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试题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家徽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 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⑨于是,我们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文章有删改)

    (1)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
    【答案】
    (2)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

    ①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②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答案】
    (3)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
    【答案】
    (4)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12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每人都来传递“正能量”
                                                                                                                           陈鲁民
             ①英国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出版后,“正能量”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流行语。所谓“正能量”,即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人人需要,多多益善,但却需要全社会共同创造,相互传递。
            ②印度前国会著名议员梅农,出身贫寒,当年他初到新德里时,刚下火车,便遭贼窃,被洗劫一空。绝望中,他求救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锡克教徒,请求暂时借他 15个卢比,他问地址,以便日后还钱。老教徒摆摆手说,在你的有生之年,你可以把这笔钱还给任何一个有求于你的陌生人。梅农始终记着老教徒信任的嘱托,直至逝世,他对有求于他的陌生人,都会提供15卢比的资助。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个助手也仿效他的做法,而助手的儿子也学着父亲去帮助别人。其中一个被助者把此事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这个传递正能量的故事,便流传更广更远。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教益。
            ③我们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在传递正能量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一个角色。比如那位锡克老教徒,是传递正能量的发起人,精神最为可敬,梅农议员和他的助手以及助手的儿子,则是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也颇难能可贵。然而,还有一种人,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之徒,对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一概来者不拒,却不肯为别人送去一点正能量,正能量的传递到他那里就戛然而止。我们若能做一位正能量的发起人,那自然是最为光荣的,退而求其次,也应做一个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无论如何,不要让正能量的传递中断在你的手里。
             ④著名学者巴锡尔说过:“一件善行永不会枉费——播撒殷勤,将收割友谊;传播温暖,将收获爱心。”正能量的传递,就投入和产出之比,可以说是世界上社会效益最好的一项活动。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其影响之大自不必说,就是平时生活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和颜悦色的问候,一次热情周到的服务,或给老人让个座,帮盲人过马路,扶起摔倒的孩子,举手之劳,片刻之功,也同样可以使人感到正能量无比,并影响到他也去把正能量传递给别人。比如,坐过劳模李素丽公交车的乘客,接受了她热情周到的服务,一天都会暖洋洋的,也可能会用同样好的心情和态度去服务他人,传递正能量。而被人民好公仆吴天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感动的居民们,也会很自然地把对吴天祥的感激之情用于自己的工作上,去奉献正能量给别人……他们都在积极地发起或传递正能量,在他们周围,就形成了一个个充满温馨友爱的小环境,而这样的小环境多了,社会的大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⑤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作为动力支持,以使人们心态更加积极、阳光,风气更加淳朴、和善。那么,每个人都应力争做一个正能量的发起人或传递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就值得称道嘉许,就是一个合格的正能量传递者。那么,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让我们大家都投入传递正能量的队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传递正能量,就从每天早晨开始,从每件小事开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  尊

    周海亮

        那是一段令他刻骨铭心的日子。

        他失去工作,粮尽弹竭。他认为城市里,纵是一条狗也比他活得幸福。因为狗可以乞讨,他不能。因为狗没有尊严,他有。

        他开始拣垃圾。在夜里,当他将头深深探进臭气熏天的垃圾箱,他泪流满面。只能在夜里,他不敢将自己暴露在别人的视线之中。

        他没有走太远。他不想让拣垃圾成为他的职业。只要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日子,他还是那个骄傲的年轻人。他的领带会打起漂亮的结,他的西装口袋里会插着洁净的手绢,他的皮鞋,一尘不染。

        每天都有收获。其中一个垃圾箱,更是一个富饶的宝藏。那里面有成箱的空易拉罐、成捆的旧杂志、奇形怪状的玻璃瓶……每天晚上,这些东西会在垃圾箱里静静地等着他,然后,待第二天,它们就会变成馒头和咸菜,让他有力气在这个城市里继续奔走。

        后来他发现一个问题。似乎,这些东西是有人故意放在那里的。它们总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出现,它们摆放整齐,就像夜市上精心摆置的小摊。夜里他偷偷观察,果然见到一个男人将一包“垃圾”规规矩矩地放好,然后躲到远处,静静等待。

