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修改时间:2024-09-12 浏览次数:12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学习历史需要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2. 历史学科具有让后人吸取前人智慧的价值。“文景之治”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 )
    A .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 .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 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 . 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3. 汉初经济萧条,统治者轻徭薄赋,发展经济,使得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这一时期史称(   )
    A . 开元盛世 B . 光武中兴 C . 文景之治 D . 康乾盛世
  • 4. 西汉休养生息的政策有“兵皆罢归家”、“招抚流亡”、“释放奴婢”,这些措施意在(   )
    A . 减免赋税 B . 强化军事 C . 增加劳动力 D . 减轻刑罚
  • 5. 西汉初年有规定,女子到了适婚年龄而不嫁,要加罚五倍人头税。这体现了(       )
    A . 加强人口管理 B . 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C . 削弱侯国力量 D . “光武中兴”再现辉煌
  • 6.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 . 以农为本 B . 戒奢从简 C . 兴修水利 D . 重农抑商
  • 7. 汉文帝刘恒继位推行了约法省刑的政策,同时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 . 戒奢从简 B . 休养生息 C . 重农抑商 D . 收揽民心
  • 8. 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
    A . 勤于政事 B . 戒奢从俭 C . 知人善任 D . 虚怀纳谏
  • 9. 公元前158年,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他还废除限制物品流通的关卡制度,以至于“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由此可知,汉文帝(   )
    A . 提倡以农为本 B . 重视“以德化民” C . 提倡勤俭治国 D . 重视各行各业发展
  • 10.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丞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 .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 反映了秦汉时期丞相的权力极高 C . 起到了限制和监督皇权的作用 D . 体现了皇权至上
  • 11. 《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考古发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出土文物大部分是陶俑,此外就是陶器,还有铜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中的记载真实可信,是一手史料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      ④汉文帝注重农业生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指出:“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都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例如文景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大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这些措施归根到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的扩展,加剧阶级矛盾。”材料评述的是文景之治的 ( )
    A . 历史背景 B . 基本内涵 C . 历史局限 D . 积极作用
  • 13. 史料记载:“汉朝开国以来七十多年,国家安定,只要没有洪涝和干旱灾祸,百姓就人人饱暖,家家富裕。”汉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 .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 秦末农民起义的打击 C . 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D . 文帝、景帝非常节俭
  • 14. 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休养生息 B . 尊崇儒术 C . 盐铁专卖 D . 版图拓展
  • 15. 据史书记载,汉文帝“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景帝则从即位的第四年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阳陵),相关大型工程前后相继,延续12年之久。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 . 汉朝国力增强 B . 景帝贪图享受 C . 国家政策转变 D . 中央集权强化

二、材料分析题

  • 16. 【民本思想】

    材料一  孟子将民本思想阐述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苦劝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能“制民之产”,就是希望统治者提供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以保障农民生活。孟子的思想奠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

    ——摘编自周克浩《马克思”以人为本”与孟子民本思想之异同》

    材料二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予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因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货;遇到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孟子民本思想的历史地位;说明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