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①谁是最可爱的人?60多年前魏巍的一部名篇感动了无数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光辉形象藉此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依然亮丽如昔。

    ②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时代之问,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答案。他们是“拼命也要为国家甩掉贫油帽子”的王进喜,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峰,是木里森林火灾中浴火前行的消防员,是今天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作战的医护人员,是穿越生死线的白衣天使。

    ③他们是不同时期祖国最需要的人,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冲锋在前的人,是在危急时刻中流砥柱的人。他们有不同的外表,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那就是扛起责任,忠诚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庚子风寒,祸起冬春。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最前方,在这场直面病毒的较量中,截至2月11日已有3019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确诊病例1716名,6人殉职。不是心里不害怕,却有责任在肩头,明知前路有风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⑤他们中有钟南山、李兰娟等国之栋梁,更有许多普普通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医护工作者。他们中有经历过SARS的老将,也有许多初入行业的新兵。

    ⑥今天,我们特别想说说其中那些稚嫩的面孔——战“疫”一线的护士群体。在战“疫”中,他们是冲在最前线的战士,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苦最累,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在发热门诊,他们有的每天要进行150人次以上的穿刺,持续几小时的操作,腰都直不起来。在重症病房,有的姑娘要把沉重的氧气瓶从一楼拖到十九楼,边拖边落泪。还有的护士在病毒患者身边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

    ⑦在送医疗队上前线时,看着一张张年轻稚嫩的脸,医院领导湿了眼角,沸腾的热血经得起生与死的考验吗?这群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到底能坚持多久?

    ⑧有人说他们是勇士,危险面前选择了义无反顾、逆向而行,而他们的回答却简单朴素,“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不上谁上?”“疫情袭来,我们就是底线,我们退了,谁来防守?”护士这个职业从来就被赋予了神圣使命,从他们入行的那一天起,就庄严宣誓,要秉持爱心,忠于职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毕生献给护理事业。这种使命感扎根在护士们的心中,在此次大疫面前,他们充分展现了职业风彩和英雄本色。

    ⑨有人说他们是天使。但更多的人说,哪有什么天使,只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护士群体的主体是青年,他们很多人是90后,甚至95后。他们青春飞扬,朝气蓬勃,他们有个性,有主见,爱游戏喜追星,但也不缺乏责任担当。大疫袭来,人们发现,孩子已经长大,“过去你们保护我,现在让我保护你”。年轻护士群体的崛起,让人倍感欣慰。“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浙大二院消化内科护士长为科室4名最年轻的护士写诗作别,“送别你的那刻,你扑上来拥抱。我佯装冷静,内心汹涌。我泪如雨下,却无声。”“用年轻的身躯担负起这个时代的重任……”

    ⑩他们是平凡的勇士,是青年的代表。面对风险,他们没有高大上的豪言壮语,而只是平静地直视你的双眼:职责所在,理所应当。不是不恐惧,不是没有眼泪,但他们不是哭着上战场,而是笑着去战斗。

    ⑪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从来不缺英雄,可爱的人会有许多。在这次大疫面前,医护群体冲在了最前沿,他们为我们抗击病魔,抵御风险。不同的时代孕育不同的英雄。我们在这个群体身上看到的是平凡中的伟大,柔弱中的刚强;是职业的操守,是信念的坚持,是忘我的勇气。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提灯天使”,这就是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潘圆)