        他感激那个男人,可是他有被伤害的感觉。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想放弃那些东西,强烈的饥饿感又让他一次次将那些东西拣回来,然后变成馒头、咸菜……他暗想,假如他将来发达了,一定要回来好好感谢这个男人。他会成百成千倍地偿还,他相信他完全可以做到。

        后来他真的发达了,资产足以买下一条街。他想到了报恩。

        他回到当初租住的小区。他见到了男人。似乎那个家至少二十年没有装修,地板翘起了角,水龙头“嘀嗒嘀嗒”地滴着水。老式的家用电器,老式的厨房用具,老式的沙发和桌椅,男人似乎仍然生活在十几年以前。不必自我介绍,男人一眼将他认出,简单聊了几句,便聊到了从前。

        他说,我知道那些东西是您故意放进垃圾箱的。我知道当初,您在顾及我的自尊。

        是的,我在顾及你的自尊。男人说,那时我生活得尚好,可以送你一点多余的东西。

        您的确帮我撑过了那段日子。如果没有您的暗中相助,我也许早就回到了乡下……

        我在报纸上见过你,男人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有钱。

        他笑笑,说,这些年,我过得并不容易。您知道,白手起家,这有多难……

        你不是白手起家。男人说,我知道那个花瓶即使在当时,也最少值十万。

        花瓶?

        是啊。男人说,你离开的前一天,我在给你收拾废品的时候,将那个花瓶也装进塑料袋,放进垃圾箱。那时我并不知道一个花瓶能值那么多钱,否则我也不会把它当成废品……

        可是我没有拣到花瓶……

        你拣到了。男人说,我亲眼见你拣起那个塑料袋……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元朝的花瓶,值很多钱……你肯定也知道……那么独特的花瓶,你不会当它是一件废品……

        可是我真的没有拣到花瓶。他说,如果拣到了,如果我知道它很值钱,我会还给您的……

        你不会。

        我会。

        那你为什么第二天就搬走?

        因为我找到了工作……我要住集体宿舍。

        那你怎么会发达了?

        两年以后我与朋友合伙,赚了点钱。然后我开始单飞,资产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是因为你卖了花瓶,才有了本钱……

        根本没有花瓶……

        你不必害怕,我不会跟你要的。再说花瓶早被你卖掉了,还怎么要?你知道吗?现在我生活得很落魄……前几年下岗,做生意,赔光了家底,贷款,又一次赔光……老婆也跑了……近来我常常想,假如那一天,我没有把那个花瓶送给你,我现在,该是另外一种生活吧?

        他低下头,不再说话。他在那里安静地坐了一会儿,起身离开。本来他带了很大一笔钱,这笔钱,也许远远超过那个花瓶的价值——如果男人真的有那样一个花瓶的话,然而最终,他没有拿出那笔钱。

        他告辞,离开。走到门口,他扭头,认真地对男人说,你的确伤害了我的自尊。却不是以前,而是现在。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两弹”元勋

    ①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乙)“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节选自杨振宁《邓稼先》)

    少年的世界,需要童话的浸润。请阅读下面这则童话,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说谎的男孩

    [法]皮埃尔·格里帕里

    从前有个喜欢说谎的小男孩,他喜欢说谎简直到了你们无法想象的地步!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事情,他都无缘无故地说谎。他很用功,很勤劳,很勇敢,很谦虚。可是他就是这样平白无故地说谎,对他自己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好处。这是他唯一的缺点,可又是非常非常严重的缺点,以致别人对他所说的话根本就无法相信。

    有一天,他的母亲实在受不了了,便带他到一位女医生那儿去,请她瞧瞧他儿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位女医生实际上是个仙女,她坐在一个雪白雪白的大房间里面,房间里放着各种各样的金属器械。她身穿一件工作衣,戴着一副玻璃架子的眼镜。在母亲介绍情况时,女医生一声不响地听着,随后问小男孩道:

    “昨天你干什么了?”

    “他去上学了。”母亲说。

    “让他自己回答,”女医生说,“孩子,你告诉我,你在学校里干了些什么事?”

    小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女教师把我们带到月亮上去,我们钓到了一些月亮鱼!”

    “这是不可能的!”母亲说。

    “让他讲!”女医生说,“中午你在家里吃了些什么?”

    “一块烧焦的木头和一根腐烂的骨头!”

