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A、【甲】 B、【乙】 C、【丙】 D、【丁】
(2)、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①那个暑候,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出去了。

②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3)、第⑥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4)、第⑦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完些变化。
(5)、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小题。
                                                                                                                                             雨
                                                                                                                                           周晓枫
        从平凡的时刻出发,从纯洁的地点开始。雨这个美妙的象形字,它是惟一在同时成为一幅儿童简笔画的汉字:四个孪生的水滴兄弟,正路过窗口,乘着风倾斜地做着滑梯。雨的样子多么简单,我们的种种迷惑和猜想正基于此----因为包含着巨大的可能性,所有的未知数均大于已知。在“无”中才能放进“有”,雨就是这样,盛下一桩浩大的无望爱情,或是数次挫折万物的风暴。流浪的波西米亚人从水晶球中占卜命运,一个孩子,从雨里得知得更多。我仰头,第一滴雨恰巧落下,像神奇的药液,瞳孔从未这样清亮。
        先于每年春天到来的,是一场雨。经过冬季漫长的肆虐,大地伤痕累累。一切都是光裸的,贫苦的,世界被剥削得彻底破产。只有秃桠的柿树上,挂着几个去年的残破果实,难捱寒冷中,麻雀曾把它们一一啄开,作为最后的救命赈济。空旷,体现出某种近于哀悼的气氛。从被拷打的昏迷中苏醒,需要一盆迎头泼下的水。雨就此到来。我们放心了,雨是自行车的悦耳铃声,穿绿制服的树,很快就会把春天直接邮递到我们手里。雨下起来,优美的天地乐器,它竖琴的弦连续演奏,把我们带进童话般无尘的想像。雨是春天的小号,夏日的珠链。雨是竖纹的网,低垂的帘。雨是一把细齿水晶梳。
        来自高空,来自目力不可抵达的玄想之城,从未有一种事物等同雨,让我如此想像天堂的存在。雨是神播种的秧苗。雨是一棵生满针叶的玻璃植物。或许,它盛大的树冠隐匿在天庭,雨滴,只是一颗颗椭圆的籽粒,摇落下来,要在土壤间植入秘密的和平。雨是最小的仙女,舞裙浅灰,踮起芭蕾足尖——靛蓝色的夜晚,她们的絮语和歌声在枕边,好心的仙女因何忧伤?绵密的雨,好似银针,谁踩着一架巨大的缝纫机在大地上刺绣?更大的雨来了,做值日的天使在冲洗楼上的台阶。当天上的河流注满,水就瀑布一样溢出。让我们认清天地之间的巍峨落差。雨是天帝垂下的钓线,就像从水层下面诱引鲜活的鱼,他从黑暗的土壤深处钓出花朵。联系起天与地,雨仿佛是一种信物,这些来自天上的字母,我们无从解读。但我深信,天帝用雨水降下谕旨,字字剔透晶莹,灌溉万物,渗透至它们的根部,过后有无迹可循,但万物因此结满红彤彤的果实。雨后每个晴朗的日子,都要默默执行这含而不露的律令。有一次,很小的一个石块从五楼阳台上碰落,轻易敲开一个叔叔坚硬的头骨。在医务室里,我看到汹涌的血不止流淌,身材魁梧的叔叔呻吟起来,他害怕了。我不禁迷惑,怎样的力量控制,使每一滴雨从那么高、那么高的地方下坠依旧温柔?在身体经受着猎猎风尘的肆虐之时,在精神承受炎炎烈日的炙烤之时,在心灵被日益变得污浊不堪的空气包围着的时候,突然,满世界迎来了新鲜纯洁的、柔润清凉的雨。那么雨,是否是一场来自上天的盛大洗礼?世间一切,沐浴在无限恩泽之中。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们一样爱他们
                                                                                                张春风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
      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
      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
      “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
      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
      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
      方子儒着急地说:“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么?”
      方子儒想了想,说:“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
      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3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人的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荐之列。
      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学生道歉?”方子儒满脸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一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严厉,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读书的五个秘诀

余秋雨

    ①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读得很累很痛苦,怎么办?我给大家说一些秘诀。这些秘诀很形象,分别是:减肥、抬头、排序、返回自己、脱敏。

    减肥

    ②我们读得太多了,要减肥瘦身。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读书人:他们勤奋地借书、买书、藏书、啃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多年读下来最喜欢哪几本书,最敬畏哪几本书,对自己的人格学问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位作家,他们往往答不出来。倘使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类四处点头握手、广散名片的人物,他们没有知已、没有深交。读书的无效和无聊,莫过于此,这样读书,有何快乐?

