀请班里所有同学,哽咽着说,这几年,她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来报答我们。她实在想不出空前绝后的办法,只得每日积攒零花钱,好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请我们到校外的餐馆里大吃一顿。那天,班里的大部分男生都哭了,呜呜的翕动,像窗外七月柳条间的暖风。没有一人前去赴约,因为没有一人舍得花这样的钱。如此暗藏悲伤而又饱蓄大爱的饭啊,叫喜庆的我们怎么下咽啊?
       ⑦时光将我们毫不留情地推散,各自奔向了天南海北,尽管生命中,先后出现了不同的面孔,但对于多年前的那个弱小的坚强的女生,心中还是保留着一块最为柔软的空地。只是,经历世事之后,忽然对昔日的自己有着深深的无奈与愧疚。当年,如果我们能忍住泪水,欢喜着吃下她郑重邀请的那一顿饭。那么,即便她从此一生暗淡无光,也可以在惨淡的记忆中自豪地想,很久很久以前,自己曾那么拼尽全力回赠过那些帮助她的人—-那是多么的光彩而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只可惜,这最后一次足以给以后的岁月酿成慰藉的机会,也被我们执拗的善意击打得支离破碎。                       
                                                                                                                                (摘自《读者》)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的时候,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慈母,我的严师。

课外阅读《绝版的周庄》
        ①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倒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②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③有人说,周庄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绸的团扇,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处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④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颇负盛名的宝贵企业和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而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代表宝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富贵、茶、周庄、女子,几个字词在春雨中格外亮丽。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⑤想起了台湾的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什么风都有。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三毛心里其实很孤独。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是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深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三毛临死时还念叨了一声周庄,周庄知道,周庄总这么说。
        ⑥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有电的明清时代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声音。
        ⑦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
        ⑧忽就闻到了一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地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远远望去色彩反差那般强烈。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
         ⑨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感到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问题。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活人服务的学校教育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①学校向来是使传统的知识财富一代一代相传的最重要的机构。与过去相比,今天更是这样。由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家庭作为传统教育的承担者的地位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

    ②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志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使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

    ③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情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开展工作。这种做法伤害了学生健康的感情、诚实的自信,培养出的是顺从的人。教师只有尽可能少地使用强制手段,教师的德和才才能成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

    ④要培养创造性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不如仅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所以才更有价值。这种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孩子们对于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认可。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它就会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课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夹领受,学生就会对在学校时间比对放假时间还要喜爱。

(选自《科学画报》2003年第3期)

【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他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他因发现光电效应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