    “哪有这种事,您知道……”母亲说。

    “让他讲,让他讲……那么下午呢,下午你干了些什么事?”

    “下午他有一节图画课,”母亲轻声说。

    “唉,请您让他讲嘛……那么,你画了什么?”

    “我画了同桌的耳朵。他长了三只耳朵,可怕极了。”

    听到这样的话,母亲伤心极了,她一句话也不再说了。女医生则除下她的眼镜,用她右手的手心轻轻地揉着自己的眼睛。

    “我看……”她终于说,“好吧,既然这样,我要送你一件礼物:从今天开始,你不会再说谎了。”

    “永远不说吗?”

    “永远不说!”

    “一生都不说?”

    “一生都不说!”

    “如果我还想说谎呢?”

    “即使你想说谎,你也不会再说谎了,”女医生接着说,“不管你说什么话,你说的话都将变成现实。所以,从今以后,我劝你在开口讲话以前要先好好想想!”

    当天晚上,小男孩的母亲对他说:

    “是上床睡觉的时候了,你知道吗?”

    “我不敢去,妈妈。有一只狮子睡在我的床上。”

    “唉,别说傻话了,你快去睡吧。”

    小男孩是很听话的,他不声不响地走了。可是就在他要走进自己的房间时,他吓得站在门口愣住了:一只黄色的大狮子躺在床上望着他。看到这一幕,他扭头就跑,跑到他母亲那儿对她说: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我床上没有狮子。”

    “我知道没有嘛,亲爱的,去乖乖地睡吧,我就去和你道晚安。”

    小男孩又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他有点怕再看到那只狮子,可是狮子已经不见了。

    你们一定会想,这件事是值得深思的。可是我们这位小朋友爱说谎的习惯,还是不能一下子就改掉。

    一天早上醒来时,他对母亲说:

    “你知不知道,妈妈?昨天晚上学校里遭了火灾,学校全被烧光了!”

    “别说蠢话了,”母亲说,“去梳洗吧。”

    小男孩没有多说,去梳洗了一下,穿上衣服,吃过早餐,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甚至把刚才自己讲过的话也忘了。走到将近学校的拐角处,他闻到有一股烟火的味道。他马上又从原路折回,来到自己的家门口叫道:

    “妈妈!妈妈!”

    他的母亲出现在窗口上,说:

    “什么事,亲爱的?你忘了什么东西吗?”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学校没有烧掉!”

    “我知道没有烧掉嘛,亲爱的,你赶快去吧,你要迟到了!”

    小男孩又回去了。走到学校拐角时,他看到学校好端端的在那儿,雪白的墙壁,坚固而结实。烟火倒是有的,不过那是从广场中间一堆枯叶中升起来的。

    从这件事以后,小男孩一连十天没有讲过一次谎话!可是到了第十一天——那是一个礼拜天——他实在憋不住了。就在他母亲准备和他一起去看望外祖母时,他突然嚷道:

    “妈妈,你不知道吗?外祖母死了!”

    母亲顿时脸色煞白,气呼呼地说道:

    “别说傻话!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们默默地走出门去,穿过城市。来到外祖母家门口时,他们看到有一大群人围着,就像街上发生车祸时一样。有男人、女人,还有两三个警察。他们都在指手划脚地议论着什么事情。小男孩感到害怕了。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外祖母没有死,她身体很好!”

    “我知道她身体很好嘛,亲爱的!”母亲说,不过她也在哆嗦。

    他们加紧步子向前走去。外祖母站在门口,身体非常健康,不过她在生气,面孔也红了!因为在一刻钟以前,有一个强盗拿着一把刀闯进了她的家……幸好外祖母很勇敢,她抓起一把火钳和强盗打了起来。她大喊大叫,邻居们听到后都赶来帮助她。强盗拔脚就逃,但已经太迟了:逃出一百米远就被抓住了。

    总之,这件事圆满结束了。可是这个小男孩──他是非常爱他的外祖母的──吓得从此以后再也不说谎了,或者至少可以说,几乎再也不说谎了……有时候他偶尔再想撒个小谎时,他总要再三考虑,绝对不让他的话有损于任何人。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也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整面黑板的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用相机把那个画面拍下来,今天装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墙上,就是一幅非常有装饰感、现代性很强的画。

    ②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她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④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⑤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⑥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⑦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⑧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⑨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⑩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读者》,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关注贵州土陶手艺人黄简松:细微处见功夫

    苏 滨

        ①墙上贴着喜庆的对联,屋檐下挂着串串苞谷,大人们在庭院晾晒辣椒,孩童则从门缝探出脑袋张望……这个场景是否似曾相识?

