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判断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八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阶段测试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

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9月4日,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到北京,维新派对他寄予厚望。但当他发现变法败局已定时,就无意支持光绪帝和维新派。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康有为、梁启超逃到国外,谭嗣同拒绝逃亡,后与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一起被清政府杀害。这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失败了。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1)、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2)、维新派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事与愿违。
(3)、戊戌政变后,谭嗣同等六位维新人士被清政府杀害。
(4)、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留在北京坚持斗争。
(5)、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爱国政治运动。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中西方冲突的第一件事,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来,是因通商上的隔阂深了,借烧烟而爆发的,实则通商上种种的症结,郁而必发,烧烟特其导火线耳。其结果,中国因兵力不敌,英人逼迫江宁,清人不得已,于江宁议和,订立条约{一} 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三}进出口税,则秉公议定。{五} 割香港岛。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三 在中西方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四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