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初水平测试试卷

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的含义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杌凳情缘

凸凹

       看见眼前这只杌凳,我内心温柔。

       这只杌凳,出自先父之手。儿时家里打家具,锯下碎板木条,父亲怜惜材料,自制了几只杌凳。他做得认真,挖榫楔钉,一丝不苟,便做得很牢固,用它抛击野狗,也摔不坏。直让人觉得,只要人敦厚,器具也随之敦厚

       那年我娶妻,带新人回家省亲。因为新人貌美如花,又善解人意,父亲喜不自胜。正好摘下来当年核桃,父亲就稳坐在杌凳上,给新人砸食。新核桃口感好,新人极喜,几乎是父亲砸一颗,她吃一颗。父女情浓,让人感动。临走时我要了那只杌凳,一则以纪念,一则以砥砺我们的爱情,让父辈放心。

       后来父亲病逝,送到殡仪馆火化。抱骨灰盒时,我让三弟随身携带好杌凳。依山里习俗,抬起来的棺材就不能放下,不能在中途沾土,抬棺人欲歇,就要在棺下支上两张条凳。骨灰盒是浓缩的棺木,自然要有小小的杌凳相匹配。骨灰送至祖坟要走百里山路,无论是乘车,还是步行,一旦身累,就把骨灰放在杌凳上。大礼完毕,我又把杌凳带回来。殡仪用具,依乡俗或陪葬,或烧毁,以免带回鬼魂;但父子情重,且他生前我已竭尽孝道,即便有魂跟来,定会护佑我。我真正的用意,是要留下念想,以便睹物思人。

       后来我有了一定的文名,有了正常的文学生活,杌凳就从属于我的读写活动。书架高大,想拿到最上一层的书籍,就要踩在杌凳之上;而最下层的书册低近脚面,查找翻阅时,又离不开杌凳之坐。一踩一坐之间,竟有了近二十年的时光,即便是铁打的杌凳也会散架、变形,而它依旧结构坚实,不晃不动。它好像是对你无声地发出一个宣言:我从山中来,带着认真与稳重,有着不变的品质,你尽管用。

       但是,它的确丑陋:凳面乌黑,不见本来底色;凳脚因匝以复榫,鼓鼓凸凸,毫无秀气模样。因此在妻子的眼里,即便经久耐用,也不过是一个卑贱的物件,所以她并不敬重﹣﹣买来排骨,把案板放在它身上,用力剁;享受干果,譬如核桃、杏核,就以其做砧木,用力砸。以至于乌黑凳面又添了累累伤痕,凸凹不平,愈加丑。

       我终于不可承受,对她说,这可不是普通的杌凳,它承载着记忆。她说,你自作多情。

       我又说,物件也有人格,也有灵性。你没听说,木头戳在那里,一年不烂是木头,十年不烂是魂灵,百年不烂是神圣,人就该跪拜了。她说,你可别吓唬我。

       在五十岁生日那天,对杌凳这老物件的感情,在心里突然盈满起来﹣﹣我找来一块砂布,仔细擦拭它身上的疤痕,不仅抚平,还见了原木的颜色,它居然还散发出淡淡的香味﹣﹣一切都对应着故乡那不老的土地。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掉下了眼泪。或许,这就是乡愁。

       这只杌凳,真是皮实:生与死,珍重与轻贱,它都默默地承受,不似人,还有不平,还有感慨。因而它比人有肚量,也比人持重。我更把这杌凳放进心里。我对妻子说,从今往后,你对它就像对我,不要在它身上乱砸乱剁。

(选自2015年10月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杌(wù)凳:①杌(wù)凳:矮小的凳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家徽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 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⑨于是,我们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文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拔掉那颗蛀牙

    她恨全家人。

    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8期,有删改)

阅读

    灯台架游屐

    ①史书记载,谢灵运“寻书陟岭,必造幽峻,岩障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尝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他那双特制的游屐,前后齿可以视需要装上或卸下,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真乃善游之奇人也。

    ②要想游屐爬山涉岭,非得一双质地不错的旅游鞋方可,耐克鞋是不错的选择,穿在脚上还算舒适,但价钱略显贵重。我游山玩水时,常吟李太白“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实际上从不曾着木屐上山。我的“游屐”,穿旅游鞋爬山而已。一段时间里,将之弃置一隅,未曾穿过。皆因本人腿疾复发,谨遵医嘱,少于活动,多于休养。近来,步履恢复正常,攀山陟岭,犹存戒心。