        ②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黄简松正用土陶制作传统民居模型,以重塑时光的印痕,唤醒内心的乡愁。

        ③读大学时,黄简松主攻陶艺专业,毕业后顺理成章做起陶瓷。可为何后来改做土陶民居模型?“寻找创作空间。”他的回答引人遐想。

        ④“陶瓷的外形相对固定,多数时间只能照着图案往上画。”在乡村长大的黄简松,从小喜欢绘画,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加之从未受过美术方面的训练,这让他比周围同学多了分灵气,创作充满可塑性,“反复临摹能锻炼基本功,但时间一久,也影响个人创作。”

        ⑤踏出校园,一心向往自由创作的他,决心成立工作室,返乡创业,而创业的第一桶金则源于不起眼的花盆,“朋友圈里许多人在晒多肉植物,我顿时有了点子。”

        ⑥“多肉花盆很走俏,我将花盆设计成不同风格的民居模型,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短短一个多月,黄简松做了20个,很快销售一空。

        ⑦“既然这么有市场,干脆直接做民居模型。”几番摸索,黄简松找到了创作的空间,创业方向愈加清晰,“做陶瓷的有很多,但做土陶民居模型的几乎没有,机不可失。”

        ⑧“做土陶就是火中探宝,专业术语叫‘窑变’,这也是魅力所在。”尽管创业时间不长,但黄简松已深得其中精髓。

        ⑨从选泥到烧制,经六七道工序,需用五六种工具,塑型最是关键。

        ⑩去年制作一件赣派建筑,有一部分需做台阶,因为只有短短几

    级,黄简松很快完工。待到烧制完毕,打开窑门的那一刻,他直接傻了眼,“炸窑了,碎成好多块。”挨个儿比对碎片,这才弄清原因。

    “一个是台阶连接处有问题,泥板比预想的厚了1厘米;二是部分台阶没干透,忽视了透气性。”说到这儿,他紧紧攥起拳头,语气中透着一丝不甘。

    截至目前,黄简松共炸过5次窑,“都不是大问题,但在特定温度下会被无限放大,细微处见功夫,权当交学费了。”在成功烧制的前提下,温度、受热等就成为变量,影响最终的品质。

    除了技术要过硬,还得掌握一些传统民居的资料,二者缺一不可。

    “南北方的建筑理念千差万别,甚至南方的不同地域,院落布局也各有不同。”有一次,黄简松做了件老家屯堡风格的民居模型,大门朝向西南,结果有些顾客很是不解,他只能耐心解释。

    类似的经历成为一种警醒。在打磨技艺、追求精进的同时,还得遵循章法,不能随心所欲创作,这才是真正的“匠心”。此后,黄简松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实地调研全国各地的特色民居,研究各自特色与布局,为后期创作积蓄灵感。

    2018年,黄简松第一次将作品发到网上,结果点击量冲到500万,吸引了不少关注。

    “你的作品,让我想起了老家”“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翻看网友评论,黄简松感慨万千,“现在许多老房子都没了,怎么留住乡愁?”

    因为这些经历,黄简松为自己的创作找到了新的意义,更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如今,他发布的单条视频最高点击量已超4 000万,积累了80多万粉丝。

    随着关注度提升,订单也让他应接不暇。现在黄简松还压着两年前的单子。苦于单兵作战,工作室发展遇到瓶颈,黄简松逐渐萌生收徒的想法。

    “许多网友问能不能跟着学,要不要一起做,甚至还邀请我做培训。”为尽快收徒,黄简松正准备改善自己的工作室,尽可能提供更完善的条件,“还在跟学校、企业谈合作,为自己的事业寻找更多可能。”

    “唰唰,唰唰……”采访间隙,黄简松也没闲着,只见他一手拿起刷子,一手拿着刻刀,伴随泥土碎屑应声下落,一座徽派建筑雏形初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