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压轴题 难易度:困难

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是一座古文化遗址与文物陈列相结合的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其中部分展板及文物如下图。

材料二: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看中国古代君臣关系发展图

材料三: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I 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四:朱元璋建立的明代专制政权,不鼓励任何向权威挑战的思想。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时,规定读书人只能读“四书”、“五经”,其中,《孟子》还必须删节,去除他认为对君主大不敬的章节。这种桎梏思想的做法,造成了明一代读书人思想范围的狭窄和偏颇,他们正如《儒林外史》中形容的读书人那样,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

——改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横线上划“√”;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横线上划“×”;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上划“○”。

①燕国是西周的西北重镇。

②燕侯是与周王同姓的诸侯。 

③周人的礼仪重视维护社会等级。

④周王分封给诸侯的主要是土地和人口。

⑤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给图3的处拟定一个标题,这种君臣关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以明清两朝为例列举皇帝实现这种变化的措施(明清各列一例)。
(3)、依据材料四,概括明代科举制的特点并解释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这种考试制度有什么影响。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长城学者罗哲文指出:关于长城的功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然而,长城还曾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对外开放功用。从秦朝开始,长城和烽燧(即烽火台,是古代报警系统,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保证域内交通大道畅通的重要条件。汉代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长城烽燧正是沿此道修筑。使节往来,商旅往还都是走的这条大道。长城成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屏障。

——选自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

材料二:1500年以前的历史实质上是欧亚大陆的历史。一条“丝绸之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在这条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间,有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把中国古代文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的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材料三:欧洲人能够多在15世纪末开辟新的航路,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并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葡萄牙国王拥有一批来自各国的海员。古希腊人托勒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王希望能够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香料等商品,对远洋事业很支持。15世纪时,东西方传统的陆路商路被阻断。哥伦布等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选自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