    ③间或朋友至家,约我去灯台架游玩,我说:“妙极了,云静思动,我正想出外游骋,来考验一下自己的脚力。”游山玩水,自然免不了要多跑一点路途,于是我的那双“游屐”,又似法国的戴高乐将军一样,东山再起,有了用武之地。

    ④灯台架是独具瀑布、溪谷之美的。我曾经数次在那里观花、访瀑、赏雨,淡烟薄雾里散步,白云红树间高歌,野树村店内小饮。它便成了我的老朋友,多年来文人益敬,能和它多次谋面总是感到十分愉悦的。

    ⑤八月的一个早晨,我等一行五人,经垭口、寺坡,自李辉庄一里处折入乡间公路。过去,这条公路崎岖不平,弯急又多;现在,路基整体拓宽,一条平整如砥的柏油路延伸至景区停车场。车很快到达景区山门,验票后放行入内。剩下的旅程,我们只能靠双脚来度量了。

    ⑥沿着山势上行约3华里,我们渐渐陷进青翠欲滴的峰峦之间。两面青山夹峙,陡立苍崖,侧临幽谷,徒增几多画意。再上行几百米,转过一个急弯,灯台架瀑布已赫然入目。又行三百余米,巉岩居左,溪流已在右侧。路两旁杂草灌木,我们仿佛在绿色的帷幕下前行。溪水中多巨石,水石相搏,发出清响。随处开着的野花,象千万只彩蝶在草间飞舞,一种幽香,不时从微风中吹送过来,山野的空气清新极了。

    ⑦再往上,一小片平浅的沙滩后,是一潭明澈的碧水。两岸陡立的崖壁,在这里耸然并立,合拢、夹峙,把上流的一弯清溪,挤成一帘瀑布。那瀑布高约十余丈,白练悬空,喷珠滚雪,轰然跌入潭中。崖壁的穹窿和泻动的激流之上,一幽通天,万缕辉光,映着婆娑的树叶,闪闪烁烁的洒在石壁和潭上,把石苔和潭水映得愈加翠绿。抵近瀑布,真容愈发明丽。瀑布由上段的马蹄形的崖壁上飞落而下,冲出水潭,再翻滚着泻过水泥堤堰,落入下面的溪谷,浩浩荡荡的向下流着。

    ⑧我们小心翼翼地踩着堤堰上的方块,踽踽前行,瀑流入潭溅起的玉珠袭裹面颊,清凉入骨,让人不禁打着寒噤。到岸左边,回望水雾中的女子,仿佛薄雾中披着薄纱的曼妙仙女。小溪下游,山坡稍高处又一块大岩石破土而出;岩石下,溪水流出小潭,悠悠而去……映着影,水光粼粼,亮丽得象水银一般,耀眼生花。远处,溪流弯转,两岸树木苍苍,架成一个桥洞;洞底下,是一团泛红的白色天光。向上看,溪水更加明澈,照着日光的岩壁和藤蔓老树,倒影在水中,清明无比;垂下的须 , 与水中的倒影一根根连起来,一阵微风掠过,满溪的光影绰绰约约闪耀起来。

    ⑨过了瀑流,沿栈道寻景蜿蜒而上。路随山转,侧目望之,一边是峭壁,高不可攀;一边是悬崖,深不见底;巉岩突兀,流砾崩石,惊险万分。上行一会儿,一片悬起的岩石下赫然出一条月形柳廊,叫它“月眉洞”。它与人齐,深半丈有余,内藏一块长方形斗形条石,可供数人同时入寝。若阴雨天气,亦可作避雨之所。传说,山神为了看护山林,劈出的憩息之所。

    ⑩再往前,栈道已至尽头。要到达灯台架山峰顶,还需大约三十分钟时间,剩下的路程也只能靠徒手攀援了。攀上山巅,尽享仙山胜景,但见群峰拱卫,云海腾欢。不禁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⑪一阵凉风袭过,天边风起云涌,我们下山了。

    ⑫灯台架是个四季都撩人眼目的风景区。春天,蒲公英开遍山野;夏季绿水青山,胜景怡人;秋间苍云变幻,红花如血;冬日雾霭弥蒙,风雪潇潇,曲径寻幽,别具诗情画意。难怪游人一到舞钢,都以一游灯台架为快。

