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中西方冲突的第一件事,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来,是因通商上的隔阂深了,借烧烟而爆发的,实则通商上种种的症结,郁而必发,烧烟特其导火线耳。其结果,中国因兵力不敌,英人逼迫江宁,清人不得已,于江宁议和,订立条约{一} 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三}进出口税,则秉公议定。{五} 割香港岛。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三 在中西方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四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烧烟”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内容推断,“江宁”是今天的哪座城市? 材料一签订的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它们分别是指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事件?

(4)、根据材料四问答,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指什么?

(5)、对于材料三和材料四探索的不同结果,你有何感悟?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