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阅读新闻,回答问题

俄罗斯世界杯决赛法国时隔20年再捧金杯

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15日晚上11点,俄罗斯世界杯决赛在法国和克罗地亚之间上演,最终法国队4比2击败克罗地亚,时隔20年后再度捧起大力神杯。而90分钟内打进6个进球,这场决赛也成为60年来,世界杯决赛进球最多的一次。另外,在比赛中打入一球的法国队19岁小将姆巴佩成为继贝利之后,在世界杯决赛中进球最年轻的球员。

(选自央视网)

法国队雨中痛饮大力神杯

北京时间昨晚,2018俄罗斯世界杯决赛在莫斯科卢日尼基球场进行。最终,法国以4比2击败克罗地亚,第2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上半场法国笑纳大礼

    第3次打入世界杯决赛的法国,在决赛中对阵世界杯历史第13支参加决赛的球队克罗地亚,克罗地亚也是世界杯历史上首支连续3场进行加时赛均晋级的球队。克罗地亚在预选赛阶段通过附加赛才获得决赛圈入场券,却进入最终决赛,这在世界杯历史上也是首次。

    决赛开始之前,卢日尼基球场进行了简短的闭幕式。上届冠军德国队的队长拉姆和超模沃迪亚诺娃护送大力神杯入场,巴西球星罗纳尔迪尼奥、美国流行巨星威尔·史密斯等参与了文艺表演。

    法国主帅德尚坚持“经济适用”打法,将重兵囤积于后场。法国在上半场的控球率仅有39%,甚至只有一次射门射正球门,却获得了两个入球。法国的第一个入球来自曼朱基奇的乌龙球,第18分钟,格列兹曼主罚任意球传入禁区,曼朱基奇头球解围不慎蹭进本方球门。但实际上,格列兹曼博得任意球有假摔嫌疑,任意球发出的瞬间,博格巴处于越位位置,曼朱基奇起跳时受到了博格巴的干扰。

    克罗地亚在第28分钟追平比分,佩里西奇得球扣过坎特,左脚一脚精彩的抽射破门。法国在第38分钟再次领先,格列兹曼开出角球,佩里西奇被VAR认定手球,格列兹曼主罚点球命中。这个点球争议颇多,西班牙球星卡西利亚斯就表示不应该吹罚点球,因为“马图伊迪头球漏过,佩里西奇无法躲开”。

    这是世界杯决赛历史上的第6个点球,佩里西奇成为第2位在决赛同时进球和送出点球的球员,上一位是2006年的马特拉齐。

    决赛在第52分钟出现中断,3名不明身份者闯入球场奔跑,比赛被迫中断了一小会。第59分钟,博格巴连续两脚劲射破门。第65分钟,姆巴佩接埃尔南德斯的传球低射破门,4比1。

    第69分钟,克罗地亚扳回一球,法国门将洛里在门线前面对曼朱基奇送出大礼,被曼朱基奇将球挡入大门。曼朱基奇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2位在同一场比赛中既有进球又有乌龙球的球员,第一位是1978年的荷兰球员布兰德茨。

    最终,法国以4比2击败克罗地亚,继1998年后再次赢得大力神杯,德尚成为继扎加洛、贝肯鲍尔之后第3位先后以球员及教练身份都夺得世界杯冠军的传奇人物。克罗地亚饮恨屈居亚军。

