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材料三:(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材料一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力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方面下重手。
——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 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公元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并全力向全国推广……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尤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且使日本完成了社会转型。
材料一 嘉峪关(今甘肃省)魏晋墓砖壁画
牵着骆驼的商人 犁耕
龟兹妇女采桑图 驿使
材料二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由于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南方冶铁业因此得到发展。稻田耕作开始使用铁犁、耙、秤等铁农具,这使得北方作物麦、粟、菽等耐旱、耐寒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剩余产品也随之增加,这推动了南方粟、麦市场的发展。历宋、齐、梁三朝都城建康有较大规模的粟、麦市场。此外,山区的“蛮族”在政府的鼓励下,大力开发“蛮田”,使得“蛮田大稔,积谷重岩,未有饥弊”。
——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致力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北魏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