    (1)文章①②自然段提到那些历史上最可爱的人?有什么作用?
    【答案】
    (2)第⑤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
    (3)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体现了年轻护士群体怎样的特征?
    【答案】
    (4)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作者为什么没有详写中南山、李兰娟院士,而是重点写战“疫”一线的护士群体,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50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眼睛
             ①有孩子的女人不一定都是真正的母亲。真正的母亲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这双眼睛能够洞察儿女的一切,仿佛X光,会透过种种表象,透视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又仿佛千里眼,无论儿女身在何方,都能明察秋毫。
            ②我就有这样一个母亲,我的一切都逃不出她的眼睛。我在邻居家吃了巧克力之后回到家,她见到我就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两餐之间不要吃零食,既然这样,晚餐的甜食你就不要再吃了。”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诧异地问。
            ④“没有母亲不知道的,”她说,“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⑤我放学回到家,她用手朝卫生间一指。我顿时瞪大眼睛,问:“你是怎么知道我急着要方便的?”
            ⑥她耸了耸肩:“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⑦我二十岁的时候出了一次车祸。那时我已经搬出家一个人住了。我的母亲看电视新闻时,看到一个画面从屏幕上一闪而过。那个画面上是一副担架,担架上躺的人身上盖着布,只露出了两只脚。但是,母亲立即把父亲从床上拉起来。“快穿衣服,”她说,“去医院,女儿出事了!”
            ⑧岁月没有减弱母亲的直觉能力,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直觉能力越来越出神入化了。母亲能看出我的婚姻是否幸福,我的工作是否顺利,甚至无须看到我本人也能洞察我的情况。一次,我去乡下办事,遭遇了几个流氓的骚扰。我摆脱这些家伙刚回到我住的地方,母亲就打来了电话。“女儿,”她说,“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⑨五年前,母亲因病住院,那时我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地方工作,我天天给母亲打电话,但都没有回去。一天晚上,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我必须见母亲。第二天,我乘飞机来到母亲身边,我和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哦,女儿,”母亲说,“你怎么知道的?”
             ⑩“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我流着眼泪说。
             ⑪“你远在加利福尼亚也能看见?”母亲问。
             ⑫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尽管所有的女人都有母亲,但是只有少数幸运的女人才能做真正的女儿。我再次拥抱母亲,说:“没有女儿不知道的。”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心的第三道门
            ①爸说妈是我气死的,他为了多活几年,只好任我自生自灭了。    
            ②爸又给我娶了个后妈,我全当没这个人,好多天没理她。   
            ③那天晚上,说不管我的爸死皮赖脸检查我的作业,结果是给了我两耳光,命令我把所有错题每道做一百遍,通宵做!我就做,不信他不睡觉。后妈竟坐在我身边伸头看我的作业,看着哇哇地尖叫,小孩子似的。爸问她叫什么叫,她还叫:“天哪!这是小学作业吗?我记得我中学的题也没这么难啊!还有没有天理啊!这不要孩子的命吗!……”爸气得直翻白眼。   
            ④我偷笑,这后妈挺好玩的!   
            ⑤后妈很烦人,但我越来越喜欢让她烦。爸不在家时,她比我还贪玩,求我帮她搞一搞QQ空间,求我在她日志上写几句话,求我修改一下她“创作”的手机幽默短信,求我帮她给小狗洗澡……她那温柔诚恳又可怜的样子让我不能不帮,因为我特别喜欢为人之师为人老大,很过瘾。特别是她那张狐狸嘴巴,没多久就让觉得我是个大天才大能人了,开始趾高气扬地接过她奉上的零花钱,连谢谢也不用说。
            ⑥只有一点我比较反感。后妈很喜欢看我的作业,虽然全是夸我,但也不是味儿。比如,5道题有一道打了对钩,她就专说那道,惯性惊叫:“天哪!这么难的题你也能做对?……”我就推她走说别烦我。   
            ⑦奇怪的是,就因为让她惊叫多一点,我开始努力让作业本上的对钩多一点儿。有一天,我的数学六道题全对,后妈看时却没有惊叫,我抬头看她时,发现她在流泪!轮到我惊叫了:“你神经病呀你!”她一边擦脸走一边说:“对不起,我不小心把自己当你亲妈了,我的孩子竟全做对了……这要受多少苦啊!……”   
            ⑧我呆了老半天,不知所措。   
            ⑨其实我最大的错只是泡泡网吧,记得亲妈为拉我出网吧曾当众大哭,然后一头撞向游戏机……这一点后妈比较好,她从来不说我,有一次,我半夜悄悄进家,爸扑上来要打死我,后妈扑身护我,尖叫:“孩子不玩谁玩?就玩!就玩!……”爸仰天长叹:“完了!完了!这个家完了!”  
            ⑩那个星期天,我正在网吧激战,后妈竟给我送饭来了!我叫:“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后妈噘嘴说:“你看看几点了!我找你找了6个网吧!”我看表,下午4点了,我已经玩了7个小时!   
            ⑪后妈第三次把饭送到我机台上时,我接连叹了三口气,站起来,说:“妈,我们回家吧!”
            ⑫后妈大张着嘴愣着不动,我拉她走时,她抱住我哇地哭了!我又急又羞,拉她走,她边走边哭,捂着嘴哭。   
            ⑬一进家,爸一脸杀气,并不理我,吼后妈:“你给玩游戏的混蛋送饭?你想把他送到监狱?你安的什么心?你给我滚!”   
            ⑭我牙关咬响!
            ⑮后妈却不恼,又哭了,哭着扑到爸怀里,说:“你知道吗?孩子叫我妈了,叫我妈了。你知道吗?”   
            ⑯爸愣了,看后妈,看我。我不理他,我没想到,我只是不小心叫了声妈竟把她感动成这样,这也太……   
            ⑰爸比我还无知,竟又吼后妈:“鼓励儿子学坏的妈,没有更好!”   
            ⑱我愤怒了,同时想到了最解气的办法。   
            ⑲我说:“妈,你到这边来!”   
            ⑳后妈很听话,离开爸,走到我指的地方。   
           我给后妈跪下,说:“妈,你放心,我以后绝不进网吧,一次也不进,我还要让我的作业全是对钩,我要争全校第一!”   
           说罢,我狠狠地瞪了爸一眼,站起来进屋,用力关上了门。   
           我听见后妈一个劲儿说谢谢你孩子谢谢你孩子……我哭了。我不仅是为后妈哭,还有亲妈,还有爸——在后妈反复看我作业时我就明白她是在“欲擒故纵”家教法,是想让我学好,我也想到了,这么多年,亲妈和爸也同样是想让我学好,我为什么只听后妈的话呢?   
           ​我想对爸说:我的心有三道门,第一道门是开着的,爸妈随便进;第二道门是关着的,爸妈总是不敲门就进;第三道门锁上了,钥匙藏在我的心里了,再想进来就得先要钥匙,要用心来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萧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过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作衣料,单夹皮棉,四时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着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子、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或“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候,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候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珠矿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嵋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少年父子成兄弟。”