    克罗地亚队长莫德里奇荣膺本届世界杯最佳球员金球奖,英格兰前锋凯恩以6球捧走金靴奖,最佳守门员金手套奖给了比利时门将库尔图瓦,姆巴佩获得最佳新人奖。

(节选自广州日报2018年7月16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阅读新闻区分材料中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可以了解作者的立场与观点。请找出文中一处属于“主观评价”的内容,探究作者的立场。
(3)、上面两则材料,哪一则更适合热爱足球又没有时间观看世界杯决赛的读者阅读?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加以评析,简要阐述。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快乐取决于心态
                                                                                                佟晨绪
      ①那天在书店看到一本米勒博士和米尔博士著作《快乐是一种选择》的书,翻来看了很久,书中从多种角度阐述了快乐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告诉我们,人要想获得快乐,就应该抱有种淡看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谢的超脱心态。
      ②在这个细观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当下社会,为人处世正需要我们保持这种平淡沉稳的心态。斯宾诺莎曾说:“快乐是一个人从较小圆满到较大圆满的过渡;痛苦是一个人从较大圆满到较小圆满的过渡。如果我们选择紧紧抓住痛苦不放,那么快乐就永远不会到来。”
      ③其实我们都知道,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于里于外表现出的一种正常回应;是没有钱财多或少的定位;没有房屋面积大或小的标准;没有职位高或低的标尺衡量;没有春夏秋冬的暖凉之分;没有男女老幼之别,更没有雅俗傲庸之辨。雅人有雅兴,俗人有俗趣。无论富与贫、官与民,都各有其乐。锦衣玉食也好,粗茶淡饭也罢,这些都是为心性满足而快乐。
      ④快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洒脱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洒脱自如,有的人过于拘谨就无法洒脱,有的人过于张扬自我不懂洒脱。其实,洒脱应该是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境不高傲、逆境不萎靡豁达的精神境界。形象地说,洒脱就是一桌风味各色的佳肴,酸甜苦辣涩俱全。如果我们不会品味与享受,就体会不出佳肴的独特风味所包含的幸福快乐,更体会不出人生多姿多彩的美好况味。
      ⑤古今名人中,能真洒脱者大有人在,唐朝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因小人进谗而“赐金放还”。一友人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痛惜,于是不惜金钱设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诗人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诗句。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以及睥睨天下的洒脱傲气,使《将进酒》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⑥诗人刘禹锡,因革新遭贬谪,但却不为那些压力所阻,仍然以顽强精神与政敌相抗争,写出“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以潇洒豪放的人生态度,超过“巴山蜀水凄凉地”,坚守“二十三年弃置身”的人格,最终迎来仕途上崭新的篇章。
      ⑦伟人有伟人的洒脱豪迈,百姓也有百姓的快乐。洒脱与快乐对于我这平常小人物来说亦是如此光鲜与壮美。面对繁杂而平淡的生活,以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洒脱飘逸去面对去感悟,不失为一种超然的快意。忙碌时,用一种独特的人文品格为事业迎来送往是快乐,用一双勤劳的手为家人洗手做羹也是快乐;闲暇时,捧一杯香茗,慢慢地品尝那淡淡的清香;捧一本书,慢慢吸取它的滋养;听一首乐,用情享受心灵天堂更是快乐!
      ⑧其实,快乐很实际,洒脱也很简单,它就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选择、去感受,就会时时体味到那份快乐的滋味。毕竟,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那个孩子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

同学们还搜集了下列资料,请你一起讨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材料一: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如过年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年,清明祭祖,立夏碰蛋,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各地民俗各具特色。如“黄沙狮子”始创于北宋年间,主要活动于浙江临海市白水洋镇的黄沙洋一带。此地民风剽悍,朴茂近古,崇尚习武,且舞狮风俗由来已久。这项传统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把民间精湛武艺与传统舞狮表演巧妙地结合起来,舞武一体,娱神娱人,刚柔相济,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寄托着民众美好的期盼。它不但能在地上翻滚嬉戏,又能在高台上表演各种风趣的动作。表演时,演员在八仙桌上翻飞的同时,还兼耍“过堂”“桌上筋斗”“下爬点”“悬桌脚”“叠罗汉”等翻来动作。跳桌是整个表演中难度较高的,四十几张桌子呈梯形相叠,跳桌到最高时,由九重桌子堆叠起来约有三丈二尺高,一个“绝”字就落在最高的第九重桌子的四只脚上——桌脚朝天,一个艺人就在这四只桌脚上跨步移动,脱鞋脱袜,尽显绝技。从大年三十到二月初二,艺人们走村串乡地去表演。黄沙狮子的中心区域及其传播地的百姓们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财两旺、吉庆平安,他们舞起黄沙狮子,热热闹闹度过节庆。

(选自“博雅特产网·台州市民俗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

    “一声哨子响,千百棍子舞。”春节期间,潮汕英歌舞、福建游神等传统文化内容在短视频走红,掀起一股民俗文化热潮。抖音“福建游神”相关话题播放量达86亿,“福建世子天团”更是成为新晋顶流,引得人民网等官媒都下场评论。

    传统文化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在短视频场域中焕发新生。短视频的通俗性和互动性,打破了传统文化长期以来的严肃、精英叙事方式,通过趣味化、社交化的传播,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这场狂欢。

(选自2024年3月《走进短视频的传统文化:放下身段,参与狂欢》,有删改)

材料三:

    做好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根底在基层,主体在群众,生命在原生态,发展在政府,出路在创新。政府主管部门要把非遗保护工作融入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功能之中,使之成为非遗保护的重要载体。要根据保护项目确定传承人,悉心听取传承人意见,与传承人共同担负起责任。实施抢救性保护工作,广泛建立民俗文物数据库、民俗资源数据库、非遗传承人数据库。支持建立更多的民俗博物馆,抢救濒临消亡的民俗项目,以实物或影像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同时做好宣传,唤醒民众的保护意识,引导民众自发参与,设置一些参与性项目,增强观众体验感。推进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学者承担着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深入发掘民俗文化内涵,整理、提炼优秀民俗文化形态,并结合新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将民俗文化的精髓与当代精神文化构建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为发展地方经济、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

    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的自主参与。要积极推动优秀民俗文化进校园,加强对青少年民俗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选自2024年2月《民俗学专家谈:如何传承发展好新时代优秀民俗文化》,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