    ③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千万不要滥读,对不爱读书的人,我劝他多读,而对爱读书的人,我劝他要少而精。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抬头

    ④要读一些读起来需要费点劲、出点汗的书,用抬头仰望的姿势读书,更能找到生命的快感。

    ⑤一个作家、,他总是读水平和他一般甚至更差的作品,能进步吗?读书也是一样,要读第一流的书。读第一流的书,就是仰望星空,接近最高处,尽管这些书读起来可能需要费点劲,但它是阅读的最重要的快乐所在。

    排序

    ⑥“抬头”读书之后,还要会排序。每当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首先要对阅读书目排队,分清主次,然后进行学习和硏究,这样就首先掌握了制高点,很快便能获得成果。

    返回自己

    ⑦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读书最后一定要“返已”,也就是返回自己。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第一流的书太多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看自己最喜欢的书。和自己的生命结构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只有一小块,但总会找到……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对其中的用语、思维方式等都很欣赏,这说明你和作者有“同构”关系,通俗地说就是一种缘分。

    脱敏

    ⑧读书要学会“脱敏”。就好像很多朋友在一起吃饭时,会聊聊娱乐八卦,这些东西不是不可以谈,但一点也不重要。读书也是这样,很多流行的书,大家都在哄传,很重要吗?必读不可吗?我的态度是要警惕。在我看来,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大家想想看,孔子、老子的著作,放到当时的时代、情境,参加海选,能选得上吗?不可能的事。

(选自《教育文摘》2016年第7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陪父母看戏

刘玉新

①自从春晚走进了电视,就很少现场看戏了。

②那天夜晚,是个意外的惊喜。中央民族歌舞团来到了长阳,中央一级的歌舞剧团在清江演出并不多见。

③于是,我决定一定要陪父母看场戏。年近八旬的父母长年在地里劳作,少有机会现场亲眼看到这么高级别的歌舞表演。他们一听说,立马答应去看。

④当我们入座的时候,剧务人员正在调试灯光和音响,礼堂的楼上楼下很热闹。父母是第一次坐在这么好的礼堂看戏,看得出来,他们有些局促也有些紧张,戏还没开始,就生怕挡住了别人,很在意前后左右的议论。

⑤我心里明白,歌舞类的表演隔这么远,既看不清演员的长相,也看不清动作的细节,只能凭感觉看看舞蹈队形,听听演唱的歌声。

⑥现场看戏,或许找的就是这种感觉,舞台的感觉,色彩的感觉,声音的感觉,真实地让人觉得触摸到了节目的厚度、高度和宽度。

⑦这种感觉,我曾带着父母游览车溪的时候有过。在车溪看民俗表演,母亲一听就特别熟,不仅喜欢看,还时不时地跟着哼几句。那天,母亲算是又找到了年轻时在大队戏台上的感觉。几十年过去了,她没想到,当年的山歌小调如今还有人专门表演,那调门、那身姿、那行头比过去更好,舞台的背景更漂亮,加上现代化的声光色电,看一场演出就像是过年看大戏。

⑧为了找到感觉,我特意又带父亲参观了王家坝人民公社,从墙上的语录到食堂门口的记账黑板,从过道走到戏台子,父亲一边看一边点头,那是他曾经有过的生活。他看着我,虽然没多说话,但那意思分明告诉我,生活的积淀值得记忆,记忆的点滴需要回味。

⑨看着两个老人津津有味地看戏,我的思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小时候,我们常常追着赶着父母去看戏看电影。最小的一个,不是母亲从怀里朝上举着看,就是骑在父亲脖子上看,至于他们看没看,若干年后才懂得,他们看戏只是顶了个名。一大堆孩子,管了小的又怕丢了大的,一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哪还有精力去看台上究竟演了些什么呢?

⑩印象最深的是我六岁那年,资丘举办白求恩展览,其诱惑力不下于看戏,我死缠烂打要跟着父亲去,父亲没法子,只好连夜带着我赶路。人山人海,没地方坐下,更没地方睡觉。我几乎是被父亲拎着胳膊一路踮着脚小跑去的。一路所过,我看到的尽是别人的后脑壳和脚后跟,来回六十多里路,当我一头趴在自家堂屋的时候,我浑身的筋骨都散架了。

⑪现在,我们长大了,不再需要举着顶着了,也不会死缠烂打了,但父母也老了。来的路上,我们一人搀扶一个,不是他们已走不动,而是从小就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爱意,自然而然地延续了下来。或许就像小时候举着托着我们看戏一样,搀扶成了一种亲近,搀扶成了一种守护,搀扶也成了一种感情上的无言交流。

⑫趁着台上换场的时候,我拧开矿泉水瓶盖,递到父母手中,解解渴,也驱驱热气。交谈中,父母都说节目好看,到底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表演,水平就是不一样,来得值!

⑬节目一个一个地演,我看到父母看得很专注,生怕漏掉一个细节。散场的时候,我们等别人都出了礼堂才退场。

⑭天空蔚蓝,一轮明月照得泉溪河的水面上波光点点。风拂过小桥,人走在上面,很凉爽很舒服。以后还有好戏看,我依然要带上父母,就像小时候回家伏在父母的肩背上,醉在月色里,醉在好戏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