        ⑤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诫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祈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我们等着他回来。不料他同时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意,我责备他:“怎么事前也不跟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⑥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最后他悄悄和一个小学时期女同学好上了,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已近七岁。

        ⑦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⑧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的字据

    童庆炳

    ①我的家乡在福建西部的一个山村里,那里虽然偏僻,却有美丽无比的山和水。小时候,我整天在青山绿水的怀抱里嬉戏,当时不觉得珍贵,可今天回想起来,那可是一种至高的、不可寻找回来的享受了。

    ②整个村子都被高高低低的山包围着。无论你从哪一条路走,迎面而来的都是山。与北方的山不同,那山总是树木葱笼,虽然一年四季的颜色有一些变化,但它整体的色调总是青绿的。我大概从6岁开始进山挑柴,就跟山交上了朋友。山上的杜鹃花开放的场景,就像一位画家将一团团的红颜色泼在绿色的山坡上,远远望去,简直是人间仙境,美极了。幽静的山谷传来美妙的鸟鸣声,让你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柴刀,竖起耳朵接受那天然乐师的馈赠。

    ③有山就有水,从我们村子边上绕过的那条小河,是从东往西流去的。河水从深山里流淌出来,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河水跳跃着,永不疲倦地唱着歌;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缓缓流动,平静得出奇,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河水清激见底,游鱼在水中的身姿都清晰可见。我小时候最愉快的事,就是用自制的捕鱼器捕鱼。捕鱼器是一个用蚊帐布做的圆形的“乌龟壳”,在“乌龟壳”上挖一个手掌大的圆洞,鱼饵是豆腐拌酒糟,那味道很香。我把“乌龟壳”沉到鱼儿出没的河水中,用石头压住,然后就爬到河边的一棵树上,瞭望我设下的“圈套”。这时候,我总能看见一些小鱼经不起香味的诱惑,在“乌龟壳”的洞口转来转去。

    ④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故乡的山和水,而是上学。我的最高理想是读完中学,以便将来能当一位山村的小学教师。在我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因为无力供给我每周5斤米的伙食,父亲叫我休学了。后来,虽然家里勉强支持我读完初中,但无论如何,我是迈不过高中的门槛。

    ⑤几乎绝望之际,我听说离我家乡约300里的龙岩市有一所师范学校恢复了招生。我背着家里偷偷地去参加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在口袋里藏着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回到那四周被青山包围着的村子。我天天割稻、挑柴,终于以特别勤快的表现在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换来了父亲的笑脸。我赶紧抓住时机,又一次提出继续上学的请求。父亲说:“你死了这条心吧!你是长子,你不种田谁种田?你想上学,从哪里去弄学费和生活费?你就认命吧,孩子!”这时候,我试探着说:“要是有一所学校,既不要学费,还管饭,那……”父亲抢过话头说:“你做梦吧!天下会有这样的学校?要真有,那你就去好了。”全家人都笑我发痴,没有一个人认为我说的话是认真的。我暗暗高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套”父亲的话:“爸爸,空口无凭,你给我立一个字据,要是真有这样的学校……”他还是不让我把话说完:“我什么时候说了话不算数?你要立字据就立字据,拿笔墨来!”果然,就在饭桌上,父亲给我立了一张字据。我拿了字据,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悄悄到姑姑、舅舅以及所有的亲戚家,把父亲的字据给他们看。他们都说:“你是想读书想疯了,这一张字据有什么用?再说,哪里会有吃饭不要钱的学校。”我说:“这你们别管,我只要你们做这张字据的见证人。”临近开学,有一天我趁姑姑、舅舅都在我家的时候,把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放在他们面前。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爸爸苦笑着,什么也说不出来。

    ⑥在一个清晨,我独自挑着一根竹扁担,一头是一个藤编的箱子,另一头是一个铺盖卷,我迈着坚定的步子,翻山越岭,向龙岩城走去。山坡上的野花似乎开得特别鲜艳,山谷里的泉水也特别甘甜,天空中飞着的大雁也特别活跃。那一年我15岁。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护林人