    ⑬培根曾说过:“大自然面前,我们除了顺从和归化,从不能违背。”这正是人类进化中的必经之境。沉思、冥想,过去、将来,最多的还是山。

文学网(2020年01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徐彩娥

①敲门声渐渐远去。这已经是第三通了。

清幽的天幕如海,深不可测,月挣扎了好久终于浮了上来,皎白的月光泼洒了满院,鸡舍、木犁、老柿树,都浸在寒凉里。山子抬抬手臂,抻抻脖子,这才发觉浑身的零部件像生了锈的铁家伙。他在院里站得太久,冻木了。

③他其实很想立马打开大门。平常日子,他家的大门总是敞开着的。除了晚上,村里的人都不习惯关大门。人出入无阻,鸡狗往来随意,不管是自家的,还是邻里的。大门洞开,就觉得家跟整个村子是连通的,人跟整个世界也是连通着的,心里敞亮得很。

④这敲门声还会再来的。欠钱还债,天经地义,他也觉得盛强应当来敲这个门。毕竟他拖欠人家的两万元已经三年了。今年“五一”盛强家就要娶儿媳妇了,这钱已经算进计划里了。本来说好过年回来就还的,外出打拼三年,爹那场病的窟窿填得差不多了,怎么也轮着人家盛哥了。想想人家也真是仗义,不沾亲不带故,一个村南一个村北,平时也没有什么来往,知道自己张不开嘴,盛哥愣是主动把两叠票子送过来,救了急,也救了命。平头百姓,积攒这点钱不容易,却任着自己用了三年,如今人家上门来了,自己连门都不敢开,唉……

⑤山子不觉流下泪来。除了爹大病那年,他好久好久没有流泪了。他觉得心里好受了点。泪真是好东西,它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心还是软乎的。

⑥盛强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些郁郁,有些孤单。暮色散淡,西山灰蒙蒙的阴影罩过来,盖住了所有的声息,没有人声,没有鸡飞狗跳声,整个村子像睡着了一样,静得让人心慌。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着,透着寒意,人与人之间也仿佛隔了万水千山。唉!他叹了口气。

⑦这是一个小时前的事,盛强第三次敲响了山子家的大门,可是没有响应。又给他发了信息,院里还是没有动静,家里明明亮着灯啊,是怕自己追债吗……山子不会吧?要么就是……盛强心里“咯噔”一下。今年的蹊跷玩意儿太多了,新冠肺炎、封城、确诊、疑似、隔离、口罩、消毒……单听听这些词儿,心就一揪一揪疼得紧,胸口像给压上千斤巨石。盛强突然感到强烈的气闷,他一把揪下口罩,这远山远水天明风清之地,应该没什么事吧。但他很快又把口罩戴上了,短短几天,戴口罩出门已经成了村民的习惯,虽然大街上没有人,但光着嘴巴也有强烈的裸奔感和不安全感。

⑧“还出去!还出去!你不见这几天街上连条狗也没,大喇叭整日喊!”

⑨妻冷着脸。他讪讪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净多事!谁都晓得不让串门子,山子又是从外面回来的。”“山子没远走……”盛强嘟囔了一句。

⑪“市外的回来不也得隔离吗?连累家人都不好意思出门。”“这就是了,都一礼拜了,家里吃的怕是短了。人家年年回来给带两瓶好酒,总得去看一眼吧?”

⑫这时,手机“叮咚”响了一声。是山子的短信息。“盛哥,俺手机媳妇给消了毒一直搁在厢房,才看到信息。你搁门口的菜俺拎回了,真新鲜,够吃一礼拜的了。谢谢哥,总是救俺急!”

⑬盛强不由自主笑了一下。他的心安了好些。

⑭隔了一会儿,又是“叮咚”一声:“听说俺乘的那趟车查出个疑似,虽说村里没知道的,这阵儿家里人都不能出门。两万元现金俺早就备好了,等满了14天……不,24天,要么一个月,俺消了毒给哥送过去。俺知道哥不为这个……是俺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对不住哥……”

⑮盛强的眼睛湿润了。他的心里突然敞亮起来。他透过窗户,定定地看着那轮爬上树梢的月亮,它正用柔光洗刷着大地上的尘垢。家家开门的日子不会远了。

⑯山子也一样。有一条通衢大道一直伸到他的心底,洒满清水一样的纯净月光。

⑰开门是通透畅达,关门何尝不是体贴温暖。

⑱只要心门不关,这世界就是连通的,人间就是繁盛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