    ①这天,他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他热切盼望能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  “有人吗? ”他近乎声嘶力竭地喊道。”

    ②“喊什么? 别吓着她。”随着铜质般的声音望去,只见一位护林老人站在林子里。老人高高的个子,六十多岁,目光严厉且有神,古铜色的脸与身后的树干一个颜色。

    ③老人朝身后的小道摆摆头说道:“跟我来吧。”他骑上摩托车追上老人,刚想叫声大爷,老人头也不回地说道: “把你那电驴子关掉,她闻不了油烟味!”他听了心里有点不快。你老伴又没在跟前,这油烟味能呛得着她吗? 可他嘴上没说,乖乖地推着摩托车跟老人来到他的住处。

    ④老人让他把摩托车停放到门前,领他进屋坐下,又转身去了厨房。这间屋子并不大,套间里面有一个土炕,是老人睡觉的地方,旁边放着一部老式电话机,外间有一张自做的小方桌,几个从山上砍来的小木墩,算是老人的客厅了。他老伴并没有在屋里,也许在厨房里忙着吧。

    ⑤过了一会,老人回来了,手里端着两个盛满热水的搪瓷茶缸。老人把其中的一个搪瓷茶缸放到他面前,说道:  “今儿你就住我这,明天我送你出山。”他点头答应,随后又迫切地问道:“大爷,您这里有电吗? ”老人说:  “没有。”他失望地把手机扔到小桌子上,说道:“我的手机早没电了,这可怎么办? ”老人说:  “你为啥不早说,我能给你充电。”

    ⑥他纳闷,没电怎么能充电? 于是他跟着老人一起来到屋外。老人指着窗台上一块巴掌大的太阳能板告诉他,这是用来给手机充电的。他又指指山坡上另几块更大的太阳能板说,那是晚上用来照明和做饭的。

    ⑦临近中午,他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他从摩托车上拿下自己的包,取出一些罐头香肠和矿泉水要与老人分享。不料老人看到这些东西后,脸色一下沉了下来,他冷冷地说道:“快把你这些东西收起来,全是些垃圾,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老人又一次提到了她,可他始终没见到她的影子,这让他的好奇心大增。他想问,又不敢贸然开口。老人要去做午饭,他提出做帮手,老人坚决不同意,说:“你坐着就行,什么都不要管。”

    ⑧那天,他第一次品尝到了真正的野味大餐,全是山里的绿色产品,吃得他酣畅淋漓,大呼过瘾。正在这时,老人的电话响了。老人抄起电话一听便大发雷霆,他对着话筒高声叫道:  “告诉你兔崽子,老子说过多少遍了,你那四个轮的我就是不坐,我自己会走,我再说一遍,她不喜欢那油烟味! ”说完,老人生气地挂掉了儿子的电话。

    ⑨老人气呼呼地坐下来,又转脸对他说:“听着,你明天也不准骑那两个轮的电驴子。” “那我怎么走啊? ”他问。老人朝山下一指说道:“坐船! ”他起身朝山下一望,原来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蜿蜒通向山外。

    ⑩晚上,老人打开了屋子里的灯,让他到里屋的土炕上休息。他这时突然想到老人的那个“她”,便问道:“那大娘睡在哪? ”老人征了怔,然后说:  “早没了。”他就更加好奇:“那她怎么还怕油烟味? ” “不,是林子。”老人说。  “林子? ”老人一口一个“她”,说得那么亲切,原来说的是林子。他不禁又问:  “林子也会呼吸? ”

    ⑪“怎么不会? ”老人用深沉的口吻继续说道:“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们也会哭,也会笑,也春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那油烟味。”

    ⑫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他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来描绘大森林,也为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感到脸红。那晚,他与老人并排而卧,闻着老人身上特有的松香味道酣然入睡。

    ⑬第二天一早,他随老人来到小河边,把摩托车推到小船上。老人说声坐好,手中的竹竿轻轻一点,小船便顺水而下。不到半个小时,小船便慢慢靠在岸边,老人指着远处的一条小道说:“从这走,你就可以到县城了。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她是不喜欢油烟味的。”

    ⑭第二年开春,他果然骑着单车来春游,却没能见到老人。他站在老人的小屋前喊了一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汉子走过来,说道:  “喊什么呢,别吓着她! ”

    ⑮他听着耳熟,却不是老人。

    ⑯汉子说,老人是他父亲,年初为了捡拾游人扔下的垃圾掉下山崖,去世前,坚决要儿子答应他,一定要看护林子。

    ⑰他随汉子来到老人坟前,深深鞠上一躬,告诉老人,他这次没骑电驴子,请老人安心。

    (选自《小小说月刊》) 2019年2期, 作者: 付卫星)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